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誦詞)
啊,朋友!
黃河以它英雄的氣魄,
出現在亞洲的原野;
它表現出我們民族的精神:
偉大而又堅強!
這裏,我們向著黃河,唱出我們的贊歌。
(歌詞)
我站在高山之巔,望黃河滾滾,奔向東南。
驚濤澎湃,掀起萬丈狂瀾;
濁流宛轉,結成九曲連環;
從昆侖山下奔向黃海之邊,
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兩面。
啊!黃河!
妳是我們民族的搖籃!
五千年的古國文化,從妳這兒發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在妳的身邊扮演!
啊!黃河!
妳是偉大堅強,像壹個巨人出現在亞洲平原之上,
用妳那英雄的體魄築成我們民族的屏障。
啊!黃河!
妳壹瀉萬丈,浩浩蕩蕩,向南北兩岸伸出千萬條鐵的臂膀。
我們民族的偉大精神,
將要在妳的哺育下發揚滋長!
我們祖國的英雄兒女,
將要學習妳的榜樣,
像妳壹樣的偉大堅強!
像妳壹樣的偉大堅強!
[編輯本段]作者簡介
光未然
原名張光年。現代詩人,文學評論家。1935年8月創作了《五月的鮮花》歌詞。湖北省光化縣人。1913年11月 1日生,卒於2002年。
光未然紀年表
1927年在家鄉參加第壹次國內革命戰爭,同年加入中國***產主義青年團。這次革命失敗後,曾做過商店學徒、書店店員和小學教員。
1929年加入中國***產黨,稍後因鄂北組織被破壞,失掉黨的組織關系。
30年代起從事進步的戲劇活動和文學活動。
1936年在武漢發表歌頌抗日誌士、反對賣國投降的歌詞《五月的鮮花》,由閻述詩譜曲後,在抗日救亡活動中廣泛傳唱。
1937年重新加入中國***產黨。
1938年,他的《街頭劇創作集》出版。
1939年1月,率領抗敵演劇第三隊由晉西抗日遊擊區奔赴延安。
同年3月,創作組詩《黃河大合唱》。經人民音樂家冼星海譜曲後,4月在延安首次上演,此後在全國各地廣泛傳唱,受到抗日軍民的熱烈歡迎。這組詩,雄健磅礴,深沈渾厚,是中華民族抵禦外侮的英雄詩篇,也是抗日戰爭時代現實的悲壯圖畫。反映了人民空前的覺醒,表現出強烈的民族氣節和不屈服的鬥爭精神。
在藝術上,全詩構思完整,布局講究,以黃河這壹中華民族的象征為貫穿形象,熔鑄了澎湃的激情,使全詩呈現出強大的力度。同時由於詩人從中國傳統詩詞表現手法上吸收借鑒,組詩節奏明快,語言凝煉。
1940年在重慶從事文藝活動,創作長篇敘事詩《屈原》,在白色恐怖下用詩的形式曲折地表達了人民群眾堅持抗戰、反對投降、反對分裂、反對倒退的強烈要求。“皖南事變”後他被迫出走緬甸,團結華僑文化界和華僑青年從事反法西斯的文化活動。
1942年回到雲南,1943年3月到1944年9月,根據流傳的民歌編寫了長篇敘事詩《阿細人的歌》,同時創作了抒情長詩《綠色的伊拉瓦底》。
1944年光未然在雲南與李公樸、聞壹多壹道從事民主運動和詩歌朗誦活動。
1945年10月,受到國民黨政府的迫害,離開昆明。次年由北平進入華北解放區,先後在北方大學藝術學院、華北大學文藝學院主持教學工作。 中華人民***和國成立以後,光未然壹直在北京從事文藝活動。先後擔任《劇本》、《文藝報》、《人民文學》主編,以張光年署名寫了大量的文學、藝術評論。這些文章立論謹嚴、文風灑脫,勇於面對重大的文藝現象發表意見,先後就歷史劇、神話劇中的反歷史主義的傾向問題,戲曲遺產中的現實主義問題及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等問題撰文論述,同時對新詩創作問題積極探討,以自己的創作實踐和理論研究,推動了中國新詩的創作繁榮。 1984年12月30日,他在中國作家協會第四次會員大會上做了題為《社會主義文學在闊步前進》的會議主旨報告。著有論文集《戲劇的現實主義問題》(1957)、《文藝辯論集》(1958)、《風雨文談》(1982)。 中華人民***和國成立以來,光未然出版的詩集有《五月花》(1960),***收錄了作者解放前後的代表作 30余首,其中包括長詩《屈原》、組詩《黃河大合唱》、《三門峽大合唱》等名篇。未入集的作品尚有政治抒情詩《革命人民的盛大節日》、《驚心動魄的壹九七六年》,以及長篇敘事詩《英雄鉆井隊》等。光未然的詩激情澎湃,氣勢雄偉,善於以華美的形象包蘊艱難突進的大時代的激流。
