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以人為本的成都繪制世界“公園城市”藍圖

以人為本的成都繪制世界“公園城市”藍圖

成都是壹個來了就不想離開的城市,是壹個充滿自豪感的城市。就像巴黎不只是羊角面包,東京不只是櫻花,成都也絕不只是大熊貓。

-寫在前面

成都,壹座天然的公園城市。

成都三千年都能看到煙花。

煙花成都三千年,天府文化的背景和建“公園城”的歷史,在文人墨客的文學經典和詩詞中都可以看到。

《河曲史記》曾記載:“蜀守冰鑿(繁體字:鑿拼音:záo)分離,致沫水之損,渡二河而成都。”;李冰治水開都江堰,將邕江、鑒江引入城內,使城市受益千年,形成了成都獨特的兩江(府河、南河)循環的城市格局。而從秦漢魏晉的“二江二城”到唐宋的“二江寶城”,再到近代的“河邊圍城”,雖然河流和城市的規模變化很大,但始終顯示出成都天府之國的美譽和建設“公園城市”的歷史文化背景。

同時,在文人的詩詞中也得到充分的印證。“晉江近西,新雨山荔枝熟。萬裏橋邊餐館多,遊客喜歡住誰家?”唐代張繼以壹首《成都曲》描繪了成都的美景、風情和繁華。“二三清河深竹,紅花映白花。”“我曾經到金城旅行,在水邊蓋房子。這裏有壹公頃多的竹子,樹木參天”...成都的靜謐與愜意,常常出現在杜甫的詩中。

時光流逝,隋唐的摩訶池,明清的宮媛、雨荷河、城墻...這些只存在於詩詞歌賦和歷史遺跡中,既是詩人的記憶,也是成都基因中“公園城市”的痕跡。

成都自古就有“金城花鄉”之稱,因此名聲遠揚,崇拜者絡繹不絕。

天府享有很高的聲譽和名氣,來這裏的人絡繹不絕。

1990年的秋天,終其壹生都在遠方漂泊的三毛,穿越了廣袤的撒哈拉,跨過了高聳的喜馬拉雅山,只身來到了成都。

成都也成為了三毛流浪的最後壹站。

她光著腳坐在街邊,背靠斑駁的墻壁,盤腿坐在人力車上,時而和孩子嬉鬧,時而沖進成都的老柳蔭街,於是陣陣歡快爽朗的笑聲久久回蕩在柳蔭街...她把自己灑脫的故事留給了成都,成都也把自己的閑適和安逸給了三毛。

無獨有偶,2019年5月18日,成都又迎來了壹位特殊的客人。他的名字叫彼得·卡爾·克羅索。全球城市競爭力項目主席,經濟學家,美國巴克內爾大學經濟學教授。

他說,成都是壹個適合旅遊和生活的城市。“從大熊貓到金沙遺址,從變臉到川菜,從無憂無慮的人們心態到休閑宜居的城市...成都不是壹個老舊、衰落、汙染嚴重的工業城市。”的確,“天府之國”絕非虛名。成都是農耕文明、工業文明、生態文明相得益彰,人、城市、環境、產業高度和諧統壹的美麗城市形態。以至於第二次來到成都的彼得·卡爾·克羅索站在興隆湖邊,不禁感慨這座城市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而成都不僅是休閑,更是生態。成都攝影圈知名攝影師邱含長期拍攝成都周邊的雪山。有壹天,他在微博上曬出了成都的20座“雪山”,引得網友驚呼:天氣這麽好,成都又看到了雪山!

作為中國唯壹能看到6000米以上雪山的特大城市,如果妳站在城市的高處,在晴朗的天氣向西望去,遠處披著金光的雪山清晰可見:海拔7000多米的貢嘎雪山、海拔6000多米的四姑娘山莫美峰、成都最高峰雪塘.......仿佛置身於現代版“窗含西天秋雪千裏”的詩意意境中。

對成都地形地貌研究了50多年的中科院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陳說,經過幾千年的地質演化,成都形成了三分之壹的平原、三分之壹的丘陵、三分之壹的山地,其中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峰多達126座,宛如壹座自然形成的公園城市。

