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唐 作者:杜甫 體裁:七律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裏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解釋:
天高風急,猿嘯聲聲似乎蘊含著無限的悲哀,孤洲沙白,只有沙鷗不時地回旋。無邊無際的落葉紛紛飄墜,奔騰不息的長江滾滾而來。離家萬裏,悲嘆自己經常漂泊他鄉,衰老多病,寒秋中獨自登臨高臺。世事艱難,可恨秋霜凝染了我的雙鬢,窮困潦倒,於是不得不放下這澆愁的酒杯。
評價:此詩八句皆對。粗略壹看,首尾好象“未嘗有對”,胸腹好象“無意於對”,細細體味,“壹篇之中,句句皆律,壹句之中,字字皆律”,無怪乎胡應麟盛譽其為“曠代之作”清代楊論推崇此詩為“杜集七言律詩第壹 ”(杜詩鏡銓)),明人胡應麟更說此詩“當為古今七言律第壹,不必為唐人七言律第壹 。”(《詩藪》)
其中“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裏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體現了杜甫最高對偶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