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幾個關於古代文學的問題~謝謝

幾個關於古代文學的問題~謝謝

1建安風骨大致是指"建安文學(特別是五言詩)所具有的鮮明爽朗、剛健有力的文風。建安風骨是以曹氏父子為中心形成的文人集團所表現出的***同的文學傾向,他們高揚政治理想,展示強烈個性,具有濃郁的悲劇色彩,展現了東漢末年動蕩的時代,形成了慷慨激昂、剛健有力的詩歌風格,所以被稱為“建安風骨”,代表人物主要有“三曹”、“七子”和蔡琰等。 曹操的《短歌行》慷慨激昂、含蓄沈婉的抒情格調和奮發有為、建功立業的人生態度感,創造出了豐富深遠的意境.

2.宋康王的舍人韓憑,娶何氏為妻,何氏貌美。宋康王把何氏奪過來。韓憑懷恨被囚禁,其妻送飯被宋康王發現,韓憑就自殺了,何氏後也自殺並希望和夫君屍骨埋在壹起,可宋康王不肯,把她們埋的相隔很遠,後來她們墳頭上長出大辛樹,壹對鴛鴦交頸悲鳴.

3.南曲與北歌內容、風格迥異。讀(唱)南曲,猶聽燕子的呢喃細語;而北歌猶雄鷹鳴叫,戰馬蕭蕭。具體說:

內容上,南曲幾乎清壹色的是情歌,寫男女之事;而北歌除寫男女情愛之外,還寫了大漠風光,征戰行役,羈旅鄉思等內容。

風格上,南曲婉約旖妮,纏綿哀怨;而北歌豪放粗獷,坦率爽朗。

手法上,南曲多用雙關、象征暗示等,細膩的表達情感;而北歌多坦露直率。

形式上,南曲多為整齊的四言或五言的歌詩;而北歌則於四、五、七言和雜言的靈活運用。

用語上,南曲多綺麗精工,而北歌多質樸剛健。

4.這首詩寫在門閥制度下,有才能的人,因為出身寒微而受到壓抑,不管有無才能的世家大族子弟占據要位,造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晉書·劉毅傳》)的不平現象。“郁郁澗底松”四句,以比興手法表現了當時人間的不平。以“澗底松”比喻出身寒微的士人,以“山上苗”比喻世家大族子弟。僅有壹寸粗的山上樹苗竟然遮蓋了澗底百尺長的大樹,從表面看來,寫的是自然景象,實際上詩人借此隱喻人間的不平,包含了特定的社會內容。形象鮮明,表現含蓄。中國古典詩歌常以松喻人,在此詩之前,如劉楨的《贈從弟》;在此詩之後,如吳均的《贈王桂陽》,皆以松喻人的高尚品格,其內涵是十分豐富的。

5.駱賓王的壹生是充滿悲劇色彩的壹生,從少年在外的鄉怨客愁到後來的宦海沈淪的苦悶孤憤.聽著秋蟬的高鳴客思鄉愁不禁壹起湧上心來,從壹個“侵”字,妳就可以領略到駱賓王當時被客思所困的淒涼心境和對家園的深深懷念。詩人妙用"白頭吟"典故,委婉的表達了詩人在執政者辜負了他的壹片愛國之心後產生的失望之情,和對黯淡前途的灰心喪氣。後兩聯表達了作者仕途路上的酸甜苦辣和忠不被用的委屈.前兩聯實寫,後兩聯虛寫,作者的情感也從壹開始的哀歌般的淒涼而轉化到後來的憤怒。

6.司馬遷認為項羽雖勇,可只為匹夫而已,我認為雖然他是個對待敵人很殘暴,不得民心的霸主,可是另壹方面他對待自己的士兵卻很關心,常常問寒問暖,劉邦卻利用了他殘暴的特點使他失去民心,最後只有他的家鄉人支持他,客觀的看他是勇夫,可是他卻對待自己的士兵很好,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這樣做其實也有很多道理.

2.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出自杜甫《春望》.

鑒賞:“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開篇即寫春望所見:國都淪陷,城池殘破,雖然山河依舊,可是亂草遍地,林木蒼蒼。詩人在此明為寫景,實為抒感,寄情於物,托感於景,為全詩創造了氣氛。“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這兩句壹般解釋是,花鳥本為娛人之物,但因感時恨別,卻使詩人見了反而墮淚驚心。這首詩反映了詩人熱愛國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脈貫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遊離,感情強烈而不淺露,內容豐富而不蕪雜,格律嚴謹而不板滯.

天啊,寫了那麽多,都是原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