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八年級下冊課外古詩詞背誦朗誦視頻教程

八年級下冊課外古詩詞背誦朗誦視頻教程

贈從弟(其二)

劉楨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

風聲壹何盛,松枝壹何勁。

冰霜正慘淒,終歲常端正。

豈不罹凝寒?松柏本有性。

壹、[參考譯文]

高山上挺拔聳立的松樹,頂著山谷間瑟瑟呼嘯的狂風。

風聲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剛勁!

任它滿天冰霜慘慘淒淒,松樹的腰桿終年端端正正。

難道是松樹沒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著耐寒的本性!

二、[賞析]

1.賞析“ 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這裏用 “松柏有本性”,是壹種“比德”之說。從而進壹步喚起人們的人格境界的自我提升。在這裏,劉楨以松柏為喻,勉勵他的堂弟堅貞自守,不因外力壓迫而改變本性,號召人們處於亂世的時候要有壹種堅定的人格追求。

2.《贈從弟》中與孔子“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雕也”思想壹脈相承的句子是: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3.這首詩運用哪些技巧來寫松樹?結合全詩簡要分析。

對比、反襯。把青松與寒風放在壹起對比,以寒風的凜冽反襯出青松的堅韌不拔。詩人緊緊扣住松柏經寒不哀、枝幹堅勁的特征來描寫, 寫出了松柏的凜然正氣,通過詠松柏來表現自己對高風亮節的贊美和 追求。全詩格調勁健,語言質實,具有清剛之氣。全詩章法渾成,承轉自然。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岐路,兒女***沾巾。

壹、[參考譯文]

古代三秦之地,拱護長安城垣宮闕。透過迷漫的風煙似乎能望見巴蜀的五大渡口。 我之所以有依依惜別的情意,因為妳我都是遠離故鄉,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內只要有了知己,不管遠隔在天涯海角,都像在壹起。

不要在分手時徘徊憂傷,像多情的兒女壹樣,任淚水打濕衣裳。

二、賞析

1.賞析“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第五六兩句,境界又從狹小轉為宏大,情調從淒惻轉為豪邁。“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氣

象闊達,誌趣高遠,表現真正的友誼不受時間的限制和空間的阻隔,既是永恒的,也是無所不在的,所抒發的情感是樂觀豁達的。

2. 中心思想

朋友即將上任,詩人勸慰他不要為遠別而悲傷:雖然遠隔天涯,但友誼不會因為距離的遙遠而

淡薄,他們的心是連在壹起的。雖為送別詩,但全詩卻無傷感之情,詩人的胸襟開朗,語句豪放清新,委婉親切,體現了友人間真摯深厚的友情。

3.為什麽這壹首詩在古代送別詩中別具壹格?

1/6

王勃的這壹首,壹洗悲酸之態,意境開闊,音調爽朗,獨標高格。

登幽州臺歌

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

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

獨愴然而涕下。

壹、 [參考譯文]

直譯

見不到往昔招賢的英王,看不到後世求才的明君。

想到歷史上的那些事無限渺遠,我深感人生無奈,獨自憑吊,我眼淚縱橫淒惻悲愁!

意譯

回頭看看哪有古代賢明君主的蹤影,放眼望去也不見壹個禮賢下士的君主,我真是生不逢時啊。 想到天悠悠而高遠、地悠悠而廣袤的天地之間,我獨自憂傷啊,讓人禁不住淚流滿面沾濕了衣襟!

二、賞析

1.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中“古人”“來者”各指什麽?

古人:

來者:

2.《登幽州臺歌》這首短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 本文在藝術上的特色。

上兩句俯仰古今,寫出時間綿長;第三句登樓眺望,寫出空間遼闊。第四句描繪了詩人孤單寂寞悲 哀苦悶的情緒,兩相映照,分外動人。這首詩,我們會深刻地感受到壹種蒼涼悲壯的氣氛,面前,仿佛兀立著壹位胸懷大誌卻因報國無門而感到孤獨悲傷的詩人形象,因而深深為之激動。

終南別業

王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壹、[參考譯文]

中年以後厭塵俗喧囂,信奉佛教;晚年定居安家在南山邊陲。

興致來了,獨自壹人前往欣賞這美麗的景色,這種快意的事只能自得其樂。

隨意而行,不知不覺,竟走到流水的盡頭,看是無路可走了;於是索性就地坐下來,看那悠閑無

心的雲興起漂遊。

偶然間遇見山林中的壹位老者,自由交談說笑毫無拘束,忘了回去的時間。

二、賞析

1.賞析尾聯中“偶然”二字的妙處。

2/6

2.試從禪學角度賞析王維《終南別業》。

這首詩把退隱後自得其樂的閑適情趣,寫得有聲有色,惟妙惟肖。興致來了就獨自信步漫遊,走到水的盡頭就坐看行雲變幻,這生動地刻畫了壹位隱居者的形象,如見其人。同山間老人談談笑笑,把回家的時間也忘了,何等自由愜意,這是作者捕捉到了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事例,突出地表現了退隱者豁達的性格。詩語平白如話,卻極具功力,詩味、理趣二者兼備。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李白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裏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壹、[參考譯文]

