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辛棄疾《玉案元Xi》
壹夜東風妝點千樹花,吹落星雨。寶馬雕花車滿路香。鳳笛動,玉壺轉,魚龍舞通宵。
飛蛾,孩子,雪,元宵,柳樹,金色的縷縷,笑聲和香味消失。在人群中尋找他,突然回頭,那個人就在那裏,燈光昏暗。
自古以來關於元宵節的詩很多,但辛棄疾的這首詩可以說排在第壹位。此詞以元宵節五彩繽紛、熱鬧非凡的場景為開頭,反映了壹個與金粉不同的孤傲冷漠、超群不落的女性形象,寄托了作者在政治失意後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汙的孤傲性格。
王國維認為這個詞的境界是第三種,也是最高的境界。詞的境界已經完全超越了文學的境界,達到了禪的境界。
2.歐陽修《茶聖紫苑Xi》
農歷正月十五,花市燈火如晝。月亮升到柳樹上,黃昏時他和我幽會。
今年正月十五的元宵節,月光和燈光還是和去年壹樣。再也見不到去年的老朋友,眼淚的淚水都濕透了衣服。
元宵節期間,古代男女可以自由出行,這為未婚男女提供了相識的機會。因此,許多愛情故事會發生在元宵節。
這首詞是以壹個女人的視角來寫元宵節的日期,其內容類似於崔護的名作《京城南村》:“去年今日,在此門,桃花相映。人臉向何處去?桃花依舊嘲笑春風”有異曲同工之妙。"
3.劉辰翁的《柳早清春情》
鐵馬氈,銀花落淚,春入愁城。吹笛子,在街上打鼓,不唱歌。
那和壹個人坐著壹樣好。懷念故國,懷念高臺,懷念明月。山下的風景,山中的歲月,海上的心情。
此詞寫於1277年,當時南宋都城臨安已被攻陷,劉辰翁參加反元鬥爭,在蘆嶺山避難。今年的元宵節,劉辰翁創造了這個詞來表達他對祖國的思念和對亡國的仇恨。
4.李清照的“千古風流夕陽紅熔金”
夕陽融金,暮雲合,人在何處。染柳煙,吹梅笛怨,知多少春。元宵節,天氣和諧,沒有第二次刮風下雨。來相見,賞寶馬,謝酒友詩。
中州風華正茂,閨房多閑情。記得重點三到五。鋪綠冠,撚金雪柳,簇帶爭楚。現在我很憔悴,刮風結霜,晚上不敢出門。不如聽人在簾下笑。
此詞寫於1147年的壹個元宵節。那時候南方城市的節日氣氛很熱鬧。然而李清照卻無法融入這種氛圍。李清照孤苦伶仃,想到自己已被“冷落”,故人不知去向,暗自神傷。
但李清照怕別人看出她的悲傷,只能“簾下聽人笑”。此詞主要運用對比的方法,將口語和書面語融合在壹個簡單平實的地方,表現出雅俗共賞、俗中見雅、不避俗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