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為什麽王安石說李商隱的詩是學杜甫而勝於杜甫的?

為什麽王安石說李商隱的詩是學杜甫而勝於杜甫的?

大中九年,李商隱四十二歲。這是壹個特別的年齡,對於李商隱的生平來講。五年前,他的妻子因病去世,留給了他壹雙兒女。多年輾轉幕府的奔波,李商隱並沒有足夠的財力,在京城開府,他的妻子是名門之後,卻跟他吃了十幾年的苦。而妻子離世之後,他抱著對孩子的愧疚,遠赴四川節度使幕府,開始了他人生最後的沖刺。

許多同事和李商隱***事五年,李商隱的才名和他的無題詩,想必是廣為流傳。於是在分別的時候大家才真正的敞開心扉,對李商隱作了詢問,說怎麽看到妳詩裏,寫的都是那麽綺麗艷冶的感情?

李商隱從來都沒有對自己的作品有過多的解讀。但是我想,在當時候許多人對李商隱的作品,有不同的看法和意見,甚至是壹種歪曲的解釋,李商隱覺得有必要對自己的作品,做壹個聲明,於是寫下了這壹句”楚雨含情皆有托”。這也是回應了外界的質疑。說自己寫的那些詩裏,所有的情感都是另有寄托的。

可以說這是唯壹的壹句李商隱對自己的申辯,但也是最權威的。因為這是解開他無數詩作密碼的鑰匙。那些綺麗的詩到底想說些什麽?

雖然李商隱也沒有說得清楚。但是知道典故的人,都應該明白“香草美人”是什麽意思,是說屈原的離騷,用“香草美人”獨特的美,來寄托自己懷才不遇的憂思。也就是說明了,李商隱的諸多流傳甚廣的詩,並非是個人的小情小愛,而是壹種家國憂思。哪怕是用的楚天雲雨,含情脈脈的句子。

“漳病臥病竟無憀”,壹方面是寫他在四川幕府可能得了比較嚴重的疾病。畢竟妻子早逝,他終年壹個人漂泊在外,身心疲勞,也難免疾病纏身。但另外壹點,如何不是來司馬相如和自己比?

長行遠下燕臺去,惟有衣香染未銷。”幕府的解散已經是迫在眉睫,同仁們的分手也是必然。這幕府五年的經歷,馬上就成為過往。而李商隱仿佛也知道自己,能夠流傳下來的大約就是那幾首詩了。

這是寫在李商隱42歲的時候。這個時候已經可以知道他身患疾病。這個疾病由來已久。因為大中二年的時候,李商隱就曾經寫信給令狐绹,說自己已經病了,而境況並沒有得到太大的改善。這個時候7年已經過去了。到底是患有怎樣的毛病?因為現在沒有辦法考證。

宋朝的王安石,是宋朝最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宋朝的名相。這壹個應該說是施展了抱負的偉大的愛國的政治家,卻讀懂了李商隱。他說李商隱是杜甫壹流的人,有著深重的愛國情懷,他學習杜甫,卻能夠在杜甫的高度,做變通。要知道王安石閱詩無數,閱人亦無數,他看到了李商隱那些詩裏,深沈的家國情感。

屈原是偉大的浪漫主義的詩人,杜甫是唐朝著名的現實主義的詩人。而李商隱卻在現實和浪漫之中找了壹條非常幽微的道路。他所有的神話詩,都有著現實的底本,而他所有現實的詩句,又含著無盡的幽深和綿渺。這是和前朝的兩位著名的愛國詩人的精神,是壹脈相通的。

雖然文字的表達方式不同,但文字的內涵是壹樣的。就是憂患和愛國。

所以當我們讀李商隱詩的時候,壹方面沈醉在他綺麗的意境裏,另外壹方面,妳要想壹想他為什麽要這麽寫。知其然並知其所以然,才是解讀李商隱詩的正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