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細柳營 上自勞軍。
至霸上及棘門軍,直馳入,將以下騎送迎。已而之細柳軍,軍士吏被甲,銳兵刃,彀弓弩,持滿。
天子先驅至,不得入。先驅曰:“天子且至!”軍門都尉曰:“將軍令曰:”軍中聞將軍令,不聞天子之詔''.“居無何,上至,又不得入。
於是上乃使使持節詔將軍:”吾欲入芝軍。“亞夫乃傳言開壁門。
壁門士吏謂從屬車騎曰:”將軍約,軍中不得驅馳。“於是天子乃按轡徐行。
至營,將軍亞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天子為動,改容式車,使人稱謝:”皇帝敬勞將軍。
“成禮而去。既出軍門,群臣皆驚。
文帝曰:”嗟乎,此真將軍矣!曩者霸上、棘門軍,若兒戲耳,其將固可襲而虜也。至於亞夫,可得而犯邪!“ 1.選出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意思相同的壹項(3分) A.將以下騎送迎 齊使田忌將而往 B.天子且至 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C.已而之細柳軍 之虛所賣之 D.其將固可襲而俘也 汝心之固,固不可徹。 2.用“/”為下文的句子斷句,斷兩處。
(2分) 將軍亞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 3.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的畫線句。
(3分) 將軍約,軍中不得驅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簡述漢文帝稱亞夫為“真將軍”的原因。
(3分) 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孟母戒子(《韓詩外傳》) [選文] 孟子少時,誦(1),其母方織。孟子輟然(2)中止,乃復進。
其母知其訁宣 (3)也 ,呼而問之:“何為中止?”對曰:“有所失,復得。”其母引刀裂其織,以此戒(4)之。
自是之後,孟子不復訁宣 矣。 [註釋] (1)[誦]背誦。
(2)[輟然]突然停止的樣子。(3)[訁宣 ]xāun,遺忘。
(4)[戒]警告。 [練習] 1、解釋各組中加點的詞的含義。
① 孟子輟然中止( ) ② 呼而問之:“何為中止?”( ) 處士笑而然之( ) 何有於我哉?( ) 2、在文中找出同義詞填在下面的橫線上。 ①失:( ) ②此:( ) 3、下列句子中的“之”字用法不壹樣的壹項是( ) A、呼而問之 B、以此戒之 C、多作自能見之 D、自是之後 [閱讀提示] 孟軻的母親用刀割斷她自己織的布,以此警告孟子背誦不得遺忘,使孟子從此養成了嚴謹治學的態度,長大後終於成為戰國時期有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和散文家。
(三)歐陽修論作文(蘇軾《東坡誌林》) [選文] 頃歲(1)孫莘老識歐陽文忠公,嘗乘間(2)以文字問之。雲:“無它術,唯勤讀書而多為之,自工(3);世人患(4)作文字少,又懶讀書,每壹篇出,即求過人,如此少有至者。
疵病不必待人指摘(5),多作自能見之。” [註釋] (1)[頃歲]近年來。
(2)[乘間]乘機,乘著間隙。(3)[工]精,妙。
(4)[患]毛病、弊端(在於)。(5)[指摘]挑剔,批評。
[練習] 1、解釋文中加點詞的意思。 嘗( ) 術( ) 過( ) 疵( ) 2、請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之”各指代什麽。
(1)嘗乘間以文字問之( ) (2)唯勤讀書而多為之( ) (3)多作自能見之( ) 3、歐陽修認為寫好作文的訣竅是什麽? 答: [閱讀提示] 宋代文學家歐陽修論述了作文的訣竅:壹是勤奮讀書,二是多動筆。今天讀來,不無啟迪。
2. 初二課外文言文練習題及答案1、黃琬巧對 黃琬幼而慧。
祖父瓊,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 食。
