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關於詩句誠齋體

關於詩句誠齋體

1.名詞解釋:誠齋體

誠齋體因楊萬裏而得名。楊萬裏號誠齋,故稱為誠齋體。他的詩歌學習江西詩派,最後擺脫前人的束縛而自成壹家,取得了更高的成就。

誠齋體的風格特征是活潑自然,饒有諧趣,形成誠齋體的要素之壹是詩人把自己的主觀情感最大程度地投射在客觀事物上。要素之二是楊萬裏做詩想象奇特,但是不用奇奧生僻的字句,卻用淺近明白的語言和流暢直至的章法,近於口語。

擴展資料

誠齋體代表作品

壹、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白話譯文

六月裏西湖的風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時節的不壹樣:那密密層層的荷葉鋪展開去,與藍天相連接,壹片無邊無際的青翠碧綠;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綻蕾盛開,在陽光輝映下,顯得格外的鮮艷嬌紅。

二、小池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白話譯文

泉眼悄然無聲是因舍不得細細的水流,樹陰倒映水面是喜愛晴天和風的輕柔。

嬌嫩的小荷葉剛從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壹只調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頭。

搜狗百科—誠齋體

2.楊萬裏的詩人稱誠齋體這首詩寫了山梅的什麽特點

第壹,善於發現和捕捉自然和日常生活中壹般人沒有註意和描寫的富有情趣與美感的景象。例如:“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空喜歡。正入亂山圈子裏,壹山放出壹山攔。”(《過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之五)“柳條百尺拂銀塘,且莫深青只淺黃。未必柳條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長。”(《新柳》)詩中所寫的這兩種情況在以前的詩中是很少見到的,而楊萬裏則專門註意這方面的情況,讀來妙趣橫生,頗有新鮮感。第二,語言上不用典,不避俗俚,平易自然,雅俗***賞。楊萬裏的詩既有通俗如“拖泥帶水”、“手忙腳亂”之類的詞語,又有典雅莊重的句子,讀來基本上沒有語言障礙。這與黃庭堅及其江西詩派喜歡掉書袋用典的作風是完全不同的。第三,風格幽默風趣。在這壹點上,楊萬裏與蘇軾、黃庭堅有類似之處。所以有人說,無趣不成誠齋詩。例如《插秧歌》全用對話體寫成,將農夫比喻成戰士,令人發笑。

誠齋體的出現,為宋代詩壇吹進了壹股新風,它對後世也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3.楊成齋詩句有什麽

壹、代表作:《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小池》、《宿新市徐公店》、《閑居初夏午睡起》、《新柳》、《舟過安仁》。

二、作者簡介:

楊萬裏(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號誠齋。漢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黃橋鎮湴塘村)人。南宋著名文學家、愛國詩人、官員,與陸遊、尤袤、範成大並稱“南宋四大家”、“中興四大詩人”,光宗曾為其親書“誠齋”二字,學者稱其為“誠齋先生”。官至寶謨閣直學士,封廬陵郡開國侯,卒贈光祿大夫,謚號文節。

楊萬裏壹生作詩20000多首,但只有4200首留傳下來,被譽為壹代詩宗。楊萬裏詩歌大多描寫自然景物,且以此見長,為七言絕句,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間疾苦、抒發愛國感情的作品,創造了語言淺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誠齋體”。

三、詩句欣賞:

1、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2、小池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3、宿新市徐公店

籬落疏疏壹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4.關於荷葉的詩句

《小池》

楊萬裏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白話譯文

泉眼悄然無聲是因舍不得細細的水流,樹蔭倒映水面是喜愛晴天裏柔和的風光。

小荷葉才剛從水面露出尖尖的角,就有壹只小蜻蜓立在上頭。

《小池》是宋朝詩人楊萬裏創作的壹首七言絕句。這首詩中,作者運用豐富、新穎的想象和擬人的手法,細膩地描寫了小池周邊自然景物的特征和變化。第壹句寫小池有活水相通。次句寫小池之上有壹抹綠蔭相護。第三句寫小荷出水與小池相伴。結句寫蜻蜓有情,飛來與小荷為伴。表現了詩人對大自然景物的熱愛之情。

擴展資料:

作品賞析

這首詩小巧、精致,宛如壹幅花草蟲鳥彩墨畫。畫面之中,池、泉、流、荷和蜻蜓,落筆都小,卻玲瓏剔透,生機盎然。

第壹句,緊扣題目寫小池的源泉,壹股涓涓細流的泉水。泉水從洞口流出,沒有壹絲聲響,當然是小之又小的。流出的泉水形成壹股細流,更是小而又小了。這本來很尋常,然而作者卻憑空加壹“惜”字,說好像泉眼很愛惜這股細流,吝嗇地舍不得多流壹點兒。於是這句詩就立刻飛動起來,變得有情有趣,富有人性。

