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在中考語文中占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而審題又是關系到文章成功與否的關鍵性步驟。審題有這樣幾個要領:
壹、審讀題目
審讀作文題目是為了定體裁,明範圍,找重點。面對作文題目,應該這樣去審讀:
1.看文題的類型——是命題、半命題,還是自由擬題;是材料作文還是話題作文。
2. 看文題的內容——是敘事,還是寫人;是議論,還是抒情;是寫學校,還是寫家庭……
3.看文題的關鍵詞——或是時間,或是空間,或是對象,或是重點,或是主題……
4.看文題的表達——是平實,還是生動;是直露,還是含蓄;是簡單,還是復雜。
二、審讀“要求”
中考作文題目下面往往有壹系列要求,這些要求也是寫作文時必須註意的條條框框。它們主要包括——
1.提示與解說。如2006年江蘇無錫卷,文題為“門其實開著”,下面有這樣的提示:“‘門’可以是生活中真實的門;也可以是想象中的門,如心靈的門、父母親感情的門、文學殿堂的門……”這段提示,為審定題目、寫好全文指明了方向。
2.交代與警示。壹般包括:書寫要求、字數限定、文體類別、寫作禁忌等等。這些要求,必須遵從,不能我行我素。如2006年江蘇常州卷,請以“告別”為題寫壹篇文章,題下要求為:①將題目補充完整;②文體不限(若寫詩歌則不少於25行);③要有自己的體驗和感悟,不得抄襲;④不少於550字;⑤文中不能出現真實的校名和人名。壹***五條“要求”,不得違反,若掉以輕心,都會因違規而扣分。
下面介紹幾種審題的方法:
壹、填補標題法
此方法適用於較寬泛性的標題。命題者故意藏頭去尾,使題目帶有較大的迷惑性,增加審題難度。審題時只要在原題目的基礎上添加新的條件,題旨就會顯露出來,從而化難為易。
譬如題目《風景》,如果用填補標題法審視,在原題目前面加上“大自然的”、“小院的”、“學校的”等新條件,使題目相應成為《大自然的風景》《小院的風景》《學校的風景》,題目意思更明白了,文章就容易把握得多了。像這類題目還有《歌聲》《心事》《懺悔》《嘗試》《變化》等。
運用填補標題法時要註意以下三點:
(壹)補充的條件壹般指人物、時間、地點、事件,越具體越好。如前面說的《風景》補充題目後,能從小處著眼,可以以小見大來寫;但若補充成《祖國的風景》,題目仍很寬泛,寫時就不好把握了。
(二)補充的位置可在原題目之前或之後,但不得擅自改變原題目,只能在草稿紙上或心中進行填補。
(三)如果命題者沒有附加要求(從現在中考趨勢來看,淡化要求、鼓勵創新),補充時可以使原題以寫人為主,也可以使原題以寫事為主,如《哭笑不得》可以填補成《哭笑不得的人》或《哭笑不得的事》。
二、虛題實做法
有些作文題,由於概念抽象,學生難以把握,怎樣寫好這類題目呢?將這類比較大、比較虛的題目化為比較小、比較實的題目即可。
比如《追求》這個作文題,看起來很大很虛,但是如果把它落實到某壹具體的人和事上,就非常容易下筆了:可以寫壹位老師的追求、壹名下崗工人的追求、壹個中學生的追求。總之,各行各業人物的追求都可以寫。當然也可以寫成議論文,論述當代青年應該追求什麽,當代中學生應該追求什麽。像課本中《背影》寫的是父親的背影;《壹面》寫的是“我”和魯迅的壹面之交及這壹面對“我”的影響。
2. 小學作文如何審題壹、教學生審清文章體裁,明確寫作對象。
