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孝基仁愛
許昌士人張孝基,娶同裏富人女。富人惟壹子,不肖,斥逐之。富人病且死,盡以家財付孝基孝基與治後事如禮。久之,其子丐於途,孝基見之,惻然謂曰:“汝能灌園乎?”答曰:“如得灌園以就食,甚幸!”孝基使灌園。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復謂曰:“汝能管庫乎?”答曰:“得灌園,已出望外,況管庫乎》?又甚幸也。”孝基使管庫。其子頗馴謹,無他過。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復有故態,遂以其父所委財產歸之。
陳實與“梁上君子”
陳實,東漢人也,為人仁愛,時歲饑民餒,有盜夜入其室,棲於梁上。實陰見之,乃起整衣,呼兒孫起,正色訓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惡,習以成性,遂至於斯。”兒孫曰:“孰也?”實指梁上盜曰:“梁上君子者是也。”盜大驚,自投於地,叩頭歸罪。實徐諭之曰:“視君狀貌,不似惡人,宜省己為善。”實知其貧,乃令人與之絹二匹。自是壹縣無復盜者。
鄧攸棄兒保侄
鄧攸,晉人也,有弟早亡,惟有壹兒,曰遺民。時值動亂,胡人入侵京師,掠牛馬。鄧攸挈妻子亡。食盡,賊又迫,謂妻曰:“吾弟早亡,但有遺民,今擔兩兒,盡死。莫若棄己兒,懷遺民走。”妻涕如雨。攸慰之曰:“毋哭,吾輩尚壯,日後當有兒。”妻從之。
2. 關於五四“奉獻”的詩歌青春歌唱完壹首又壹首 青春校園 在今天下起更大的雨 哀悼 哀悼三分鐘 壹個民族的學子們 遊上街頭 為抗議那不平等的自由 奉獻血與淚 學子呀 妳在五千年的教育中 吸取了多少精髓 憂天下之所憂 思天下之所思 誠如壹方水土的英雄 無論歷史和現代 都將被人們記住 記住那壹刻妳們的光榮 點燃了 點燃了這壹首首青春的贊詩 點燃了這壹篇篇學子的情懷散文 歌唱吧 青春 燃燒而且要歌唱著 去爭取未來的希翼 去爭取青春來時的那場雨 更大的更久遠的壹場雨 唱起青春的歌唱 唱起同伴壹起地奔湧向勝利的歌 壹起唱 唱在這春天的喉嚨 四季勃發 奮飛誌想。
3. 高壹語文必修五四篇文言文有哪些壹、通假字。
1、木直中繩,輮以為輪。(輮: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彎曲。)
2、雖有其槁暴,不復挺者。(有:同“又”。
暴:同“曝”,曬幹。)3、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知:同“智”,智慧)4、君子生非異也。(生:同“性”,天賦,資質。)
5、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受:同“授”,教授。)
6、或師焉,或不焉。(不:同“否”。)
7、浩浩乎如馮虛禦風。(馮:同“憑”。)
8、山川相繆。(繆:同“繚”,連結,盤繞。)
9、舉匏尊以相屬。(尊:同“樽”,酒杯。)
10、自余為僇人。(僇:同“戮”,刑辱。)
11、意有所極,夢亦同趣。(趣:同“趨”,往,赴。)
二、詞類活用。(壹)名詞作動詞。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遊泳)2、其下聖人也亦遠矣。
(低於)3、方其破荊州,下江陵。(攻占)4、順流而東。
(東進)5、臥而夢。(做夢)6、故為之文以誌。
(寫文章)7、外與天際。(交會)(二)名詞作狀語。
1、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每天)2、上食埃土,下飲黃泉。
(向上,向下)3、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向西,向東)4、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向南)5、日與其徒上高山。(每天)6、四望如壹(名詞用作狀語,向四面;數詞用作形容詞,相同)(三)形容詞作名詞。
1、其曲中規。(彎曲的弧度)2、吾未見其明也。
(高明的地方)3、縈青繚白。(青山,白水)4、自遠而至。
(遠處)5、窮山之高而止。(頂點)(四)形容詞做動詞。
1、不知東方之既白。(顯出白色)2、窮回溪。
(走到盡頭)3、窮山之高而止。(走到盡頭)(五)使動用法。
1、舞幽壑之潛蛟。(使……起舞)2、泣孤舟之嫠婦。
(使……哭泣)(六)意動用法。1、吾從而師之。
(以……為師。)2、而恥學於師。
(以……為恥。)。
3、孔子師郯子。(以……為師。)
4、侶魚蝦而友糜鹿。(以……為侶,以……為友。)
5、始指異之。(以……為異。)
三、古今異義。1、輮以為輪。
古義:把……做成今義:認為2、金就礪則利。古義:文中指金屬制成的刀劍等今義:黃金3、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古義:廣泛地學習今義:學問廣博精深4、古之學者必有師。古義:求學的人今義:指在學術上有壹定成就的人。
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古義:不壹定今義:不需要6、無貴無賤,無長無少。
古義:無論今義:沒有,常為否定副詞7、吾從而師之。古義:跟隨、而且今義:表目的或結果的連詞8、今之眾人。
古義:壹般人今義:許多人9、小學而大遺。古義:小的方面學習;今義:指小學教育的階段10、徘徊於鬥牛之間。
古義:鬥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義:壹種遊戲方式11、白露橫江。古義:白茫茫的水汽今義:二十四節氣之壹12、淩萬頃之茫然。
