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勸學詩是誰寫的

勸學詩是誰寫的

勸學詩

唐顏真卿

三更燈火五更雞,

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不知勤學早,

白首方悔讀書遲。

註釋:

三更燈火:三更半夜,很晚了。

五更雞:天快亮時,雞啼叫。

黑發:年少時期,指少年。

白首:人老了,指老人。

解說:

每天三更半夜到雞啼叫的時候,是男孩子們讀書的最好時間,少年時代要知道發憤苦讀,勤奮學習。但如果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才後悔自己年少時為什麽不知道要勤奮學習。

賞析:

《勸學》是唐朝詩人顏真卿所寫的壹首古詩。勸勉青少年要珍惜少壯年華,少年時代要知道發憤苦讀,勤奮學習,有所作為,否則,等到老了以後再想讀書就遲了,後悔已晚,應該珍惜時光。使孩子初步理解人生短暫,從而提高學習的積極性。詩歌以短短的28個字便揭示了這個深刻的道理,達到了催人奮進的效果。

譯文

指勤勞的人、勤奮學習的學生在三更半夜時還在工作、學習,三更時燈還亮著,熄燈躺下稍稍歇息不久,五更的雞就叫了,這些勤勞的人又得起床忙碌開了。

年輕時不知道勤奮學習,年老時讀書就晚了。

宋真宗趙恒的《勵學篇》: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男兒若遂平生誌。六經勤向窗前讀。”

常言道,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宋真宗趙恒的《勵學篇》字裏行間給我們的啟示是讀書考取功名是當時人生的壹條絕佳出路。用現代理念去解釋,讀書就是接受教育,教育是社會的壹個功能,讓學生掌握知識學能,以投身社會,服務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