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刊出胡適的《白話詩八首》,現代詩歌誕生,次年再次刊出胡適劉半農沈尹默的白話詩
1920年3月
胡適的《嘗試集》出版,中國文學史上首次出現個人新詩集,此後更多的詩人開始白話詩的創作
1921年7月
文學研究會:新文學運動中最早的文學社團成立,代表詩人有魯迅冰心朱自清周作人等
1921年7月
創造社/早期浪漫主義:郭沫若等人成立創造社,前期的創造社具有唯美抒情傾向,後有馮乃超等參加
1922年3月
湖畔詩人:應修人汪靜之潘漠華馮雪峰四人在杭州結成詩社,形成了歷史上的湖畔詩派
1923年
新格律詩派/新月派:胡適徐誌摩聞壹多梁實秋陳源等成立新月社,提倡現代格律待
1925年
早期象征詩派:受法國象征主義的影響,以李金發為代表的中國早期象征詩派出現
20年代代表詩人
徐誌摩 聞壹多 李金發 穆木天 馮至
20世紀20年代
徐誌摩,1897-1931,新月派詩人,曾任《新月》主編:《誌摩的詩》《翡冷翠的壹夜》《猛虎集》…
20世紀20年代
聞壹多,1899-1946,原名聞家驊。曾與梁實秋等成立清華文學社:紅燭》《死水》…
20世紀20年代
李金發,1900-1976,原名李淑良,象征主義詩歌的代表人:《微雨》《為幸福而歌》…
20世紀20年代
穆木天,原名穆敬熙,現代詩人翻譯家:《旅心》《流亡者之歌》《新的旅途》…
20世紀20年代
馮至,1905-1993,原名馮承植,1925年成立沈鐘社出版《沈鐘》:《昨日之歌》《北遊及其他》…
1932年
《現代》:《現代》雜誌在上海創刊,成為詩人發表詩作的重要刊物,施蟄存任主編
1935年
現代派:由新月派和象征派演變而來,孫作雲首次提出現代派概念,代表詩人有戴望舒卞之琳等
1936年
漢園三詩人:卞之琳何其芳李廣田三人出版合集《漢園集》,因此被稱為“漢園三詩人”
1937年9月
七月派:《七月》(主編胡風)《希望》等雜誌及叢書上出現詩人群,代表詩人有艾青等
30年代代表詩人
林徽因 戴望舒 李廣田 艾青 卞之琳 何其芳 南星 辛笛 覃子豪 紀弦
20世紀30年代
林徽因,1904-1955,原名徽音:《林徽因詩集》…
20世紀30年代
戴望舒,1905-1950,1926年創辦《瓔珞》旬刊,成名作《雨巷》:《望舒草》,《望舒詩稿》…
20世紀30年代
李廣田,1906-1968,與卞之琳何其勞壹起被稱為漢園三詩人:《漢園集》《春城集》…
20世紀30年代
艾青,1910-1996,原名蔣海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大堰河》《北方》…
20世紀30年代
卞之琳,1910-2000,曾用筆名季陵:《三秋草》《魚目集》《慰勞信集》…
20世紀30年代
何其芳,1912-1977,原名何永芳,1931年開始發表作品:《預言》《夜歌》…
20世紀30年代
南星,1910—1996,原名杜南星:《石象辭》《松堂集》…
20世紀30年代
辛笛,1912-,原名王馨迪:《手掌集》《辛笛詩稿》《印象—花束》…
20世紀30年代
覃子豪,1912-1963,主編《藍星周刊》《藍星詩選》和《藍星季刊》:《自由的旗》《海洋詩抄》…
20世紀30年代
紀弦,1913年-,本名路逾,16歲開始寫詩,曾創辦《現代詩》月刊及季刊。
40年代中後期
中國新詩:人在《詩創造》《中國新詩》等刊物上發表的現代主義作品,代表詩人有穆旦杜運燮等
40年代
九葉詩派:由穆旦鄭敏杜運燮袁可嘉辛笛陳敬容杭約赫唐祈唐湜等所構成的詩派,作品有《九葉集》
40年代代表詩人
王佐良 陳敬容 杜運燮 穆旦 羅寄壹 鄭敏 唐祈 袁可嘉 牛漢 屠岸
20世紀40年代
王佐良,1916-1995,英國文學研究專家:《他》《巴黎碼頭邊》《1948年聖誕》…
20世紀40年代
陳敬容,1917-1989,原名陳懿範:《交響集》《盈盈集》《老去的是時間》…
20世紀40年代
杜運燮,1915-2002,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外文系:《詩四十首》《晚稻集》…