京師不見而瓊以狀聞。太後詔問所食多少。
瓊思 其對而未知所況。琬年七歲,在旁,曰:“何不言日 食之余如月之初?”瓊大驚,即以其言應詔,而深奇 愛之。
註釋①建和:漢桓帝年號。建和元年為公元 147 年。
②京師不見:京城裏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況。 文化常識 “太後”及其他。
自從秦朝起,天子稱“皇帝”,皇 帝的妻子稱“皇後”。“太後”(或皇太後)指皇帝 的母親(周朝諸侯王的母親也稱“太後”),皇帝的 父親稱“太上皇”。
皇帝的祖母稱“太皇太後”,皇 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太”有至高至大的意 思,因此皇帝的醫生叫“太醫”,皇帝的老師叫“太 師”,皇帝的祖廟叫“太廟”。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詔 ②奇 2、翻譯:①瓊思其對而未知所況 ;②即以其言應詔 3、選擇:“瓊以狀聞”有以下理解,哪壹項是不正 確的? ①黃瓊因此聽說了這情況;②黃瓊把這情況 報告皇上;③黃瓊把這情況讓皇上聽到。 4、理解:黃琬說的日食後的樣子到底是怎樣的? 2、神童莊有恭 粵中莊有恭,幼有神童之譽。
家鄰鎮粵將軍署,時為 放風箏之戲,適落於將軍署之內宅,莊直入索取。諸 役以其幼而忽之,未及阻其前進。
將軍適與客對弈, 見其神格非凡,遽詰之曰:“童子何來?”莊以實 對。將軍曰:“汝曾讀書否?曾屬對否?”莊曰: “對,小事耳,何難之有!”將軍曰:“能對幾 字?”莊曰:“壹字能對,壹百字亦能之。”
將軍以 其方之大而誇也,因指廳事所張畫幅而命之對曰“舊 畫壹堂,龍不吟,虎不嘯,花不聞香鳥不叫,見此小 子可笑可笑。”莊曰:“即此間壹局棋,便可對 矣。”
應聲雲:“殘棋半局,車無輪,馬無鞍,炮無 煙火卒無糧,喝聲將軍提防提防。” 註釋①粵中:今廣東番禺市。
②莊有恭:清朝 人,官至刑部尚書。③神格:神條與氣質。
④曾屬對 否:曾經學過對對子嗎?⑤廳事:指大堂。 文化常識 象棋。
圍棋與象棋是中國的兩大棋類活動。多數專家 認為,先有圍棋後有象棋。
“象棋”壹詞最早出現在 《楚辭?招魂》中,自秦漢至唐初,象棋中只有將、車、馬、卒四個兵種。唐時加了“炮”,到北宋時加 了“偏”、“禪”,相當於“士”、“象”。
至北宋 末南宋初,中國象棋才真正定型:壹副象棋 32 枚 子,分將、士、象、兵、車、馬、炮。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署 ②適 ③弈 ④對 ⑤誇 2、翻譯:①諸役以其幼而忽之 ;②遽詰之曰 ;③ 莊以實對 ;④何難之有! 3、曹植聰慧 曹植年十余歲,誦讀《詩》、《論》及辭賦數十萬 言,善屬文。
太祖嘗視其文,謂植曰:“汝請人 邪?”植跪曰:“言出為論,下筆成章,顧當面試。 奈何請人?”時鄴筆立成,可觀。
太祖甚異之。 註釋①《詩》、《論》:指《詩經》和《論 語》。
②賦:古代的壹種文體。③太祖:指曹操。
④ 論:議論。⑤鄴: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內。
⑥銅雀 臺:曹操在鄴城所建的亭臺。 文化常識 文學家曹植。
曹植是曹操的兒子,字子建。他從小穎 悟,從上文看,十多歲時讀過的書已相當多,而且文 章也寫得不錯了。
因富於才學,早年曾受曹操寵愛, 壹度欲立為太子,於是引起了其兄曹丕的忌恨。曹丕 稱帝後,曹植更受猜忌,郁郁而死。
他的詩歌多為五 言,前期少數作品反映了社會的動亂與自己的抱負, 後期則表現自己的苦悶心情。今有《曹子建集》。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顧 ②悉 ③將 ④諸 ⑤援 2、翻譯:善屬文 ;②奈何請人 ;③太祖甚異之 3、理解:“可觀”的意思是什麽? 4、默寫《七步詩》。 4、鮑子難客 齊田氏祖於庭,食客千人。
有獻魚、雁者,田氏視 之,乃嘆曰:“天之於民厚矣!殖五谷,生魚鳥,以 為之用。”眾客和之。
有鮑氏之子,年十二,亦在 坐,進曰:“不如君言。天地萬物與我並生,類也。