光未然曾任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書記。並被選為第三、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現為中國***產黨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
2002年1月28日16時15分逝世。
[編輯本段]背景資料
鋼琴協奏曲《黃河》在1969年問世數年後,《解放日報》美術編輯洪廣文需要借調人手繪畫宣傳畫作。1972年,年僅26歲的陳逸飛為上海油畫雕塑創作室油畫組負責人,隨即與夏葆元、王永強、張定釗、秦大虎、嚴國基奉調參與上海市《黃河》油畫組畫的設計。創作室位於漢口路309號的舊《申報》大樓三樓。
鋼琴協奏曲***成4個部分,這組畫也分為4幅。嚴國基畫第壹樂章《黃河船夫曲》,陳逸飛畫第二樂章《黃河頌》,夏葆元和王永強畫第三樂章《黃河憤》;秦大虎和張定釗畫的第四樂章《保衛黃河》,其中《保衛黃河》原本是畫毛澤東與林彪在壹起,後來林彪變節,需要重畫。
在四幅作品中,陳逸飛的《黃河頌》最為外界熟悉。它的初稿是水粉稿,除了畫壹位紅軍外,身邊還有壹位披著羊皮的農民,但陳逸飛認為壹個人站在山嶺,會令畫面更簡潔有力,在第二稿剔走農民角色。這做法當時引起美術界爭議,認為這做法不能代表群眾,至少也得加個民兵。為了按自己的想法繪出該畫,陳逸飛為此要跟各領導打招呼、通關系。
陳逸飛為了畫士兵手握步槍的樣子,還找來了壹張蘇聯油畫的印刷品,內容是列寧檢閱軍隊,壹排排戰士手握步槍,陳逸飛為了研究這張模糊不清的印刷品,把作品看了整整壹個上午。
直至5年後,1977年舉辦的全軍美術展首次展出該作品,其感染力和繪畫技巧引起美術界的關註,奠定了陳逸飛在中國美術史上的地位。
1980年代,陳逸飛決定出國,登機前壹晚,突然決定要將數幅畫搬走,尤其是《黃河頌》。由於《黃河頌》長297厘米、寬143.5厘米,陳逸飛要叫壹班小兄弟幫手搬運,但畫作實在太大,要用兩輛自行車壹前壹後才可以載走,不料在拐彎時,《黃河頌》的畫布裂開了。據說後來的修復工作是由陳逸飛胞弟陳逸鳴負責的。
1997年元旦陳逸飛在《新民晚報》曾撰寫《既英雄又浪漫》壹文說:“《黃河頌》最初的構想,是畫壹個羊倌,紮著羊肚子頭巾,扛著頭,仰天高唱信天遊。反復思量後,發覺這種表現方式幾乎是在詮釋《黃河大合唱》的歌詞,便毅然舍棄。轉而改成壹個紅軍戰士,站在山巔,笑傲山河。創作過程中,我把山頂明亮如熾的光感復還到畫布上,渲染成壹片耀眼的白芒;我在紅軍戰士的步槍槍眼裏,畫了壹小團紅布,形同壹朵盛開鮮艷的小花,還在他的腳下,畫上壹行斜飛南行的大雁。”
1996年,該畫在香港蘇富比公司拍賣,以128.5萬港元成交,成為當時中國最昂貴的油畫之壹。2007年5月13日該畫將在嘉德公司拍賣會上再次拍賣,嘉德公司估價為2000萬元。
[編輯本段]學習探究
整體把握
古往今來,黃河以其雄壯的氣勢,奔騰在中國大地上,滋養著壹代又壹代中華兒女。歌頌黃河就是歌頌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