20世紀40年代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錚,著名詩人和詩歌翻譯家:《探險隊》《穆旦詩集》《旗》…
20世紀40年代
羅寄壹,1920-2003,原名江瑞熙,1943年畢業於法商學院:《詩音樂的抒情詩》《壹月壹日》…
20世紀40年代
鄭敏,1920-,中國現代女詩人:《詩集1942-1947》《尋覓集》《心象》…
20世紀40年代
唐祈,1920-1990,原名唐克蕃,九葉詩派的重要詩人之壹:《詩第壹冊》《唐祈詩選》…
20世紀40年代
袁可嘉,1921-,詩人,翻譯家,1946年畢業於西南聯大外語系:《半個世紀的腳印》…
20世紀40年代
牛漢,1923-,原名史成漢,七月詩派的重要成員:《彩色的生活》《愛與歌》《溫泉》…
20世紀40年代
屠岸,1923-,本名蔣壁厚,文學翻譯家,作家,編輯:《屠岸十四行詩》《啞歌人的自白》…
《嘗試集》詩集。胡適作。1920年出版。***三編。第壹編大多是脫胎於舊詩詞的作品,第二、三編在運用自由詩體和音韻節奏的改革等方面作了嘗試,是現代文學史上的第壹部白話詩集。作品或詛咒封建軍閥的黑暗統治和舊禮教的虛偽,或表現個性解放和積極進取精神,或歌頌勞工神聖。胡適無疑是第壹白話詩人。他的<<嘗試集>>充滿了矛盾,顯示出了從傳統詩詞中脫胎,蛻變,逐漸尋找,試驗新詩形態的艱難過程。安徒生於1822年8月發表作品《嘗試集》,含詩劇及故事***三篇。此集子因其出身寒微而無出版機會,但已引起文化界某些人士的註意。
小詩體:是在周作人翻譯的日本短歌、徘句和鄭振鐸翻譯的泰戈爾《飛鳥集》影響下產生的。主要作者有冰心、宗白華、徐玉諾、何植三等人。小詩是壹種即興式的短詩,壹般以三五行為壹首,表現作者剎那間的感興,寄寓人生哲理或美的情思。小詩的出現,壹方面表現了詩人對詩歌形式的多方面的探索的努力,另壹方面也表現了詩人捕捉自己內心世界微妙情感與感受的努力。小詩體在新詩的發展史上具有過渡的意義。
純詩:1926年早期象征派詩人穆木天在《譚詩——寄沫若的壹封信》中提出"純詩"這壹概念,即"純粹的詩歌"。穆木天所謂的"純詩"包括兩個方面,壹是詩與散文有著完全不同的領域,主張"把純粹的表現的世界給了詩作領域,人間生活則讓給散文擔任";二是詩應有不同於散文的思維方式與表現方式,"詩是要暗示的,詩最忌說明的"。早期象征派詩人提出的"純詩"概念,在其更深層面上,意味著壹種詩歌觀念的轉化:從強調詩歌的抒情表意的"表達"功能轉向"自我感覺的表現"功能。
湖畔詩派1922年3月,應修人、汪靜之、潘漠華、馮雪峰四人在杭州結成湖畔詩社後,效仿英國十九世紀英國浪漫主義作家湖畔派三詩人華茲華斯、柯勒律治和騷塞的風格,以中國的湖畔派詩人自居,並於1922年出版了第壹本詩歌合集,書名為《湖畔》和《春的歌集》。
湖畔派詩人是指十九世紀英國浪漫主義運動中較早產生的壹個流派。主要代表有華茲華斯(1770-1850)、柯勒律治(1772-1834)和騷塞(1774-1843)。由於他們三人曾壹同隱居於英國西北部的昆布蘭湖區,先後在格拉斯米爾和文德美爾兩個湖畔居住,以詩贊美湖光山色,所以有“湖畔派詩人"之稱。
新格律詩派1923年,胡適、徐誌摩、聞壹多、梁實秋、陳源等人發起成立新月社,開始是個俱樂部性質的團體,***後,因提倡現代格律待而成為在詩壇上有影響的社團。新格律詩派因此逐步形成,由於新格律詩派源自於新月社,所以也稱為新月派。1925年,聞壹多回國,徐誌摩接編《晨報副刊》,並於1926年4月1日創辦《詩刊》,團結了壹大批後期"新格律詩派"的新詩人。新格律詩派是中國新詩史上活動時間長並在創作中取得了較高成就的詩派。新格律詩派提出了“理性節制情感”的美學原則,提倡格律詩,主張詩歌的色彩美和意境美,講究文辭修飾,追求煉字煉意,其鮮明的藝術綱領和系統理論對中國新詩的發展進程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在新格律詩派詩人中,徐誌摩是最有代表性的傑出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