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詩是:
十五夜看月亮
唐代的王建
中庭有白樹的烏鴉,冷露的桂花。
我不知道秋思今晚會遇到誰。
翻譯:
中秋節的晚上,萬籟俱寂,圓圓的月亮格外明亮。銀色的月光瀉下庭院,仿佛披上了壹層白霜白雪。在濃密的樹蔭下,烏鴉已經悄悄地睡著了。寒露無聲地滋潤著庭院裏的桂花樹。
今夜,無數人仰望明月,被廣寒宮迷住。宮中的嫦娥,面對這蕭瑟的夜,不禁喚起秋天的惆悵。然而,我不知道這無邊的思念會飛到世界的哪壹邊。
擴展數據:
贊賞:
世界上離開千千的人成千上萬,人心憂如秋草,處處叢生;詩人在思考誰是確定的,說“我不知道秋思屬於誰”並不是真的不知道,而是極端地寫出了秋思廣闊而模糊的內涵,似虛實實,贏得了詩歌含蓄的美。明明是懷了人,他卻只是說“秋思在哪裏摔倒的?”由此可見詩人對嶽懷遠的深厚感情。
似乎秋思是詩人所獨有的。雖然其他人也在看月亮,但是沒有秋思。這實在是不可理喻,卻越發顯示出詩人的癡心和巧妙的手法。在漢字的提煉中,“羅”字新穎、貼切、不凡,給人壹種生動的感覺,仿佛隨著銀月的光輝壹起墜落人間。
這首詩的意境很美。首先給人的感覺是風景如畫,用蘇軾的話說就是“詩中有畫”。詩人以生動的語言和豐富的想象力,渲染了中秋賞月這壹特定的環境氛圍,將讀者帶入壹種遠離月亮、深思的意境。壹起壹聲嘆息,沒完沒了的結局,壹起離別,壹起思考的感覺委婉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