漿液有清熱解暑的功效。其制作方法是選取新鮮鮮嫩的野菜如菊苣、紫花苜蓿、薺菜或芹菜、荷花為原料,切成細條,煮熟後加入發酵劑,放入瓷缸中,三天後加蓋成漿。
說起天水的糖水,當地人都知道上品是春三月菊苣芽做的糖水。每當倒春寒過去,植物發芽的時候,在天水山野,菊苣就從土裏探出頭來,這也是壹年中采摘菊苣的最好時機。但隨著時代的變遷,帶漿酸菜的制作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芹菜、香菜、白菜也成為天水人漿缸裏的新寵。
天水人在制漿過程中通常說“拋”或“立”,把缸中的原漿稱為“窖子”。而且吃之前,大部分人都要準備好蔥、蒜、辣椒,在熱油裏“煨”出漿液。漿的消費其實打開了天水人飲食生活中的壹扇門。經過這個最古老的生物工程,清湯配水,混湯配水配水,魚水配水配水配水配水配水配水配水配水配水,就這樣產生了。蘿蔔帶水帶水帶水帶水,酸菜炒肉,酸菜粉條,酸菜包子,火鍋帶水帶水帶水帶水帶水帶水帶水,成了人們的家常菜。在這些原本淺色的面食或菜肴中,加入紅辣椒和淺綠韭菜,簡單的生活在不經意間就活了過來。漿液能清熱清火,對某些疾病也有特殊療效。比如芹菜制成的漿液可以降低和穩定高血壓,菊苣制成的漿液具有除濕利尿、祛瘀消腫、健胃開胃的功效。苜蓿制成的糖漿具有清熱利濕、止血平喘、調脾通便的功能,可用於治療夜盲癥、佝僂病、胃出血、痔瘡、咳喘、崩漏、先兆流產、尿路結石等疾病。芨芨草制成的漿液具有特殊的風味。漿液裏的蔬菜叫酸菜。
在天水,很多小吃都可以用糖水或者酸菜來做,可以說是天水最有名的小吃了。天水城鄉的人都喜歡吃面。在天水,與漿水有關的傳說很多,流傳最廣的是當年諸葛亮出祁山的壹個事件。故事說的是諸葛亮率領蜀漢軍隊到了天水,但是由於甘肅天氣幹燥,酷暑難當,很多士兵拉著就嘔吐。無奈之下,有人建議這些中暑的士兵喝點當地叫做漿液的湯。結果過了三兩天,中暑的中士很快就康復了。看到這壹幕,諸葛亮讓軍士蜀漢把他出門時帶的家鄉土堆起來,放出去和曹魏的軍隊作戰。這就是天水八景之壹諸葛軍隊基地的由來。
“飯後常加水,春來必作漿”,這是現代詩人寫的壹首關於漿水的詩。民間順口溜說得更好:“三斤辣椒十斤鹽,壹壇子水吃半年”。從這些詩詞和諺語中,不難看出水在天水人的生活中扮演了多麽重要的角色。的確,在物質生活極度貧乏的過去,水漿酸菜不僅僅是日常飲食中的調味品,更重要的是,它還肩負著儲菜聊天充饑的重任。在過去的歲月裏,饑餓的陰影長期籠罩著天水。那時候還好有漿缸和山川野菜遍布,讓我們很多先人可以等到另壹個麥黃季節。由此也可想而知天水人是多麽珍惜和欣賞自己的漿缸。這大概是在物質生活極其豐富的今天,很多人還在想著槳水的壹個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