總體特征:文學創作由貴族化走向平民化,語言形式上由文言文走向白話文,
雖是通俗文學,但在藝術成就上達到了歷史最高峰。
元好問
《摸魚兒》,愛國詩人
詩歌(反映元末民不聊生,
國破家亡,黎民疾苦的較為
王冕
《墨梅》品格高雅
著名)
《竇娥冤》反映封建制度的不
關漢卿
元
公
《西廂記》沖破世俗的愛情,
戲劇
王實甫
女權主義
馬致遠
《天凈沙·秋思》
李贄
《童心說》
散文
於謙
《石灰吟》
以李夢陽、何景明為首的“前
明
七子”和以李攀龍、 王世貞為
詩歌
首的“後七子”, 壹以貫之以
“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為創
作旨歸,壹味“擬古”, 毫無
創造;此後,以袁宗道、 袁宏
道、袁中道兄弟三人為代表的
“公安派”,堅定反對前後七
子的復古主張, 提出“獨抒性
靈” , 主張文學作品要寫自己
的真思想、 真感情, 反對模擬
和虛假,給詩壇的“擬古”之
風以強勁滌蕩, 但其詩作多描
寫個人閑情逸致, 題材和境界
都很狹窄, 詩格不高, 沒有給
詩苑留下多少芬芳。
羅貫中
《三國演義》
施耐庵
《水滸傳》
吳承恩
《西遊記》
許仲琳
《封神演義》
馮夢龍等
“三言”、“二拍”
湯顯祖
《牡丹亭》
王士禎
《題秋江獨釣圖》
清
《念奴嬌——西氿舟行遇颶
陳維崧
風》
小說(市民文學占據了主流,
反映了小市民階級的生活狀
況和精神風貌)
戲劇
詩歌(詩歌在清朝出現了復
興、活躍)
納蘭性德 《長相思》
蒲松齡 《聊齋誌異》
小說(《紅樓夢》代表文學
藝術的最高峰)
曹雪芹 《紅樓夢》
清散文以方苞、 姚鼐等人最為
著名。因他們是安徽桐城人 ,
散文(救國圖存的思潮散文
因此被稱為“桐城派”。 龔自
占據了主流)
珍、康有為、 梁啟超、 黃遵憲
政論文章名聞天下。
洪升 《長生殿》
戲劇
孔尚任 《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