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鈴木三重吉創刊《赤鳥》之際,白秋擔任童謠門類的工作。在每期上發表自己新創作的童謠,同時還致力於口傳童謠的收集,新人作家的發現以及兒童的自由詩創作的指導工作,在大正時期的童謠運動中,起到了劃時期的重大作用。白秋創作的《松鼠、松鼠,小松鼠》、《雨》、《搖籃的歌》等超過千首的童謠,大部分被譜上曲子,為日本全國的兒童喜愛並傳唱。“日本的新童謠是以以往日本的童謠為根本”,“我將童心就是作為童心來尊重,而且把童謠的價值看作藝術的價值。童謠創作的第壹要義,應該是依據自己的童心來自然地創作真純的歌謠。”“童謠是童心童話的歌謠。”正如白秋上述話語所表明的那樣,白秋初期童謠的特色在於,強調了以童心主義為表面內容,以口傳童謠的精神為內在根基的歌謠性。 北原白秋後來的童謠顯示了多種風格。1933年,白秋與鈴木三重吉的關系破裂,退出了《紅鳥》,但他的童謠創作壹直持繼到1942年離世。
晚年當選為藝術院會員。後雙目失明,但仍致力於詩歌創作。他的作品有200余部,涉及各種體裁。他的詩意境深遠,語言華麗,旋律輕快,主要表達個人感受,有唯美主義傾向,也有壹些反映社會生活的詩篇。 北原白秋的主要童謠集有《蜻蜓的眼睛》(1919)、《月亮和核桃》(1929)、《兔子的電報》(1921)、《節日之笛》(1922)、《孩子的村莊》(1925)、《二重虹》、《象之子》、《七個核桃》等,此外還有童謠論集《綠色的觸角》,將日本的口傳童謠作故事式講解的《日本童謠故事》以及對兒童自由詩進行鑒賞指導的《兒童自由詩集成》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