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是湖南某鎮的農業學校老師。雖然他的工作條件很差,但他致力於科學研究。每天除了教學,他還在試驗田裏培育高產品種。他在實驗中發現,自然雜交水稻穗大粒足,產量高,但第二年再種時,就退化了,失去了優勢。他想進行壹項實驗來培育能保持高產的雜交水稻種子。為了這個理想,我不知道袁隆平花了多少精力,在試驗田裏觀察的時候,有時甚至不顧家人。經過65,438+00年的努力,他終於成功培育出這種雜交水稻。畝產量達到1,000公斤。全國推廣後,中國水稻產量在幾年內增加了1,000億公斤。多麽大的飛躍!袁隆平獲得首屆國家特殊發明獎。美國和其他國家也介紹了他的成就。他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為改變中國糧食生產的落後狀態打了壹場翻身仗。
鄧世昌
從古至今,戰場上的犧牲壹直是愛國軍人引以為傲的誌向,尤其是那些明知自己就要死在面前卻勇敢地走向災難的人。死於中日甲午戰爭的鄧世昌就是這樣壹個人。
鄧世昌,中國最早的海軍軍官之壹,清朝北洋艦隊致遠艦艦長。他有強烈的愛國心,經常對士兵們說:“沒有人會死。”?我希望我們死得光明正大,光明正大!1894年,中日爆發甲午戰爭。鄧世昌說過很多次,如果我在海上遇到日本船,遇到危險,我就跟它壹起沈!
今年9月的壹天,日本艦隊突然襲擊中國艦隊。壹場海戰開始了。中國旗艦受傷,國旗被擊落。鄧世昌立即下令在自己的船上升起旗幟,以吸引敵艦。他指揮的致遠艦是戰鬥中最英勇的。前後炮齊射,壹次次擊中日艦。日艦包圍了他,致遠艦受了重傷,開始傾斜,炮彈用盡。鄧世昌覺得最後的時刻到了。”他命令日本船只“吉野”號全速前進,與它同歸於盡。這種大無畏的精神讓日本人目瞪口呆。
不幸的是,致遠艦被魚雷擊中,船體爆炸,沈入海底。200多名官兵大部分死亡。鄧世昌被手下人用救生圈救起,但看到手下無壹生還,毅然退出救生圈沈入大海,獻出了生命。
秋瑾
俗話說,“壹個人應該生活在壹個他可以死去的國家。”也就是說,為國捐軀是男人最敬佩的壹種樂趣。但這並不意味著女性不能這樣做。歷史上有很多為國捐軀的女性,她們更受人敬仰。民主革命烈士秋瑾就是其中之壹。
為了拯救祖國,秋瑾離家出走,去日本留學,加入革命黨。後來她決定回國搞武裝起義,推翻清朝。知道這充滿了危險,她對她的朋友們說:“革命只有流血才能成功。這麽多年來,很多男人為革命流過血,殺過頭,女人沒有。這是女人的恥辱。我會洗刷這恥辱!秋瑾決心成為革命中第壹個被砍頭的女人。
1907年,秋瑾在浙江紹興組織起義,不料被官府發現。清朝派兵抓她,戰友勸她趕緊逃。她拒絕了,想用自己的死來喚起更多人參加革命。清軍包圍了起義地點,她指揮戰友轉移後,從容被捕。政府折磨她,讓她招供。她說:“妳不需要問革命黨。”"
秋瑾終於如願以償,成為第壹個為民主革命獻身的女性。
錢學森
在我國當代傑出的科學家中,以錢命名的有三人:錢學森、錢三強、錢偉長,被稱為“三錢”。他們都是帶著留學後報效祖國的心回來的。其中,錢學森的經歷最為驚心動魄。
錢學森在美國度過了20年,在航空科學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為著名的火箭專家,為美國軍事科學做出了貢獻。1949年,得知新中國成立,他非常激動,決定回國參加建設。但美國對中國懷有敵意,怕錢學森回國對他們不利,所以千方百計阻撓。美國海軍副部長甚至說,“我寧願斃了他。”“於是,美方無中生有,說錢學森是中國間諜,把他抓了起來。雖然他後來被釋放,但仍受到嚴密監視。
錢學森沒有屈服,向美國提出嚴正抗議,回國的決心更加堅定。他在家裏放好了三個小盒子,準備隨時離開。後來被美國扣押了五年的錢學森終於在1955坐船回國了。他來到天安門廣場,激動地說:“我相信我壹定能回來,現在我終於回來了!”"
回國後,錢學森為中國的導彈和航天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是最負盛名的科學家之壹。
屈原
屈原是古代偉大的詩人,傑出的愛國者。他出生在戰國時期的楚國。他的家鄉就是現在湖北省的秭歸(zǐguī),離長江三峽不遠。這裏風景秀麗,山影旖旎,美不勝收,屈原非常熱愛自己的家鄉。但楚國統治者腐敗無能,國力漸弱,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屈原
屈原的愛國不被理解,他很難過。有人勸他說:“既然楚國不需要妳,妳為什麽不去別的國家,依然施展妳的才華!”"
屈原回答說:“我愛我的楚國,我為它的命運擔憂,我為人民的苦難悲哀。我知道我的處境很危險,但我舍不得我的家鄉。我希望有壹天我能為它做出貢獻。”
屈原寫了許多詩來表達他的愛國主義。他想象著自己在龍中帶著大象在天空中飛翔,即將飛向壹個遙遠的地方,離開楚國。突然他轉過身,看到了他可愛的家鄉,立刻停下了腳步。他的仆人大叫起來,連馬也不肯再往前走了。他回到楚國,下定決心:“如果不能實現心願,我就死在河裏,為祖國犧牲生命。”不久,屈原懷著對楚國的深深眷戀,投身於汨羅江(今湖南)。他對楚國的愛,就是對中國和自己民族的愛。所以全國人民還是懷念他。每年端午節,人們劃龍舟,吃粽子,就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者屈原。
文天祥
文天祥也是南宋的民族英雄。他原本是壹名公務員,但為了反對侵略,保衛國家,他勇敢地走上了戰場。當時元朝派兵滅南宋。文天祥聞訊,拿出自己的財產,招募壯丁三萬,組建起義軍,抗元救國。有人說:“元朝兵那麽多,妳怎麽抵擋得住?”老虎和綿羊不是互相爭鬥嗎?文天祥說:“國家有難,無人援救,是我最苦惱的事。雖然我力量單薄,但我會為國盡力!”
後來南宋統治者向元軍投降,文天祥仍堅持抗戰。他對大家說:“救國如救父母。哪怕父母生病了,哪怕很難救治,兒子也要盡力去救!””不久,他兵敗被俘,堅決不肯投降,並寫下名句:“自古誰無死生,留丹之心為記。“他表明了堅持民族氣節至死的決心。他拒絕了元朝的多次投降,最終實現了舍身取義的理想。多少年來,文天祥的救國精神代代相傳,已經和中華民族壹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