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勸學》考的詩句 1.關於勸學的詩句
古人寫過不少勸學詩,從詩歌欣賞的角度看,未必有多少藝術性,但在老百姓中流傳很廣,所有的讀書人,童年時都學過這樣的詩句。譬如《神通詩》中的句子:“少小多才學,平生誌氣高。別人懷寶劍,我有筆如刀”,“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譬如“少小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當然,還有“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之類。從前成人教子,在這些詩句中各取所需,讓孩子背誦。我小時候,就在日記本上抄過其中的句子。
後來讀古詩多了,發現壹些更有趣的勸學詩。勸學詩中,韓愈的《勸學詩》很有名:“讀書患不多,思義患不明。患足己不學,既學患不行”,短短二十個字,講了很多讀書的道理,書要多讀,還要多思,要真正明白書中的道理,讀書不能滿足,要學以致用,要重實踐。說到讀書的境界,不得不提到朱熹的兩首《觀書有感》,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篇,其壹:“半畝方塘壹鑒開,天光雲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其二:“昨夜江邊春水生,蒙沖巨艦壹毛輕。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書讀到這樣的境界,當然是智者,是大學問家了。
和勸學詩相類的,有不少提倡惜時的詩,譬如大書法家顏真卿寫過壹首《勸學》:“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這樣的詩,比空講道理的規勸有意思。陶淵明也寫過壹首勸人珍惜時間的詩:“盛年不再來,壹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說到惜時詩,很自然想起古人的《昨日歌》、《今日歌》和《明日歌》,這三首詩,出現在不同的時代,但如出壹轍,都是用大白話,講了珍惜生命的道理。
《昨日歌》:“昨日兮昨日,昨日何其好!昨日過去了,今日徒煩惱。世人但知悔昨日,不覺今日又過了。水去汩汩流,花落日日少。萬事立業在今日,莫待明朝悔今朝。”
《今日歌》:“今日復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為,此事何時了?人生百年幾今日,今日不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為君聊賦今日詩,努力請從今日始。”
《明日歌》:“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朝看東流水,暮看日西墜。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
這三首詩,現在讀來,依然覺得生動曉暢,道理也講得通俗貼切,可以引起今人***鳴.
唐 顏真卿《勸學》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唐 《金縷衣》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唐 韓愈《勸學詩》
讀書患不多,思義患不明。
患足己不學,既學患不行。
宋太宗《勤讀》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鐘粟。
安房不用架高梁,書中自有黃金屋。
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
出門莫愁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
男兒欲遂平生誌,六經勤向窗前讀。
宋 劉過《書院》
力學如力耕,勤惰爾自知。
但使書種多,會有歲稔時。
宋 陸九淵《讀書》
讀書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興味長。
未曉不妨權放過,切身須要急思量。
元 翁森《四時讀書樂》冬
木落水盡千崖枯,迥然吾亦見真吾。
坐對韋編燈動壁,高歌夜半雪壓廬。
地爐茶鼎烹活火,壹清足稱讀書者。
讀書之樂何處尋?數點梅花天地心。
明 楊繼盛《言誌詩》
讀律看書四十年,烏紗頭上有青天。
男兒欲畫淩煙閣,第壹功名不愛錢。
2.《勸學》中有哪些常考的句子
1,青,取之於籃,而青於藍。
考點:於,介詞。前者引進動作的處所,作“從”講;後者引進比較對象,作“比”講。
2,苛政猛於虎;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考點:介詞,引進動作對象,作“對”、“向”講。
3,者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考點:者,代詞。組成名詞的“者字結構”,作“的人”講。
1,有蔣氏者。
考點:助詞,表停頓,並提示下文要說的原因。
2,而安陵以五十裏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而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考點:連詞,表並列,可不譯。
3,君將哀而生之乎;吾嘗終日而思矣連詞。
考點:表修飾,可譯作“地”。
4,潭西南而望;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裏;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考點:連詞,表轉折,相當於“卻”、“可是”。
5,舟已行矣,而劍不行;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
考點:連詞,表順承,相當於“就”、“於是”。另:壹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表遞進)軍驚而壞都舍(表比喻)。
3.荀子
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裏;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騏驥壹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壹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而致千裏的致和無以至千裏的至要區別開。
4.關於勸學方面的古詩 詩篇~
古代的“勸學詩”,按其內容大體可以分為六類:
壹、立誌
少小多才學,平生誌氣高。別人懷寶劍,我有筆如刀。(《神童詩》)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神童詩》)
讀律看書四十年,烏紗頭上有青天。男兒欲畫淩煙閣,第壹功名不愛錢。(明 楊繼盛《言誌詩》)
二、勤學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唐 顏真卿《勸學》)
力學如力耕,勤惰爾自知。但使書種多,會有歲稔時。(宋 劉過《書院》)
三、惜時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長歌行》)
盛年不再來,壹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晉 陶淵明《雜詩》)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唐 《金縷衣》)