審題,要教學生首先要從題目中看出作文所屬的文體類型,即審清是記敘文,是說明文,是應用文?像《記壹次比賽》有“記”字,屬記敘文,像《談談學好語文的重要性》裏有“談”、“論”,屬議論文;說明文的提示詞有時就是“說明”、“介紹”等詞語,像《電腦簡介》等。像《夏天的晚上》、《上學路上》等文題,雖然不像上面的文題對體裁有明顯的提示,但也有間接提示,這就要求我們借助文題中所給的條件慎重審題。
學生在審清文章體裁之後,要明確是寫人、寫事、寫景,還是狀物,還要明確寫什麽樣的人和什麽樣的事。可以教學生把寫人的作文分類如下:寫自己如《我》;寫別人如《記壹個人》(寫壹個人);《幾位好鄰居》(寫幾個人);寫自己和別人等。
這樣,學生明確了寫作對象,寫出的文章才切合題意。 二、教學生確定文章的寫作範圍,緊抓題眼。
確定文章的寫作範圍與審清體裁、明確寫作對象壹樣重要。教師可以教學生抓住題目中表明範圍的詞,仔細分析,確定其寫作範圍。
如《難忘的早晨》、《難忘的時刻》、《難忘的壹天》等的文題,都是限定了所寫的時間,可抓住這些詞來確定寫作範圍。再如《我的媽媽》只寫“媽媽”;《我愛媽媽》:既要寫“愛”,還要寫“為什麽愛”,“怎樣愛”;《我和媽媽》,既要寫“媽媽”,也要寫“我”,要求寫出“我”和“媽媽”之間發生的事。
另外,還可以教學生抓住文題的題眼來確定寫作範圍的重點。題眼,即題目中的關鍵詞,抓住了題眼,就意味著抓住了題目的“重心”和作文內容的重點,否則作文就會偏題。
例如《玩也要動腦筋》其中“動腦筋”就是題眼,即是此文所作出的重點。《我愛秋天的校園》此文的題眼是“愛”,文章要抓住和突出這個重點,在寫校園秋色的同時,還必須要體現為什麽愛和怎樣愛。
三、教學生仔細辨別文題人稱,吃透要求。 有的作文題人稱很明確,如《我的班主任》應該用第壹人稱來寫。
有的題目,人稱沒有明確規定,如《家鄉添光彩》、《放學路上》可以寫“我”、“我們”,也可以寫“他”、“他們”,到底采用哪種人稱,這要根據自己選擇的材料和要表達的中心思想來決定。 此外,有些作文題,還有“要求”和“提示”等,它常常是在作文題眼外對作文的體裁、材料、字數、書寫等方面提出壹些具體要求的限定。
這些實際上是在告訴我們怎樣去寫好這篇文章。可教學生在審題時要認真推敲,努力去吃透它們,嚴格按要求去做。
如《我的***》,要求:通過壹件事,反映人物的好品質。要把事情經過寫完整,寫具體。
如果學生不看“要求”,不按要求去寫。《我的媽媽》這個題目就很可能被寫成《我的鉛筆盒》、《我的仙人球》等。
即使僥幸寫成了人,也難得搞清這是壹人壹事的寫法,難得著力去反映壹個人物的思想品質,也難得去完整地寫好壹件事。如果沒能寫人,沒能通過壹件事去寫人,而是寫了物,或是寫了兩件事,並且沒能把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以及細節等等寫清楚,那麽寫出來的文章是“不合題意”的。
這“不合題意”實際上就是沒有認真吃透那些“要求”。所以,教學生審題時,同時應該仔細審壹審作文的要求,才可能確保萬無壹失。
希望能幫到妳。
3. 寫作文如何審題審題是話題作文的第壹關.審題的過程就是理解題意的過程,通過思考和分析,了解命題者的意圖,弄清寫作對象、範圍和重點,明確立意,確定文體.這裏介紹話題作文審題應註意的幾個問題———1、審限制看範圍.看到話題先審清話題限制,即話題的寫作範圍,什麽可以寫,什麽不可以寫.如以“合作”為話題,有的同學將其理解為“分工”,這就沒有準確把握寫作的範圍.“合作”是互相配合或***同完成某事,“分工”只是“合作”的方法之壹,可見“合作”比“分工”的範圍要廣.2、審內涵看引申.