類無貴賤,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彼此相食,非相為 而生。人取可食者食之,豈天本為人生之?且蚊蚋? 膚,虎狼食肉,非天本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 也!” 註釋①田氏:齊國姓田的(貴族)。
②祖:古人 出遠門設宴祭路神叫“祖”。③繁:毓。
④非相為而 生:不是為了對方的生存而生存的。⑤蚋:壹種吸血 的小蟲。
⑥?:叮咬。 文化常識 食客。
春秋戰國時期憑壹技之長投靠貴族的人叫“食 客”。權貴人家為了網羅人才及顯示實力,多的有食 客三千,少的也有數百。
在食客中有的善出謀劃策, 有的善外交辭令,那些擅長於偷雞摸狗的有時也能成 為食客。食客中憑才能大小區分等級。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和 ②亦 ③並 ④類 2、翻譯:①天之於民厚矣 ②不如君言 ③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 3、題目“鮑子難客”中的“難”,解釋為 。 5、曹紹夔捉“怪”1洛陽有僧,房中有罄,日夜輒自鳴。
僧以為怪,懼而 成疾。求術士百方禁之,終不能已。
紹夔與僧善,來 問疾,僧俱以告,俄,擊齋鐘,罄復作聲。紹夔笑 曰:“明日可設盛饌,當為除之。”
僧雖不信紹夔 言,然冀其有效,乃具饌以待之。夔食訖,出懷中 銼,銼罄數處,其響遂絕。
僧苦問其所以,紹夔雲: “此罄與鐘律合,擊彼此應。”僧大喜,。
3. 初中語文課外文言文專題練習(六)1、且:幾乎,重達。
募:招募。
徐:慢慢的。
實:裝滿,充實。
2、用大的木材做成秤錘秤桿的形狀鉤住鐵牛,慢慢的去掉船裏的土,船浮上來,鐵牛也被拉出來了。
3、懷丙和尚先用兩艘大船裝滿了土,放到鐵牛兩邊,系住鐵牛,然後用壹根大木頭做成秤錘秤桿的形狀,保持兩船對鐵牛的拉力平衡,然後慢慢的去掉兩艘船中的土,依靠水的浮力,慢慢把鐵牛拉出來。
(七)1、D
2、C
3、假使讓妳的白狗出去,而變成黑狗回來,妳不感到奇怪嗎?
4、要認識到事物都是在變化的,不能只通過表面現象判斷本質。
(八)1、敬:尊敬、孝敬。恕:寬容、寬恕。誠:誠實、誠信。靜:沈靜、淡泊。勤:勤奮。潤:幫助別人。
2、德成、學成、藝成、功成。
3、與時俱進,開拓創新。
4、要修養自己的品德,善於讀書,取其精髓,勇於開拓創新,為國家人民效力。
4. 初二語文課外文言文訓練壹)晏子諫殺燭鄒 景公①好弋②,使燭鄒③主鳥,而亡之。
公怒,詔吏殺之。晏子曰:“燭鄒有罪三,請數之以其罪而殺之。”
公曰:“可。”於是召而數之公前,曰:“燭鄒!汝為吾君主鳥而亡之,是罪壹也;使吾君以鳥之故殺人,是罪二也;使諸侯聞之,以吾君重鳥以輕士,是罪三也。”
數燭鄒罪已畢,請殺之。公曰:“勿殺,寡人聞命矣。”
註:①齊景公,春秋時代齊國國君。②弋,將繩子系在箭上射。
③燭鄒,齊景公的臣仆。(1)解釋下列句子加點詞的意義。
(2分) ①使燭鄒主鳥,而亡之。( ) ②是罪壹也。
( ) (2)翻譯:使諸侯聞之,以吾君重鳥以輕士。(2分) 我的翻譯:(3)讀完這個故事,妳悟出了什麽道理?(寫出壹點即可)(2分) 我的感悟:(二)越人溺鼠 鼠好夜竊粟,有人置粟於盎①,恣鼠嚙不顧。
鼠呼群類入焉,必飽食而反。越人乃易粟以水,浮糠覆水上,而鼠不知也。
逮夜,復呼群次第入,鹹溺死。註釋:盎(àng):腹大口小的盆子。
壹、解釋下列劃線詞的含義。1、恣鼠嚙不顧 2、鼠呼群類入焉,必飽食而反。
二、翻譯下面文言句子。1、越人乃易粟以水,浮糠覆水上。
2、逮夜,復呼群次第入,鹹溺死。三、1、妳從越人的做法中獲得了什麽道理?2、妳從老鼠的遭遇中獲得了什麽道理? 越人溺鼠 鼠好夜竊粟。
越人置粟於盎(àng壹種口小腹大的容器),鼠恣嚙,不顧,且呼群類入焉,必飫而後反。越人乃易粟以水,浮糠覆水上,而鼠不知也。
逮夜,復呼群次第入,鹹溺死。(據《燕書》改寫) 翻譯 老鼠喜歡夜間偷吃糧食。
有個人把糧食裝入腹大口小的容器裏,老鼠便放肆的吃,並且呼喚其他同類壹起來。等到月底,糧食已經不多了,主人十分擔憂這件事。