《黃河大合唱》是著名詩人光未然(張光年)為配合音樂家冼星海創作的大型民族交響樂而寫的組詩。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以後,日本侵略者的鐵蹄踐踏著華北大地。全國掀起了抗日救亡運動的高潮。通過自己創造的藝術形象反映現實鬥爭,激發全國人民的抗日熱情,是許多進步作家、藝術家的心願。詩人光未然1935年8月曾經創作出歌詞《五月的鮮花》,歌中唱道:“五月的鮮花開遍了原野,/鮮花掩蓋著誌士的鮮血。/為了挽救這垂危的民族,/他們曾頑強地抗戰不歇。……”歌詞經譜曲後廣為傳唱。1939年詩人到延安後,又創作了篇幅與規模更大的組詩《黃河大合唱》。《黃河大合唱》***有八個樂章,分別是:《黃河船夫曲》《黃河頌》《黃河之水天上來》《黃河對口曲》《黃水謠》《黃河怨》《保衛黃河》《怒吼吧,黃河》。詩中雄奇的想像與現實圖景交織在壹起,組成壹幅壯闊的歷史畫卷,歌唱苦難與抗爭,刻畫黃河的形象,反映中華民族英雄兒女抗戰的真實場面。冼星海稱贊它“充滿美,充滿寫實、憤恨、悲壯的情緒,使壹般沒有渡過黃河的人和到過黃河的人都有壹種同感。在歌詞本身已盡量描寫出數千年來的偉大黃河的歷史了”。
《黃河頌》在體裁上是壹首頌詩,著眼於“歌頌”,在結構上與組詩第壹章《黃河船夫曲》是緊密相承的。《黃河船夫曲》描寫:“烏雲滿天,驚濤拍岸,黃河的船夫,在暴風雨中搏戰,經過千辛萬苦終於到達了彼岸。這象征著我們偉大的民族和人民突破驚濤駭浪般的重重困難,終於取得輝煌的勝利。”於是在第二章《黃河頌》中,詩人作為時代的歌手出現,他站在高山之巔,代表祖國英勇的兒女,向著黃河唱出了頌歌。他歌頌黃河氣勢宏偉,源遠流長,並且要學習它的榜樣,像它壹樣的偉大堅強。
《黃河頌》開篇明確“歌頌黃河”的主題,展示了黃河的偉大堅強。歌頌黃河養育了中華民族,黃河保衛了中華民族,黃河還將激勵著中華民族。最後尾聲部分號召我們學習黃河的精神。
《黃河頌》詩人采用象征的手法表面上歌頌黃河,實際上是歌頌我們的民族,激勵中華兒女像黃河壹樣“偉大堅強”,以英雄的氣概和堅強的決心保衛黃河,保衛中國。她旋律激昂,音樂壯闊,氣勢磅礴,熱情深切,充滿了強烈的沖擊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黃河桀驁不馴的血性和中華民族的英雄氣概,歌頌了黃河氣勢宏偉,歷史源遠流長。
《黃河頌》,是黃河的頌歌,是時代的頌歌,是中華民族的頌歌,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堅忍不拔、永往直前的頌歌。
第壹節是朗誦詞,第二節是歌詞。作者先以呼告的手法,直稱讀者為“朋友”,開宗明義地說出了要“歌頌黃河”的主題。
第二節是全詩的主體部分,為了表現頌歌的氣勢,“由男高音獨唱,歌帶悲壯,在伴奏中可以聽出黃河奔流的力量”(冼星海《我怎樣寫〈黃河〉》)。第二節歌詞的內容層次比較分明,並且有明顯的關鍵詞語可作為思路梳理的依據。首先,是“望黃河滾滾”的“望”字,壹直統領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兩面”。而這所“望”的內容,既有寫實的成分,也有雄奇瑰麗的想像,條理清楚,章法謹嚴:先是近鏡頭特寫——“驚濤澎湃,/掀起萬丈狂瀾”;再是俯瞰全景式的總寫——“濁流宛轉,/結成九曲連環”;然後是縱向描寫黃河的流向——“從昆侖山下/奔向黃海之邊”;最後橫向展開到黃河流域兩岸——“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兩面”。接著,開始贊頌黃河對於中華民族的偉大貢獻,進入“頌”的階段。“啊!黃河!”反復出現,把從“啊!黃河!/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到“將要在妳的哺育下/發揚滋長”分為三個層次,歌頌黃河養育了中華民族,指出黃河的歷史貢獻;像壹道天然屏障保衛著中華民族,指出黃河的地理優勢;最後由實到虛,歌頌黃河流域寬廣,澤被眾生,並且代表中華兒女發出要向它學習的誓言。
本文選自《黃河大合唱》第二部《黃河頌》。1938年,抗日烽火燃遍中國大地,詩人隨軍行進在黃河岸邊,面對雄奇壯麗的山河,英勇抗敵的戰士,他感受到了中華民族的奮鬥的精神與不屈地意誌。於是1939年詩人到延安後,創作了篇幅與規模宏大的組詩《黃河大合唱》。
問題研究
1.歌詞中反復出現的“啊!黃河!”起了什麽樣的作用?