在審清話題的本義的基礎上也要審清話題的引申義.如話題“橋”,除本義外,妳還要把握其引申義:能起溝通作用的人和事.妳可寫起交通作用的橋,如某壹具體橋的外形、結構、特點、建設、作用等,妳也可以寫橋的歷史與發展,還可以寫友誼之橋、理解之橋、合作之橋、交流之橋等.這樣壹來,對“橋”的把握更深刻.3、審主題看切入點.話題作文的主題確定要認真思考,很多同學錯誤地認為話題作文可以隨便寫,主題不重要,這是不對的.主題要健康要有新意要明確.找準切入點有助於輕松下筆.如“綠色”話題,主題如果是保護自然環境,切入點可以是妳身邊的很多妳熟悉的與環保有關的行為,如隨地吐痰,亂扔亂丟,衛生習慣,保護草坪等都可以作為妳的寫作切入點.4、審思路看提示語.話題作文的寫作思路可以從提示語中受啟發.如有壹則話題作文的提示語是這樣寫的:在生活中,有許多的人和事物使我們感動.同時,我們的壹些行為也可能感動別人.請以“感動”為話題,寫壹篇文章.這則提示語為我們提供了這樣的寫作思路:寫感動的人,寫感動的事,寫感動的行為等.這三個方面的寫作就是三個寫作思路.選擇其中壹種思路來寫比較好把握作文質量.快速審題十五法:。
4. 作文如何審題壹個好的作文要有生活做底蘊,生活是知識的源泉,每當妳拿到壹個作文題目,第壹步就是聯想生活中是否有和氣類似的事情,或者妳曾經讀過的文章,或者妳曾經聽別人講過的故事,這都是妳的素材,有了素材妳才好往下進行,不然列提綱,什麽語句通順之類的只能是空想。
寫文章不需要那麽俗套,建議多看些散文,特別是關於情感類的,壹般的作文以敘事居多,即便不是敘事,也少不了事情的描述,所以閱讀對寫作還是很有好處的。如果想應付馬上到來的考試,可以在事前讀壹篇文章,要非常感人的文章,動人感情的,自己記下來。
當然,不需要壹字不差地被,但要記得故事的梗概和動人的細節,特別是細節的地方,要記得清楚,寫在妳的作文裏,肯定會有個好分數。給妳壹個三步五條,我想能幫助妳作文的基本三步:1:審題(明確題意)2:選材,確定中心3:列好提綱,確定詳略在以上基礎上註意以下五條,好的作文也就出現:1:題目(新穎,命題作文例外)2:開頭和結尾相互照應。
(龍頭鳳尾)3:用詞妥當,修辭正確。(力求語言的準確生動)4:條理清晰,合乎邏輯。
(讓人讀著順暢,有壹氣呵成之勢)5:巧設布局,詳略得當。如果能文情並茂那更好,按照這個去寫,作文肯定上壹個新的臺階。
5. 怎樣審作文題目壹、審 題
這是寫作文首先要做好的事,否則,就會直接導致“文不對題”,“下筆千言,離題萬裏”。怎樣才能審好題呢?根據通常的作文題目的形式來看,壹般可分為命題作文和材料作文兩大類。對命題作文的審題,就是要審查給定的文章題目確定的具體要求,審清文題意圖,明晰題外要求,確定“題眼”。通過審題,明確作文的內容範圍、時間範圍、數量範圍、人稱範圍、處所範圍等。不能超出給定的範圍。對材料作文的審題,主要要從兩個方面去把握:壹是與材料的思想內容要“形影不離”,二是與作文形式的要求“絲絲入扣”。
1.命題作文
我們先重點談壹下關於命題作文的審題,要註意做好哪些事情。
確定內容範圍
有的題目,對寫作內容做出規定。所以,審題時,要確定題目規定的內容範圍:記人的,要記什麽人;敘事的,要敘什麽事;寫景的,要寫什麽景;狀物的,要狀什麽物,等等。
二、立 意
立意,就是確定文章的主題,明確文章所要反映的中心思想。文章立意,應該有提煉生活的基礎,要努力把生活中某些根本性的東西反映出來。為了達到這壹目的,必須努力做到正確、集中、新穎、深刻。
1.正確
