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古詩十九首》情思內涵及其表現風格

《古詩十九首》情思內涵及其表現風格

《古詩十九首》產生於東漢末年是中國古代文人五言詩選輯,是在漢族民歌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內容大都是遊子思婦之辭,也有士人的仿徨失意和人生的無常感慨,思想較為消極,情調也比較低沈。在藝術上,長於抒情,善用事物來烘托,寓情於景,情景交融。

《古詩十九首》由南朝蕭統從傳世無名氏古詩中選錄十九首編入《文選》而成。這十九首詩習慣上以句首標題,依次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會》《西北有高樓》《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樹》《迢迢牽牛星》《回車駕言邁》《東城高且長》《驅車上東門》《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滿百》《凜凜歲雲暮》《孟冬寒氣至》《客從遠方來》和《明月何皎皎》。

《古詩十九首》是樂府古詩文人化的顯著標誌,全詩語言樸素自然,描寫生動真切,具有天然渾成的藝術風格,處處表現了道家與儒家的哲學意境,被劉勰稱為“五言之冠冕”(《文心雕龍》)。

《古詩十九首》的情思內涵

?《古詩十九首》抒發的是人生最基本最樸實的情感的思緒,主要表現在“思”“怨”“失”三個方面。

① 思:思鄉和懷人。 “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此詩借助他鄉遊子和家鄉思婦采集芙蓉來表達相互之間的思念之情,深刻地反映了遊子思婦的現實生活與精神生活的痛苦。全詩運用借景抒情及白描手法抒寫漂泊異地失意者的離別相思之情;從遊子和思婦兩個角度交錯敘寫,表現遊子思婦的強烈情感;運用懸想手法,在虛實結合中強化了夫妻之愛以及妻子對丈夫的深情。

② 怨:閨思和愁怨。“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盈盈壹水間,脈脈不得語 。”這首詩感情濃郁,真切動人。全詩以物喻人,構思精巧。詩主要寫織女,寫牽牛只壹句,且從織女角度寫,十分巧妙。從織女織布“不成章”,到“淚如雨”,再到“不得語”,充分表現了分離的悲苦。詩對織女的描寫很細膩,抓住了細節,如“纖纖擢素手”“泣涕零如雨”。同時,“劄劄弄機杼”又是動態的描寫。這樣,人物就在這樣的描寫中躍然而出。

③ 失:人生失意,遊宦挫折。“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

《古詩十九首》的藝術表現特征

意蘊多義,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表現風格(最鮮明的特點) 如“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

淺近自然、不假雕飾而富於表現力。 如“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

情思與景物、情境的融合(也得力於比興手法的運用。) 如“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劄紮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壹水間,脈脈不得語。”

古詩十九首

《古詩十九首》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非常重要,區區十九首詩歌,在題材內容和表現手法上為後人師法,甚至形成模式。它的藝術風格,也影響到後世詩歌的創作與批評。就古代詩歌發展的實際情況而言,稱它為“五言之冠冕”、“千古五言之祖”是並不過分的。

詩史上認為《古詩十九首》為五言古詩之權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