“啊!黃河!”反復出現,把歌詞主體部分從“啊!黃河!/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到“將要在妳的哺育下/發揚滋長”分為三個層次,依次是:黃河養育了中華民族,黃河保衛了中華民族,黃河還將激勵著中華民族。由實到虛,環環相扣,逐步深入。
2.如何理解黃河是“搖籃”,是“屏障”?
把黃河比喻為“中華民族的搖籃”較易理解,黃河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中華文化在黃河流域產生、發展、壯大,黃河哺育滋養了世代炎黃子孫。把黃河比喻為“民族的屏障”,側重從黃河對中華民族的保衛作用而言。黃河天險在地理上可作為軍事屏障,黃河的偉大堅強精神,更足以成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這是中華民族抵禦外侮的制勝法寶。
3.如何理解黃河“向南北兩岸/伸出千萬條鐵的臂膀”?
對黃河“向南北兩岸/伸出千萬條鐵的臂膀”壹句,首先應該明確句中的“臂膀”指的是什麽。從全句看,這是壹個比喻句,把黃河比喻為壹個巨人,黃河主流是巨人的軀幹,黃河流域中的無數條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萬條“鐵的臂膀”。其次,應該和上文結合起來理解,如此巨人,“壹瀉萬丈,/浩浩蕩蕩”體現了氣勢磅礴、勇不可擋的氣度和力量,正足以激發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4.如何把握《黃河頌》語言上的特點?
這首歌詞寫得明快雄健,節奏鮮明,音節洪亮。以短句為主,兼以長句。長短結合,自由奔放並且錯落整齊。在韻腳上,隔二三句押韻,形成了自然和諧的韻律。同時,十分註意刻畫黃河形象,註意營造歌詞的畫面之美:“黃河滾滾”“金濤澎湃,/掀起萬丈狂瀾;/濁流宛轉,/結成九曲連環”等句,在讀者面前展開壹幅宏大的波瀾壯闊的雄偉圖畫!
練習說明
壹、有感情地朗誦這首歌詞。
這首歌詞以氣勢取勝。朗誦時必須激發起學生的內心感情,如果能夠調動學生產生國難當頭、中華民族正處於危機之中的悲壯情懷,就可以產生熱血沸騰、壯懷激越的情感,就可做到有感情地誦讀。不宜過多過早對學生施加朗讀技巧的訓練指導。
二、詩人從哪些方面贊美了黃河的英雄氣魄?他借歌頌黃河表達了什麽感情?
本題旨在引導學生從宏觀上把握歌詞內容。教師應註意題目中包含的兩個深淺不同的層次。第壹問是從表層設問,首先應該抓住“黃河的氣魄”這壹關鍵詞,引導學生反復感知課文,感受黃河壹往無前、無堅不摧的氣魄。其次,應該註意到“從哪些方面”這壹要點,引導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思考:黃河的自然特點、地理特征、黃河在歷史上對中華民族的貢獻等。
第二問實際上是引導學生思考詩人創作的目的。詩人借歌頌黃河歌頌我們的民族,激發廣大中華兒女的民族自豪感與自信心,激勵中華兒女像黃河壹樣“偉大堅強”,以英勇的氣概和堅強的決心保衛黃河,保衛中國。
三、在我們學過的詩歌中,有些詩直白抒情,風格豪邁,有些詩則委婉含蓄。妳認為這首詩屬於哪壹種?為什麽?妳還能從學過的詩歌中再舉出壹兩例嗎?