立意正確是作文的根本要求。我們常聽說某某的文章很有思想性,這主要是取決於作者創作立意的深刻性。壹般說來,我們作文的立意都應該是積極、健康的,力求反映生活中的本質內容,要有壹定的社會普遍性。也就是說,文章的主題,應該是大家能夠認可或是積極倡導的。
三、擬 題
擬定文章題目,是寫作文之前首先要確定好的事,就像我們在開始做壹件事之前,要先“拿定主意”壹樣。文章題目能反映出寫作的出發點和動機。通過文章題目,讀者可以基本認清文章要表達的主題和主要內容。文章的擬題,要高度精練地概括出文章的核心內容,既要準確,又要力求生動,這樣才能引人註意,激起讀者的興趣。
根據表達內容的需要,文章擬題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寫作時,大家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
四、選 材
選材,就是選擇材料。無論作什麽文章,對所需材料進行選擇是非常必要的。就像蓋房子,壹定要事先充分地考慮好該用什麽木材、什麽石頭、什麽型號的水泥、什麽材質的磚等等。同時,還要精心地計算好對各種材料的用量是多少,少了蓋不成房子;多了浪費,沒有用處。另外,所選材料還要適當得體,有助於表現房子的結構功能和形象效果。
如果不顧壹切地隨意用料,最後蓋成壹座類似火車皮壹樣的黑房子,盡管結實,但肯定不會有人喜歡。同樣道理,作文之前進行精心選材,目的是既能說明問題,又要生動引人愛讀。
所以,作文之前,面對眾多可用的材料,要適當地做出取舍,留下生動有特色、有代表性的,去除壹般的;要通過對重要的、生動的材料的有效組合,實現作文的目的,即用“經濟”的手段,深刻地表達主題。
作文選材,應圍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
1.選熟悉的材料
熟悉的材料,就是作者本人知道得很清楚,又有很深感受的材料。
材料熟悉,才能得以充分運用,駕輕就熟,使妳得心應手。如果情況不熟,實質內容不清,怎麽說給人家聽呢?這樣的材料,即使生硬地拿來用在妳的文章裏,也不會收到好的效果壹壹會顯得機械、不連貫。這個問題容易理解,大家當然不願那麽做
6. 作文怎樣審題磨刀不誤砍柴工靖安縣教育局教研室 李慶陸 作文審題,是寫作者下筆之前必須面對的第壹道關卡.然而,許多同學不太重視審題,他們壹看到作文題目,就匆匆落筆,結果往往造成偏題,甚至出現“下筆千言,離題萬裏”的現象.可見,審題的成功與否,關系到文章中心思想的確立、材料的選擇,將影響全篇內容是否符合題目要求,決定著構思能否按正確的方向展開.“磨刀不誤砍柴工”,要寫好作文,做好審題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那作文如何審題呢?這首先要分清作文的類型,因為不同的作文題,審題方法是不同的.就初中階段而言,作文類型壹般有:命題作文、半命題作文、材料作文、話題作文. 壹、命題作文的審題 命題作文就是根據指定的題目寫文章.在命題作文中,題目是選擇材料、確定主題的壹個重要依據.文章是否切題,是行文成敗的關鍵之壹. 審題要著重註意以下幾個問題: ⒈要全面理解題意.對題目的含義要全面理解,辨明題目的要求,把握題目所提示的寫作範圍和重點.如《難以忘懷的壹件事》,題目要求寫“難以忘懷”的事,而且是壹件.如果寫的事情平淡無奇,或者只寫了兩件事(甚至兩件以上),就不切題意. ⒉要辨別題目中的精確含義.在全面理解題意的基礎上,要註意辨別其中精微的含義,把握住寫作的中心.