第二句,寫樹陰在晴朗柔和的風光裏,遮住水面。這也是極平常之事,可詩人加壹“愛”字,似乎用她的陰涼蓋住小池,以免水分蒸發而幹涸,這樣就化無情為有情了。而且,詩舍形取影,重點表現水面上的柔枝婆娑弄影,十分空靈。

三、四句把焦點縮小,寫池中壹株小荷以及荷上的蜻蜓。小荷剛把她的含苞待放的嫩尖露出水面,顯露出勃勃生機,可在這尖尖嫩角上卻早有壹只小小蜻蜓立在上面,它似乎要捷足先登,領略春光。小荷與蜻蜓,壹個“才露”,壹個“早有”,以新奇的眼光看待身邊的壹切,捕捉那稍縱即逝的景物。

詩人觸物起興,用敏捷靈巧的手法,描繪充滿情趣的特定場景,把大自然中的極平常的細小事物寫得相親相依,和諧壹體,活潑自然,流轉圓活,風趣詼諧,通俗明快。且將此詩寫的猶如壹幅畫,畫面層次豐富:太陽、樹木、小荷、小池,色彩艷麗,還有明亮的陽光、深綠的樹蔭、翠綠的小荷、鮮活的蜻蜓,清亮的泉水。畫面充滿動感:飛舞的蜻蜓、影綽的池水,充滿了詩情畫意。

作者簡介

楊萬裏(1127~1206),字廷秀,號誠齋。吉水(今屬江西)人。政治上主張抗金,正直敢言。寧宗時因奸相當權,辭官退居,終憂憤而死,賜謚文節。與陸遊、範成大、尤袤齊名,稱“南宋四大家”。

其詩早年學“江西詩派”,後用心於晚唐詩人,50歲後忽有所悟,摒棄諸家,由師法前人到師法自然,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誠齋體”。詩歌多吟詠自然景物,善於捕捉稍縱即逝的細節,乘興走筆,構思新巧,語言通俗明暢,幽默詼諧,筆調清新。

百度百科-《小池》

5.南宋時吉安的著名詩人楊萬裏獨創“誠齋體.何為誠齋體”

楊萬裏(1124—1206年),字廷秀,號誠齋野客,吉州吉水(今江西吉安市)人。

楊萬裏自幼家境清寒,但他卻非常好學。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他28歲時,考中了進士。

先後任贛州司戶、永州零陵丞。後來得見謫居在永州的張浚。

張浚對他給予了殷切的勉勵,這對他日後持身立節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此後楊萬裏終身奉之為師。 “誠齋”之名,也就是因張浚曾勉以“正心誠意”之學而取的。

宋孝宗即位時,張浚得以重新起用,入相後,即薦誠齋,任臨安府教授。乾道六年(1170年),楊萬裏上《千慮策》,大為樞密虞允文和宰相陳俊卿所器重,薦為國子博士,開始做京官。

此後遷太常博士、升太常丞,兼禮部右侍郎,後轉做少監。 淳熙元年(1174年),楊萬裏被命出知漳州,不久改為知常州。

編詩為《荊溪集》《西歸集》。淳熙六年(1179年),又改任提舉廣東常平茶鹽、廣東提點刑獄。

淳熙九年(1182年),編詩為《離海集》。淳熙十壹年(1184年),在杭州任吏部員外郎。

次年,升郎中。 十四年,夏旱,應詔上書,遷秘書監,惹怒了孝宗,被貶筠州(今江西高安市),編詩為《朝天集》《江西道院集》。

淳熙十六年,召為秘書監,編詩《江東集》。嘉泰三年(1203年)進寶謨閣直學士,給賜衣帶。

開禧二年(1206年)升寶謨閣學士,卒於該年,整80歲。 楊萬裏壹生作詩2萬余首,至今尚存4200余首。

他與陸遊、範成大等人齊名,被後人並稱“南宋四大家”。他作詩從學習“江西詩派”入手,又能跳越“江西詩派”的領域,向新的空間發展,另辟蹊徑,自成壹家。

他的詩語言平易自然,不堆砌典故,抒情狀物清新活潑,當時人稱他的獨特風格為“楊誠齋體”。 “誠齋體”在中國詩歌史上產生了壹定影響,豐富了後世詩歌創作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