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山之上只有藍天,世界上沒有壹座山與它平齊。擡頭看山頂,可以看到紅日有多近。回想起來,妳甚至覺得白雲很低。
《華山頌》是宋朝宰相寇準七歲時唱的壹首詩。詩的大意是:除了藍天,遠近的山都在華山腳下。太陽看起來那麽近,山腰上飄著白雲。
這首詩描寫的是巍峨的華山,人在頂峰,山白雲在腳下,百折不撓,氣象萬千。這首詩布局嚴謹,句意清晰,語言準確,氣象廣闊。三言兩語就展現了華山的雄偉險峻。語言雖然簡單,但其美在於氣勢非凡,內涵豐富。
《詠華山》的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寇叔早年寫的。關於他的創作契機,有兩種觀點。第壹種說法:寇叔小時候學習很努力,註意觀察研究身邊的事物。巍峨的華山離他家很近。七歲那年春天,父親帶他去了華山,小寇非常高興。
當他們爬到華山的高處,看到渭河是壹條帶,山很小,八百裏秦川河盡收眼底。小寇叔輕松愉快,詩歌熱情洋溢。他寫了這首五言絕句《詠華山》。
第二種說法:寇叔小時候,父親大宴賓客,賓客邀小寇叔以附近華山為題,寫了壹首詩《華山頌》。寇叔在客人面前踱步思索,第三步便隨口唱起了這首五言絕句《華山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