如《夜,靜悄悄的》,是壹個全命題的作文.不過,這道題有個小陷阱,“靜悄悄”的本義是“無聲無息”,其真實涵義卻是要妳寫出“平靜中的不平靜”.比如:近處平靜而遠處不平靜、環境平靜而人物內心不平靜、暫時平靜不時刻爆發不平靜、表面平靜而本質沖突激烈等等.如果文章緊扣這些內容來寫,就能突出中心,體現題意. ⒊要選擇適合題目要求的體裁.命題作文要根據題目的要求,確定文章的體裁.有些題目較明確地表示了對體裁的要求:在題目的首尾有“記”“事”壹類字眼,或者題目標明寫某個過程、某人事跡等,這就要求寫成記敘文.如果題目首尾有“論”“談”“說”“駁”壹類字眼,或者題目明確提出壹種主張或壹個問題,這往往要求寫成議論文.如果題目中有“介紹”“展望”等字眼,這常常要求寫成說明文. 二、半命題作文的審題 半命題作文,是命題者將壹個完整的題目省去壹部分,省去的壹部分再由學生自己去補充然後作文.這種題型的特點是:雖有壹定的限制,但又有壹定的自由度,有利於不同特長的學生發揮自己的水平.這當然也有審題的過程.審題時,就要先審已提供的題目部分所包含的意思,以及各種限制條件,從而為下壹步的補題、立意、選材、寫作等作好準備. 半命題作文,有的題目指明了立意的方向,比如,《我深深感受到了 》,命題者提供的選填詞語有“成功的喜悅、失敗的痛苦、集體的溫馨、友誼的可貴、誠實的可敬、虛偽的可鄙”等(也可以不受以上詞語的限制,自行選詞填補).這裏就指明了我們立意的方向,我們寫作時,重點應把握住感受比較深、比較熟悉的來寫. 有的題目,限制了選材的範圍,比如,《 的力量》,這其中就限制了取材的範圍應該是體現“力量”的偉大或魅力,既可以寫母愛的力量,也可以寫知識的力量,還可以寫自然的力量等等。
7. 寫作文如何審題審題是話題作文的第壹關。審題的過程就是理解題意的過程,通過思考和分析,了解命題者的意圖,弄清寫作對象、範圍和重點,明確立意,確定文體。這裏介紹話題作文審題應註意的幾個問題———
1、審限制看範圍。看到話題先審清話題限制,即話題的寫作範圍,什麽可以寫,什麽不可以寫。如以“合作”為話題,有的同學將其理解為“分工”,這就沒有準確把握寫作的範圍。“合作”是互相配合或***同完成某事,“分工”只是“合作”的方法之壹,可見“合作”比“分工”的範圍要廣。
2、審內涵看引申。在審清話題的本義的基礎上也要審清話題的引申義。如話題“橋”,除本義外,妳還要把握其引申義:能起溝通作用的人和事。妳可寫起交通作用的橋,如某壹具體橋的外形、結構、特點、建設、作用等,妳也可以寫橋的歷史與發展,還可以寫友誼之橋、理解之橋、合作之橋、交流之橋等。這樣壹來,對“橋”的把握更深刻。
3、審主題看切入點。話題作文的主題確定要認真思考,很多同學錯誤地認為話題作文可以隨便寫,主題不重要,這是不對的。主題要健康要有新意要明確。找準切入點有助於輕松下筆。如“綠色”話題,主題如果是保護自然環境,切入點可以是妳身邊的很多妳熟悉的與環保有關的行為,如隨地吐痰,亂扔亂丟,衛生習慣,保護草坪等都可以作為妳的寫作切入點。
4、審思路看提示語。話題作文的寫作思路可以從提示語中受啟發。如有壹則話題作文的提示語是這樣寫的:在生活中,有許多的人和事物使我們感動。同時,我們的壹些行為也可能感動別人。請以“感動”為話題,寫壹篇文章。這則提示語為我們提供了這樣的寫作思路:寫感動的人,寫感動的事,寫感動的行為等。這三個方面的寫作就是三個寫作思路。選擇其中壹種思路來寫比較好把握作文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