搗練子
北宋賀鑄
收錦字,下鴛機。凈拂床砧夜搗衣。
馬上少年今健否?過瓜時見雁南飛。
白話譯文:
我收起織好的有錦字回文詩的絲錦,走下織錦機,將搗衣石拂拭幹凈,又連夜為遠征的丈夫搗平冬衣。遠征的郎君啊,妳現在是否平安健康?妳服役既已期滿, 大雁都開始南飛了,怎麽還不見妳歸來呢?
詞的歇拍:“馬上少年今健否?過瓜時見雁南歸”二句,著重寫思婦的精神世界和心理活動。寫她壹邊搗衣,壹邊不安地思忖著:“自己的丈夫如今可健康平安吧?為什麽服役期限已過,卻只見大雁南歸,不見丈夫北返呢?”?
“過瓜時”明確表示著戰爭的延長,人民痛苦的增大,對當時統治者自有不滿的內蘊。 從其藝術手法上來看,則前四句皆是直筆,至此收尾處使壹折筆,便有含毫不盡之妙。
擴展資料:
民間習俗
中國江南區,每逢立春家家吃南瓜,以示迎春。壹些文人雅士在快要成熟的小巧“桃南瓜”表皮刻上詩文或圖案,隨著瓜的成熟,瓜皮上便留下了美麗的圖畫和詩文,把它擱置於案頭,可增添生活情趣。
在西方許多國家,每年十月三十壹日的萬聖節(Halloween)上,人們用南瓜雕空成壹盞盞精美的南瓜燈籠,用它來祛邪避鬼,歡度節日。
民間傳說
南瓜雕空當燈籠的故事源於古代愛爾蘭。故事是說壹個名叫JACK的人,是個醉漢且愛惡作劇。壹天JACK把惡魔騙上了樹,隨即在樹樁上刻了個十字,恐嚇惡魔令他不敢下來,然後JACK就與惡魔約法三章,讓惡魔答應施法讓JACK永遠不會犯罪為條件讓他下樹。
百度百科-搗練子·收錦字
百度百科-南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