有壹個人告訴他壹個辦法,於是他就把容器裏的糧食倒幹凈,換上水,然後用壹層糠皮浮蓋在水面上。這個晚上,老鼠又來了,它們高興地進到容器裏,沒有意料到容器裏有水,都淹死了。
寓意 這則故事雖然很簡單,但卻告訴了我們壹個道理: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對付壹些類似於老鼠之類的動物,不要擔心老鼠的為非作歹,關鍵要註意處理好細節上的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誘鼠,讓其自以為是,令其自取滅亡。
道理 老鼠角度思考——告訴我們無限貪欲最終沒有好下場的道理;越人角度思考——告訴我們聰明人總能夠善於利用對方的弱點制服對手。老鼠死亡的原因主要是因為鼠的貪婪與愚蠢。
註釋 鼠好夜竊栗,好:喜歡 且呼群類入焉,焉:於之,在這裏 是夜,是:這 栗且盡,且:將 且呼群類入焉,且:而且 乃以糠易栗,易:換 不意鹹溺死,鹹:都 不意鹹溺死,意:意料 鼠恣嚙,恣:放肆 嚙:吃 是夜:這個夜晚 顧:管 反(必飫而後反):同“返” 盎:腹大口小的壇子 飫:吃飽 次第:按次序 逮:等到 (三)醉人擊虎 世言虎不食醉人,必坐守之,以俟其醒。非俟其醒,俟其懼也。
有人夜自外歸,見有物蹲其門,以為豬狗類也,以杖擊之,即逸去。至山下月明處,則虎也。
是人非能勝虎,而氣以蓋之矣。譯文 世上說老虎不吃喝醉的人,壹定要坐那兒看著他,等他醒來。
不是等他醒酒,而是在等他害怕。有個人晚上從外面回來,見到壹個家夥蹲在他門口,以為是豬狗壹類的動物,用拐杖打它,它就跑了。
直到它跑到月光明亮處,才知道是只老虎。這人不是有打贏老虎的本事,是他的氣勢蓋過了老虎。
部分字詞註釋 食:吃 必:壹定 俟:等待 以為:認為是,以為是 擊:打 即:就 逸:逃 之:到 則:原來 氣:氣勢 啟示 再強大可怕的困難,只要我們無所畏懼,就壹定能戰勝它。壹、解釋下列劃線詞的含義。
1、必坐守之以俟其醒 2、之山下月明處 3、杖擊之 二.給下列語段註上標點。(4分) 有人夜自外歸見有物蹲其門以為豬狗類也杖擊之即逸去之山下月明處則虎也是人非能勝虎而氣以蓋之矣 三、翻譯句子:是人非能勝虎而氣以蓋之矣 四、如果將老虎看作邪惡勢力的化身,以妳對本文的理解,有什麽啟示:答案:壹、1、放肆、肆恣 2、理睬 3、通假字,通“返”,返回。
二、1、越人於是用水替換粟,使糠浮蓋在水面上。2、到了晚上,(老鼠)又招呼它那壹群依次爬進(盆子),(結果)全部淹死了。
三、1、越人角度思考——告訴我們聰明人總能夠善於利用對方的弱點制服對手。2、老鼠角度思考——告訴我們無限貪欲最終沒有好下場的道理;翻譯:老鼠喜歡夜間偷吃小米。
有個越國人把小米裝入缸裏,老鼠肆意地去吃。老鼠呼喚它的同夥跳進缸裏吃小米。
到了月底,糧食已經不多了,主人十分擔心,有壹個人告訴他壹個方法後,他用壹層浮在水上的糠皮代替了小米。到了夜晚,老鼠又來了,依舊呼喚同夥壹個接著壹個地跳進容器裏,結果全部都被淹死了。
壹、1、等待2、到,往3、用木杖 二、略 三、這人不是有打贏老虎的本事,是他膽氣蓋過了老虎。四、啟示是:再強大可怕的困難,只要我們無所畏懼,就壹定能戰。
5. 八年級上冊語文課外文言文專項練習的答案(壹)細柳營
上自勞軍。至霸上及棘門軍,直馳入,將以下騎送迎。已而之細柳軍,軍士吏被甲,銳兵刃,彀弓弩,持滿。天子先驅至,不得入。先驅曰:“天子且至!”軍門都尉曰:“將軍令曰:”軍中聞將軍令,不聞天子之詔''.“居無何,上至,又不得入。於是上乃使使持節詔將軍:”吾欲入芝軍。“亞夫乃傳言開壁門。壁門士吏謂從屬車騎曰:”將軍約,軍中不得驅馳。“於是天子乃按轡徐行。至營,將軍亞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天子為動,改容式車,使人稱謝:”皇帝敬勞將軍。“成禮而去。既出軍門,群臣皆驚。文帝曰:”嗟乎,此真將軍矣!曩者霸上、棘門軍,若兒戲耳,其將固可襲而虜也。至於亞夫,可得而犯邪!“
1.選出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意思相同的壹項(3分)
A.將以下騎送迎 齊使田忌將而往
B.天子且至 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C.已而之細柳軍 之虛所賣之