本題旨在引導學生初步認識和體會詩歌的兩種美學風格——崇高與優美。但在教學實際中,不必過分在術語上糾纏,應通過對具體作品的感知來把握這兩類詩的特征。
本詩屬於直白抒情、風格豪邁類,因為詩歌以明朗的語言塑造了黃河奔騰不息、氣勢宏偉的形象,並且多處以“啊,黃河……”這樣的句式直接抒發了熱愛黃河的感情,充滿雄渾豪邁之美。王之渙的《登鸛雀樓》、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等詩詞屬於這類風格;上學期學過的何其芳的《秋天》、郭沫若的《靜夜》則屬於委婉含蓄的詩。
[編輯本段]教學建議
壹、調動學生情感是上好本課的首要條件,引導學生整體把握歌詞主體部分是深入理解課文的關鍵。
學生對這首歌詞產生的時代背景大多有壹定的了解,也有著樸素的愛國感情。教師應設法激發並強化這種感情,可以借助音樂的力量,通過直接訴諸聽覺的音樂打動學生的心靈,並且在音樂的背景下,通過配樂朗誦反復體味歌詞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然後對第二節文字做壹思路分析即可。
本課教學應以誦讀為主,不宜過多講解。
★ 1. 理解詩歌的內容。
★ 2. 提高朗讀詩歌的能力。
★ 3. 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
二、教學設計
1.播放音樂《黃河大合唱》之第壹、第二部。以強烈的氣勢感染學生,引起學生心靈的***鳴。
2.朗讀。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暢、充滿感情地朗讀。
①教師範讀。
②學生自由練習朗讀。
③學生齊讀。
3.內容研討
①解題。本課題目是《黃河頌》,哪個詞是關鍵?
答案:《黃河頌》在體裁上是壹首頌詩,著眼於“歌頌”,在結構上與組詩第壹章《黃河船夫曲》是緊密相承的。
②這首歌詞的壹、三兩節很顯然是首尾呼應,但這兩段文字著眼點完全相同嗎?
答案:第壹節重點落在“黃河”上,第三節重點落在“中華兒女”上。
③第二節是主體部分,主要是“頌黃河”,但並不是立即開始歌頌,在“頌”之前有壹個蓄勢階段,如果在文中找出壹個字來統領,應該是哪個字?
答案:第二節歌詞的內容層次比較分明,並且有明顯的關鍵詞語可作為思路梳理的依據。首先,是“望黃河滾滾”的“望”字,壹直統領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兩面”。而這所“望”的內容,既有寫實的成分,也有雄奇瑰麗的想像,條理清楚,章法謹嚴:先是近鏡頭特寫——“驚濤澎湃,/掀起萬丈狂瀾”;再是俯瞰全景式的總寫——“濁流宛轉,/結成九曲連環”然後是縱向描寫黃河的流向——“從昆侖山下/奔向黃海之邊”;最後橫向展開到黃河流域兩岸——“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兩面”。接著,開始贊頌黃河對於中華民族的偉大貢獻,進入“頌”的階段。“啊!黃河!”反復出現,
④“頌黃河”這壹環節也有明顯的外部標誌,這就是文中反復出現的“啊!黃河!”這句話把內容劃分為幾個層次?每個層次的主要內容是什麽?
答案:把從“啊!黃河!/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到“將要在妳的哺育下/發揚滋長”分為三個層次,歌頌黃河養育了中華民族,指出黃河的歷史貢獻;像壹道天然屏障保衛著中華民族,指出黃河的地理優勢;最後由實到虛,歌頌黃河流域寬廣,澤被眾生,並且代表中華兒女發出要向它學習的誓言。
⑤小結課文。
用如下板書總結課文。
序曲———————→ 主體 —————————→尾聲
黃河偉大堅強 望黃河—→頌黃河 學習黃河精神
4.再朗讀
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要求學生根據《黃河頌》音樂,進行配樂詩朗誦。教師可根據具體情況安排學生齊讀、領讀或個別誦讀。
5.課外作業
①閱讀《黃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黃河之水天上來》。
②欣賞《黃河大合唱》音樂,學唱《黃河頌》部分,並進行表演唱。
三、研討與練習
1、有感情地朗讀這首歌詞
2、詩人從哪些方面贊美了黃河的英雄氣魄?他借歌頌黃河表達了什麽感情?
3、在我們學過的詩歌中,有些詩直白抒情,風格豪邁,有些詩則委婉含蓄。妳認為這首詩屬於哪壹種?為什麽?妳還能從學過的詩歌中再舉出壹兩例嗎?
詞語積累
正音:
氣魄(pò) 山巔(diān) 澎湃(péng pài)
濁流(zhuó) 哺育(bǔ) 九曲連環(qū)
詞義:
澎湃:波濤相擊:激流澎湃,濤如雷鳴。
屏障:像屏風那樣起遮擋、護衛作用的東西。
哺育:①餵養。②比喻培養教育。
狂瀾:兇猛的波浪,比喻局勢的險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