昨日兮昨日,昨日何其好!昨日過去了,今日徒煩惱。世人但知悔昨日,不覺今日又過了。水去汩汩流,花落日日少。萬事立業在今日,莫待明朝悔今朝。(佚名《昨日歌》)
今日復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為,此事何時了?人生百年幾今日,今日不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為君聊賦今日詩,努力請從今日始。(明 文嘉《今日歌》)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朝看東流水,暮看日西墜。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清 錢泳《明日歌》)
四、方法
讀書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興味長。未曉不妨權放過,切身須要急思量。(宋 陸九淵《讀書》)
讀書患不多,思義患不明。患足己不學,既學患不行。(唐 韓愈《勸學詩》)
五、體會
半畝方塘壹鑒開,天光月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宋 朱熹《觀書有感》)
昨夜江邊春水生,蒙沖巨艦壹毛輕。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宋 朱熹《觀書有感》)
六、樂趣
木落水盡千崖枯,迥然吾亦見真吾。坐對韋編燈動壁,高歌夜半雪壓廬。地爐茶鼎烹活火,壹清足稱讀書者。讀書之樂何處尋?數點梅花天地心。(元 翁森《四時讀書樂》冬)
春讀書,興味長,磨其硯,筆花香。讀書求學不宜懶,天地日月比人忙。燕語鶯歌希領悟,桃紅李白寫文章。(民國 熊伯伊《四季讀書歌》春)
5.《勸學》、《師說》、《赤壁賦》考試中常要默寫的句子
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 .(荀子《勸學》)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荀子《勸學》)飄飄乎如遺世獨立, .(蘇軾《赤壁賦》)位卑則足羞, .(韓愈《師說》)生乎吾後, ,吾從而師之.(韓愈《師說》) ,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荀子《勸學》)古之聖人, ,猶且從師而問焉.(韓愈《師說》)積善成德, ,聖心備焉.(荀子《勸學》) ,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蘇軾《赤壁賦》)生乎吾前, ,吾從而師之.(韓愈《師說》)順風而呼, ,而聞者彰.(荀子《勸學》)哀吾生之須臾, .(蘇軾《赤壁賦》)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 .(蘇軾《赤壁賦》)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雲者, .(韓愈《師說》)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下飲黃泉,用心壹也.(荀子《勸學》)故不積跬步, .(荀子《勸學》)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 .(蘇軾《赤壁賦》)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 .(韓愈《師說》)知不可乎驟得, .(蘇軾《赤壁賦》)生乎吾後, ,吾從而師之.(韓愈《師說》)登高而招, ,而見者遠.(荀子《勸學》)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 .(蘇軾《赤壁賦》)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 ,師之所存也.(韓愈《師說》) 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 ,不絕如縷.(蘇軾《赤壁賦》)巫醫樂師百工之人, .(韓愈《師說》)。
6.師說 勸學中高三常考的名句是啥
我記得當年我學習這兩篇時候,老師都要求背的,裏面的議論內容都有可能考,下面我就按照我的感覺說說可能考的,僅僅是我個人覺得可能會考的,不壹定就會準,想要完全答對還是加油給背下來。我個人覺得容易背下來的方法就是去理解內容,讀懂內容了,背誦就相較容易。
《師說》:
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聖人也遠矣,而恥學於師。是故聖益聖,愚益愚。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2. 《勸學》: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
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已。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地之高也;不臨深淵,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裏;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
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壹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壹也。蟹六跪而二螯,非善蛇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上面所說這些當年我們都考過,還有些我沒說的可能也會考,最有效的辦法就只能是背了,加油吧!祝妳好考個好成績,也希望我給妳列的這些真的有用。
7.師說和勸學那些是考試常考到的句子.重點名句
荀子勸學: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神莫大於化道,福莫長於無禍。
君子居必擇鄉,遊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物類之起,必有所始;榮辱之來,必象其德。
言有召禍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是故無冥冥之誌者,無昭昭之明;無昏昏之事者,無赫赫之功。
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
學惡乎始?惡乎終?曰:其數則始乎誦經,終乎讀禮;其義山野始乎為士,終乎為聖人。
君子之學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端而言,蠕而動,壹可以為法則。小人之學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間則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軀哉?
未可與言而言謂之傲,可與言而不言謂之隱,不觀氣色而言謂之瞽。
師說名句: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師說名言語錄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
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
人非生而知之,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