牢記總書記的指示:建設具有生態價值的公園城市,是成都要完成的功課。天府新區是“壹帶壹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要節點。壹定要規劃好、建設好,尤其要突出公園城市特色,兼顧生態價值,努力打造新的增長極,打造內陸開放型經濟高地。

圍繞這壹“命題”,成都近年來進行了頻繁而積極的探索,組織現場調研,召開專題研討會,成立天府公園城市研究院。

分步規劃:加快建設美麗宜居的公園城市

據悉,目前成都市美麗宜居公園城市規劃正在編制中,構建由龍門山自然生態公園、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郊野公園、城市公園、城市綠化環境組成的全域公園體系是重要舉措之壹。

建設美麗宜居的公園城市不是壹天建成的。根據規劃,成都市有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的“三步走”發展目標:2025年,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建設加快推進,公園城市特色初步顯現;2035年,基本建成美麗宜居的公園城市,開創生態文明引領城市發展新模式;2050年,全面建成美麗宜居的公園城市,形成人、城、環境、產業高度和諧的優美城市形態。

更可喜的是,天府新區提出了更為清晰的規劃:規劃形成“壹山兩楔三廊五河六湖”的五級生態文化景觀格局和天府中心“壹軸壹廊壹核三區”的空間布局。同時,同步推進“壹帶壹路”產業功能區和新壹代人工智能產業功能區的產業項目和公共服務設施。此外,還將規劃布局國際會議中心、天府音樂廳、美術館、博物館等壹大批重大項目,按照500-600米服務半徑建設118基本公共服務設施“15分鐘生活圈”,實現城市覆蓋率100%。

日前,成都市規劃局面向全球征集100個新園區的概念設計方案,面積從20多畝到25萬畝不等。

建公園是基礎:公園城市≠公園+城市

但建公園只是基礎,公園城市畢竟不等於“公園+城市”。

成都市社會科學院歷史文化研究所副所長、副研究員、文學博士馮嬋說,初步理解,“公園城市”就是走在城市裏,就像走在公園裏,到處都是風景,無時無刻不在享受。其內涵比“田園城市”更豐富、更完整,強調以人為中心的城市宜居品質。

在5月11日舉行的“天府公園城市研究院揭牌儀式暨公園城市規劃專家研討會”上,這壹觀點成為* * *學問,“公共性”和“為大家服務”被反復強調。

成都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曾九力認為,公園城市是充分體現新發展理念,以生態文明引領城市發展,以人為中心,構建山水林田湖城生活,形成人、城、環境、產業高度和諧的大而美城市形態的新型城市發展模式。“服務所有人是成都提出的核心理念之壹”,曾九力說。

以人為本: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濟大學副校長、成都市公園城市規劃建設首席顧問吳誌強認為,公園城市不僅僅是“公園”和“城市”的簡單疊加,也不是簡單地增加城市中的公園面積。應該是“公園、城、市”這幾個字所代表的領域之和。

吳誌強解釋說,“龔”代表龔* *,強調龔* * * *的傳播功能;“園”代表生態,強調生態系統;“城”代表生活,強調人居和生活;“城”代表生產,強調工業經濟活動。“公園城市”這個詞可以拆開來概括為“公共地板下的生態、生活和生產”

上海世博園原總規劃師吳誌強表示,雖然“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廣為人知,但“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本意其實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多年來,他壹直在思考,怎樣的城市才是更好的城市?“現在有壹個很好的答案,那就是公園城。”

“成都建設公園城市,不是壹個城市的事,更是全世界的典範。”吳誌強說,按照“從綠化全域到提升全域品質,從惠及全民到整體可持續”的發展思路,建設公園城市,將引領成都在“城市=公園”的道路上走在前列。

2016,天府新區“壹城壹區壹帶”重要組成部分錦江生態帶改造工程竣工,“魅力錦江、生態濱水”開始顯現。過去壹年,成都按照“通達、參與、景觀、景區”的規劃理念,啟動建設綠道、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等重大項目,加快人居環境改善。

可見,成都誓繪世界“公園城市”藍圖,無論歷史文獻、自然地理優勢,還是科學規劃設置,無不彰顯了成都和諧宜居的天府文化底蘊和以人為本的建設理念。願我們在不久的將來都有壹個更好的城市,更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