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艷麗
在《偉大的掙紮: 不確定時代的責任型領導力》中,巴達拉克就不確定時代的領導力,提出關鍵五問:我真的掌握基本原則了嗎?我到底應該對誰負責?我如何制定關鍵決策?我們擁有正確的核心價值觀嗎?我為什麽選擇了這種生活?看似簡單輕松的問題,卻往往是人們在日常工作中所忽略的。“掙紮”本身並不是個討喜的詞,令人從中看到艱難、看到辛苦,但不可否認的是,在壹個變革無處不在,任何壹家企業隨時有可能被市場的壹個浪頭打成“昨日黃花”的時代裏,“掙紮”成為壹種新常態,如何“掙紮”有方、“掙紮”有道,在不斷的掙紮中成就持久的事業,則可稱為本書中所說的“偉大的掙紮”。
書中有壹個有趣的問題,即企業的領導者應該對誰負責?是對企業發展的長遠目標負責,還是對企業的股東、董事會負責?亦或是客戶、員工、合作夥伴負責?假如企業的所有權短期內不發生變更,假如企業不會很快“江山易主”,對上述的壹切問題負責,其實都是萬水同源,萬川入海,最終目的都是成就企業價值,推動企業持續發展。
但需要註意的是,在企業所有權變更頻繁,企業管理者、經理人頻繁跳槽的今天,與其空談對他人、對企業負責,不如換成更切合實際的對市場負責、對自己的職業生涯負責。壹位企業高管在過往市場上的表現,展現出的職業素質和職業遠見,將是他壹生的標簽,是尋找下壹個工作機會,或者創新創業的基點。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在市場上展現自己的遠見與能力,才是壹位職業經理人、企業領導者的首要目標。正如巴達拉克所言,在變動的時代,真正決定高管薪酬的並不是他現在的老板,也不是董事會,而是由市場的綜合力量決定的。
在過去的時代,企業領導者作出決策,依靠的是壹套周密的流程,他們以系統分析和企業實力為核心,綜合市場因素,作出決策判斷。而在今天,盡管領導者們擁有了更海量的數據源,更先進的數據分析方法,但決策的作出依然是艱難的,更類似於壹場充滿技術含量的“豪賭”。”
作者指出“信念可能導致領導者對現實盲目,但現實會對信念去偽存真”。這個時代沒有壹勞永逸的決策,領導者在確定企業發展大方向之後,要做出“不斷進化的承諾”,即領導者和核心團隊確定企業的遠景目標後,用壹種靈活開放的方式朝著壹個特定的方向前進,審慎計劃即將邁出的每壹步,再根據執行中遇到的具體問題,調整步伐。總之,企業大的決策要扣緊時代的脈搏,而小的決策則要呼應市場的波動。企業要想持續發展,不能僅僅做“風口上起飛的豬”,而要做壹個能夠禦風飛翔、搏擊長空的蒼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