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4萬首僅1首被選入小學課本,妳絕對背過,乾隆寫的詩到底有多差勁?

4萬首僅1首被選入小學課本,妳絕對背過,乾隆寫的詩到底有多差勁?

“遠看城墻齒鋸鋸,近看城墻鋸鋸齒。若把城墻倒過來,上邊不鋸下邊鋸。”看了這首詩,妳是不是覺得自己也會寫詩了?這不是誰鬧著玩寫的段子,而是乾隆寫的詩。

眾所周知,唐朝是唐詩的鼎盛時期,2873個詩人加起來有4萬8千多首,而乾隆壹生寫了42613首,以壹人之力單挑整個唐朝的詩人,以他88歲的高齡來算,平均壹天就要作上1-2首。

古代皇帝都有愛寫詩的毛病,南唐後主李煜就是壹個愛創作不愛江山的皇帝,國家被他治理得壹塌糊塗,詩壇卻因為有他更加精彩,壹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壹江春水向東流”就能奠定他的詩壇地位。李煜愛寫詩,是因為所處境遇有感而發,那乾隆又是為什麽愛寫詩呢?

乾隆大多是情緒到了詩也就來了,他看見又人在掃雪就寫下《掃雪》這首詩,看見有人在吃黃瓜,就寫出了《黃瓜》,在《史記》裏看完項羽的故事也要寫個《讀項羽紀 》的讀後感……

李白寫的詩有1010首,大約有20首被收入到教材,乾隆寫了4萬多首,有幾首被教材采用呢?答案只有壹首,而且最後句還不是他寫的!

乾隆唯壹被教材采用的詩是《飛雪》,這首詩被收入到小學壹年級課本,妳小時候肯定也背過。某年冬天乾隆帶著紀曉嵐等臣子出去遊玩,恰好看見眼前的雪景,乾隆詩興大發,詩的前三句張口就來,但突然在最後壹句卡住了,大臣們準備鼓掌的手都舉起來了,這時候都不知道怎麽辦了。紀曉嵐見此總不能讓領導在下屬面前尷尬著,看到前面的蘆花蕩,就補了最後壹句“飛入蘆花都不見”。

如此壹看,乾隆這唯壹壹首進入課本的詩還是紀曉嵐代筆寫的,實際上不止紀曉嵐當過乾隆的槍手,清朝內閣學士也幫乾隆寫過詩。沈德潛66歲才考上進士,但乾隆還是非常欣賞他的才華,讓他去翰林院替自己起草機密文件,皇帝的機密文件本來是由榜眼或者探花來寫,沈德潛壹個進士就能做這麽重要的事足以見得乾隆有多重用他,也為後來的代筆提前鋪墊。

沈德潛在翰林院工作期間,乾隆發現他也是個愛寫詩的人,就常帶著他去玩,看到美景想吟兩句詩卻又沒有靈感,不知道怎麽辦時沈德潛就會在旁邊提醒壹下,乾隆還是非常開心的。可是到沈德潛臨終前,乾隆心中布滿了愁雲,他聽說沈德潛在整理自己的詩集,想沈德潛會不會把“指點”自己的那些詩算作自己的,等沈德潛壹死,乾隆就要沈家人把詩集交上來,皇帝讓交沈家人不敢不從,乾隆拿到詩集越看越生氣,原來那些“指點”乾隆的詩,沈德潛果然算作是自己的,這豈不是告訴大家乾隆的詩其實是我沈德潛代筆的,把乾隆氣得人死了都要拖出來鞭屍。

錢鐘書曾評價乾隆的詩令人作嘔,妳們認為錢鐘書的評價過重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