D.其將固可襲而俘也 汝心之固,固不可徹。
2.用“/”為下文的句子斷句,斷兩處。(2分)
將軍亞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
3.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的畫線句。(3分)
將軍約,軍中不得驅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簡述漢文帝稱亞夫為“真將軍”的原因。(3分)
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孟母戒子(《韓詩外傳》)
[選文]
孟子少時,誦(1),其母方織。孟子輟然(2)中止,乃復進。其母知其訁宣 (3)也 ,呼而問之:“何為中止?”對曰:“有所失,復得。”其母引刀裂其織,以此戒(4)之。自是之後,孟子不復訁宣 矣。
[註釋]
(1)[誦]背誦。(2)[輟然]突然停止的樣子。(3)[訁宣 ]xāun,遺忘。(4)[戒]警告。
[練習]
1、解釋各組中加點的詞的含義。
① 孟子輟然中止( ) ② 呼而問之:“何為中止?”( )
處士笑而然之( ) 何有於我哉?( )
2、在文中找出同義詞填在下面的橫線上。
①失:( ) ②此:( )
3、下列句子中的“之”字用法不壹樣的壹項是( )
A、呼而問之 B、以此戒之 C、多作自能見之 D、自是之後
[閱讀提示]
孟軻的母親用刀割斷她自己織的布,以此警告孟子背誦不得遺忘,使孟子從此養成了嚴謹治學的態度,長大後終於成為戰國時期有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和散文家。
(三)歐陽修論作文(蘇軾《東坡誌林》)
[選文]
頃歲(1)孫莘老識歐陽文忠公,嘗乘間(2)以文字問之。雲:“無它術,唯勤讀書而多為之,自工(3);世人患(4)作文字少,又懶讀書,每壹篇出,即求過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5),多作自能見之。”
[註釋]
(1)[頃歲]近年來。(2)[乘間]乘機,乘著間隙。(3)[工]精,妙。(4)[患]毛病、弊端(在於)。(5)[指摘]挑剔,批評。
[練習]
1、解釋文中加點詞的意思。
嘗( ) 術( ) 過( ) 疵( )
2、請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之”各指代什麽。
(1)嘗乘間以文字問之( )
(2)唯勤讀書而多為之( )
(3)多作自能見之( )
3、歐陽修認為寫好作文的訣竅是什麽?
答:
[閱讀提示]
宋代文學家歐陽修論述了作文的訣竅:壹是勤奮讀書,二是多動筆。今天讀來,不無啟迪。
6. 求初二第22課練習文言文《義犬》和《晏子諫齊景公》答案義犬華隆好壹.給下列語句加上標點犬仿徨嗥吠,往復路間.二.寫出下邊語句的意思1.而華隆僵仆無所知矣.然而華隆直挺挺地倒在地上沒有了知覺.2.隆未蘇之前,犬終不食.華隆沒有蘇醒之前,狗始終不進食.三.義犬的“義”主要表現在哪幾個方面?1、主人被蛇纏住,狗救了主人.2、主人倒在地上,狗用它的特異行為引起人們註意,使主人獲救.3、主人未蘇醒之前狗不進食四.解釋加點的字1.好戈獵.好:喜歡.2.因隨犬往.因:於是壹.給下邊語句加上標點符號公怒,詔吏殺之.二.寫意思使諸侯聞之,以吾君重鳥以輕士,是罪三也讓諸侯知道這件事,認為我國的君王看重鳥而輕視士人,這是第三項罪名啊.三.齊景公最後不殺燭皺的原因是什麽?原因是晏子假意指出燭鄒的罪過,除了第壹條罪名是真正批評燭鄒,後面兩條其實是批評齊景公的過錯.齊景公聽出了晏子的話中之意,接受了批評,所以不殺燭鄒.四.寫出能反映劉禹錫剛直、達觀性格的詩句2句這個問題與前面沒什麽聯系.沈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答案是從我腦海中來.平常多看書,這些問題都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