古義:曠遠的樣子今義:完全不知道的樣子13、於是飲酒樂甚。古義:在這個(時候)今義:表示後壹事緊接著前壹事14、然後知是山之特立。
古義:這樣之後今義:表示壹件事情之後接著又發生另壹件事情15、頹然就醉。古義:倒塌,文中指身子傾倒的樣子;今義:精神萎靡不振16、遊於是乎始。
古義:從此今義:表示壹件事情之後接著又發生另壹件事情四、虛詞歸納(壹)而1、連詞,表轉折。⑴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⑵冰,水為之而寒於水。⑶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
⑷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⑸惑而不從師。
⑹浩浩乎如馮虛禦風,而不知其所止。⑺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
⑻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⑼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⑽悠悠乎與顥氣俱,而莫得其涯。⑾而不知其所窮。
⑿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⒀小學而大遺。
2、連詞,表修飾。⑴吾嘗終日而思矣。
⑵吾嘗跂而望矣。⑶登高而招。
⑷順風而呼。⑸則群聚而笑之。
⑹倚歌而和之。⑺自其不變者而觀之。
⑻施施而行,漫漫而遊。⑼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3、連詞,表遞進。⑴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⑵則知明而行無過矣。4、連詞,表並列。
⑴蟹六跪而二螯。⑵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
⑶侶魚蝦而友麋鹿。5、連詞,表承接。
⑴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⑵人非生而知之者。
⑶吾從而師之。⑷擇師而教之。
⑸正襟危坐,而問客曰。⑹披草而坐,傾壺而醉。
⑺臥而夢。⑻覺而起,起而歸。
⑼自遠而至。6、連詞,表因果。
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7、連詞,表條件。窮山之高而止。
8、與“已”連用,表陳述語氣。如是而已。
(二)焉1、積土成山,風雨興焉。(兼詞,於之,從這裏)2、積水成淵,蛟龍生焉。
(兼詞,於之,從這裏)3、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句末語氣助詞,了)(三)之1、代詞。
⑴青,取之於藍。(代靛青)⑵冰,水為之而寒於水。
(代“冰”)⑶人非生而知之者。(指代知識、道理等)⑷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
(指代童子)⑸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代詞,這)⑹郯子之徒。
(代詞,這)⑺作師說以貽之。(代詞,他,指代李蟠)⑻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
(代詞,它)⑼耳得之而為聲。(代詞,它)⑽取之無禁,用之不竭。
(代詞,它們)⑾始指異之。(代詞,它,指西山)⑿故為之文以誌。
(代詞,它,指宴遊西山這件事)⒀聖人之所以為聖。(指代這件事)2、助。
4. 求54字的古詩或古文沁園春·雪
北國風光,
千裏冰封,
萬裏雪飄。
望長城內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
原馳蠟象,原註
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
看紅裝素裹,
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
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
略輸文采;
唐宗宋祖,
稍遜 *** 。
壹代天驕,
成吉思汗,
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數風流人物,
還看今朝。
5. 壹時奉獻 文言文翻譯盧君出任衢州牧,有壹個讀書人來投遞求見名帖。
盧君翻閱他寫的文章,讀了十篇,都是盧君所寫。盧君悄悄地對這個讀書人說:“這不是妳寫的文章。”
秀才回答說:“這是我苦心鉆研學業所得,不是出自他人之手。”盧君說:“這些都是我所寫的文章,(我能背誦他們)妳也能背誦嗎?”秀才無話可說,只得據實回答:“我(偶然)得到這些文章,沒有署名。
真的沒想到是員外您所撰寫的。”(說著)驚慌失措就要離開。
盧君說:“這雖然是我寫的,也沒給人看過,只有妳有它。”等到他離開時,盧君問他要去哪裏。
秀才說:“汴州梁尚書是我的嶽父,我到他那裏去住十天。”盧君說:“大梁尚書是(我)的表親,如果與妳是內親,那麽我與妳該是至親。
妳這話,想來又是虛假的吧。”這個人戰戰兢兢,無地自容。
盧君說:“不必這樣。妳先前抄襲的文章和所謂的大梁親戚,壹起送給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