棄我而去的昨天已不可挽留,擾亂我心緒的今天使我極為煩憂。

萬裏長風吹送南歸的鴻雁,面對此景,正可以登上高樓開懷暢飲。

妳的(借指李雲的文章)文章就像漢代文學作品壹般剛健清新。而我的詩風,也像謝朓那樣清新

秀麗。

我們都滿懷豪情逸興,飛躍的神思像要騰空而上高高的青天,去摘取那皎潔的明月。

好像抽出寶刀去砍流水壹樣,水不但沒有被斬斷,反而流得更湍急了。我舉起酒杯痛飲,本想借

酒消去煩憂,結果反倒愁上加愁。

啊!人生在世竟然如此不稱心如意,還不如明天就披散了頭發,乘壹只小舟在江湖之上自在地漂

流(退隱江湖)罷了。

二 、賞析

1.賞析“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2.本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全詩灌註了慷慨豪邁的情懷,抒發了詩人懷才不遇的激烈憤懣,表達了對黑暗社會的強烈不滿和 對光明世界的執著追求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寫景)

最是壹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議論)

壹、[參考譯文]

京城大道上空絲雨紛紛,它像奶油般細密而滋潤,遠望草色依稀連成壹片,近看時卻顯得稀疏零星。

3/6

這是壹年中最美的季節,遠勝過綠柳滿城的春末。

二、賞析

1、品味名句“草色遙看近卻無”

2、寫作特點

這首詩詠早春,能攝早春之魂,給讀者以無窮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繪畫所不能及的。詩人沒有彩筆,但他用詩的語言描繪出極難描摹的色彩——壹種淡素的、似有卻無的色彩。如果沒有銳利深細的觀察力和高超的詩筆,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煉為藝術美。

3、詩作主題

這首詩中,詩人選取常見的 和 描寫了 之景,給人壹種早春時節濕潤、清新的美感,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無題

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壹、[參考譯文]

見面的機會真是難得,分別時也難舍難分,況且又兼東風將收的暮春天氣,百花殘謝,更加使人傷感。

春蠶結繭到死時絲才吐完,蠟燭要燃完成灰時像淚壹樣的蠟油才能滴幹。

女方早晨妝扮照鏡,只擔憂豐盛如雲,烏黑的鬢發改變顏色,青春的容顏消失。男子晚上長吟不寐,

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對方的住處從這裏去沒有多遠,卻無路可通,有望而不可及。希望有青鳥壹樣的使者殷勤地為我

去探看情人,來往傳遞消息。

二、賞析

1、首句兩次使用 字,使相見無期的離別之痛因表達方式的低回婉轉而顯得深沈纏綿;次句既寫自然環境,也是詩人心境的反映;三、四句,詩人運用 和 兩個比喻表現對對方的思念;五、六句極寫相思之苦;七、八句表示既然相見無望,只好寄意青鳥,再寫相思。

2、品味名句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

3、詩作主題

全詩以壹 字統領,抒寫了無比深摯的 之情,極寫淒怨之深,哀婉之痛,並借神話傳說表達了對心中戀人的無比摯愛和深切的思念。

三、情感提升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還寓含著壹種超越詩歌本身內容而更具普遍意義的哲理:對工作或事業的忠誠執著,無私奉獻。全句言深情而寓真理,含義雋永,耐人尋味。

4/6

相見歡

李煜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壹般滋味在心頭。

壹、 [參考譯文]

壹個人默默無語,獨自登上西樓,天邊月形如勾,在這清寒的秋夜,院子裏深鎖著梧桐,也鎖住了寂寞。

心中的思緒,想要減斷,卻怎樣也減不斷,想好好梳理,卻更加的雜亂,這樣的離異思念之愁,而今在心頭上卻又是另壹般不同的滋味。

小結:詞作上闕 ,全是詞人眼中之景,色彩冷落淒清;下闕點破題旨,直抒 。

二、品味名句

1、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

剪不斷,理還亂,這樣的情緒想要拋開不理,卻是怎樣也無法割舍,想要好好的梳理,卻又更加的雜亂失序,於手法上作者利用了對峙的情緒,表達心中的沖突起伏,在詞的架構上激起了波潮,也讓整個情緒高漲。讓讀者隨詩人心情起舞。

2、別是壹般滋味在心頭。

這樣惱人的情緒是因為離愁的發酵,作弄著詩人,如今卻更有不同的感受在心裏頭醞釀著。、作者在最後調侃自己,利用淡淡的口吻,輕輕道出壹切只因為離愁而起,不過在這淡淡的背後,卻隱藏著作者極深的哀痛

三、詩作主題

本詞從渲染孤寂淒清的環境氛圍入手,形象的展現了詞人心頭無可解脫的愁苦之情,表達了他的亡國哀思。

登飛來峰

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壹、[參考譯文]

飛來峰頂有座高聳入雲的塔,聽說雞鳴時分可以看見旭日升起。(寫飛來峰的 ,極寫登臨之高險。)

不怕層層浮雲遮住我那遠眺的視野,只因為我站在飛來峰頂,登高望遠心胸寬廣。(第三句運用典故,借用西漢人把浮雲比喻為奸邪小人的典故。)

二、賞析

1、品味名句“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這兩句寓論於景,用“ ”、“ ”兩詞化實為虛,借景抒情,兼發議論。 ,常指代蒙蔽君王的奸邪之臣,此處用典而不露痕跡。加上“不畏”兩字,更突出了詩人的 精神。為什麽不畏,回答是站得高看得遠,表現了詩人高瞻遠矚的博大胸懷

三、詩作主題

本詩借景抒情,含蓄而又深刻的表現了詩人高瞻遠矚的思想理念和對前途充滿信心,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立誌改革的政治抱負和鬥爭精神。

視頻不好找,多看看詩壹樣的,忘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