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梨樹梨黑星病有哪些防治藥方?

梨樹梨黑星病有哪些防治藥方?

梨黑星病(霧病,瘡痂病:(1))病害及其發生規律,梨黑星病在我國南方和北方梨區普遍發生,在溫暖多雨地區危害較大。為了傷害幼嫩組織(幼葉、幼枝、幼果等)。)的梨樹,患病部位產生黑黴,故稱霧病。葉片受損時,病斑多發生在葉片背面,呈不規則褪綠。葉脈和葉柄上的斑點長或橢圓形,病斑上迅速出現黑黴層(病菌的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葉片變黃變紅,或出現紅綠條紋,易早落葉。在北方,當幼果長到手指大小時,病斑開始出現;在南方,幼果會較早受害(落花後)。幼果的病斑起初只是淡黃色的斑點,後來擴大成圓形,也有黑黴層,逐漸下垂、變硬,有時開裂,使果實變形,容易早期脫落。

壹般認為,該病菌主要以菌絲和分生孢子在病芽、枝、葉上越冬。如在遼寧,有時有在病葉上越冬的子囊菌,但在葉片上越冬的分生孢子和子囊菌不是來年的首要傳染源,主要傳染源是在芽和枝上越冬的菌絲和分生孢子;在吉林,分生孢子和子囊菌越冬,來年以子囊菌為主要傳染源;在陜西關中,分生孢子在幹燥寒冷的冬季主要在病葉上越冬,菌絲和子囊菌在溫暖濕潤的冬季主要在病葉上越冬。高濕度和溫暖的環境條件不利於分生孢子越冬。梨樹萌芽期,病菌開始侵染,分生孢子或子囊孢子經風雨傳播。首先發病的是芽、花序和嫩枝的基部,發病部位產生的黑木耳是新病源的中心,從這裏侵染蔓延到周圍的新梢、葉片和幼果,幼果發病晚於新梢。從開花到收獲和落葉,可發生多次再感染和病害。氣候條件,尤其是溫度和濕度,對疾病的發生和流行有很大的影響。病原菌孢子的形成、萌發和侵入都需要充足的水分或較高的濕度(相對濕度在70%以上),所以如果春雨來得早,就會出現得早,傳播得快;春旱,輕度發病。

(2)防治方法:①秋冬季節,清理果園內掉落的枝、葉、果,剪去樹上的病枝,全部集中焚燒。果樹休眠期,全樹噴施壹種根除劑:4 ~ 5度石硫合劑,或100倍五氯酚鈉,或300倍五氯酚鈉和1 ~ 5度石硫合劑的混合溶液。梨樹萌芽期在樹冠和樹下地面噴施10 ~ 20倍硫酸銨或尿素。上述措施對根除越冬細菌是有效的。梨花前後,盡早剪去新發病的花朵和枝條,減少再傳染源。

(2)春季,病枝和病花序剛出現時,是樹木第壹次噴藥的關鍵期,每65,438+00 ~ 65,438+05天噴藥壹次,壹年噴藥4 ~ 5次,特別是最後幾次,與果實受害有關。第壹、二劑使用的殺菌劑為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800倍,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40%多硫懸浮劑(米丙威)800 ~ 1000倍,50%混硫懸浮劑(復方甲胺磷)500 ~ 600倍,45%代森銨水溶液900倍。第二次及以後噴灑,可以開始噴灑波爾多液(石灰雙倍用量,200倍)。殺菌劑和波爾多液交替噴灑,防治效果好。藥液中加入展著劑(如400 ~ 1000倍的豆漿、1000倍的皮膠、6501的1000倍),增加粘著性,提高藥效。如果第壹次使用波爾多液,壹些梨品種容易發生果銹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