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中國現在,需要詩歌和詩人嗎?

中國現在,需要詩歌和詩人嗎?

請看壹段著名詩人北島的訪談錄,或許妳可以從中體會到些什麽。 記者:妳不喜歡關註生活細節、來自日常生活題材的詩歌,對嗎? 北島:不壹定在於寫什麽,而是在於怎麽寫。生活細節也好,宏大題材也好,很多東西都可以入詩。但詩得有激情和想象力,得有說不清的力量和讓人暈眩的東西。 現在國內的壹些詩人也在寫類似的“敘事性詩歌”,這些詩人裏包括以前的“第三代”和現在的所謂“第四代”。 中國的詩歌現狀和美國的還是不太壹樣。壹方面,中國詩歌的這種傾向,多少也和中產階級化的社會轉型有關;另壹方面,也應看到“影響的焦慮”,即第三代詩歌要避開“今天派”的影響,另尋出路。美國詩歌專業化後,有點像我們的作協,對創作沒好處。雖然美國詩歌中有不同聲音,比如“垮掉壹代”、“黑山派”和“紐約詩派”,但其主流詩歌是非常保守的。 記者:評價壹下第三代詩人。 北島:第三代中有不少出色的詩人。不像我們那樣,他們都受到良好的教育;還有,作為文化革命後成長的壹代,他們沒有我們這代人的歷史負擔。他們做了很多有意思的嘗試,比如試圖建立和中國古代文體的對話關系,比如張?的“鏡中”,柏樺的“在清朝”、“蘇州記事壹年”,都是值得壹提的重要作品。我在美國大學用這些詩作教材。 記者:妳對第三代的描述,讓我想起第三代們關於知識分子寫作和民間寫作的界定和爭議。 北島:在我看來,這種爭論沒什麽意義,是詩人之間爭奪話語權的結果。妳說柏樺是民間的還是知識分子的?很難界定。我不想讓這個話題進入今天的談話。依我看,大家先把詩寫好了再說。 80年代的中國,很多人寫詩,詩人地位很高,現在少有人讀詩,承認自己是詩人會被笑話。前段時間成都的壹些人,大概想復興詩歌,把詩貼在公***汽車上,讓它們滿街跑。我壹直在想,詩和社會之間,怎樣的關系才算和諧。 帕斯說過,讀詩的人數不重要,重要的是什麽人在讀。中國的知識分子圈裏,還是有人在讀詩,這就很重要。中國走了兩個極端。八十年代初,詩歌過熱,壹是正好處於話語轉變期,年輕人找到了自我表達的方式;二是由於錯覺,以為人人都可以當詩人。到現在倒好,沒人讀詩了,很多詩人放棄寫作。這是中國文化中的壹大弊病--急功近利。商業化敗了詩歌的火,因為商業化更急功近利。詩歌本來就是邊緣化的東西。和八十年代初的熱鬧相比,也許目前詩歌的處境更真實。 記者:怎麽評價國內的詩歌現狀? 北島:我在國外待的時間太久了,沒資格說三道四。總的印象是中國的詩歌處於低潮,這和中國新詩的災難性歷史以及脆弱特質有關,也和突如其來的商業化壓力有關。所謂低潮高潮必須有參照系。我的參照系是二十世紀上半葉,那是世界詩歌史上最輝煌的時期,產生了很多大師。那時的戰爭、離別、痛苦,為詩歌提供了豐富的源泉。在我看來,詩歌是壹種苦難的藝術。自50年代後,詩歌在世界範圍內開始走下坡路。這並非意味著苦難不復存在,而是人們不願再正視它,越來越繁榮的電視等聲像媒體,正迎合甚至創造了這種心理。文字退居次要地位。這不僅僅是中國詩歌的問題。 那像我們這些喜歡讀詩、又生活在這個時代的人不是很悲觀? 妳可以往後看,讀上個世紀那些大師的作品。閱讀沒有時間性。我就從來不鼓勵我的學生讀美國當代詩歌,離他們的現實太近,是有害的,很容易重蹈復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