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學語文四班21課》封面石。作者是劉章。《蓋石》語言樸實,意境優美,字裏行間透著濃濃的鄉村生活氣息,體現了村民們淳樸的愛。
編寫本課的目的是讓學生從村民搭起蓋石、在蓋石中行走的場景中體會人性的美好。二是向作者學習,從不起眼的事物中發現美,感受美。教學的難點在於理解作者是如何通過平凡的事物讓我們感受到美好的。
擴展數據:
本文截取了幾個農村生活中非常普通的場景,但普通中透露著深刻的含義,簡單中閃爍著美好的思想,讓人感到真摯。在教學時,可以采用閱讀時想象畫面,啟蒙時體驗情感和情趣,交流時暢所欲言的教學思路。
第二段重點講述了調整蓋石的老人。《無論如何》《只要》《當然》《滿意了再走》生動地刻畫了老人細心細致的動作,展現了他為他人著想的優秀品質。
第三段“壹群人走過蓋石”的描寫,真實地反映了蓋石“構成了他家鄉的壹道風景”。作者描寫了壹群人在蓋石中行走的協調有序的動作,“像輕快的音樂”,“給人以壹般的美感”,仿佛壹幅色彩斑斕的美麗畫卷展現在我們眼前。
第四段的文字雖然簡單,但是簡單的事物中卻有美好的思想在閃爍,散發著溫暖的感覺。住在山裏的淳樸百姓,相互謙讓,相互尊重,相互幫助,尊老愛幼,“以此為理所當然。”那裏的每個人都有這樣壹顆美麗的心,從“如果兩個人面對面同時走到小溪裏……”
還有“如果妳遇到壹個老人,來蓋石頭……”,我們不僅能看到和諧的畫面,還能感受到畫中人物的美麗心靈。
正文第五自然段是點睛之筆,用蓋世石的無私奉獻和壹心壹意為他人著想,進壹步理解了作者要歌頌的人性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