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生產隊裏的河泥

生產隊裏的河泥

河泥在我們生產隊叫溝泥。

六七十年代有三艘泥挖泥船,壹艘大船兩個人操作,兩艘小船生產隊壹個人操作。在我們村的周圍,有大大小小十幾個池塘。每年3月開始挖泥,深秋11月底結束。

泥漿在十幾個水庫循環使用,大水庫壹次三到五天,小水庫兩到三天。泥巴必須是男性壹等勞動力,即每個工作日分工為10的勞動力。壹般來說,再強的女人也只能得到九分的分工,是二等勞動力,不能參加挖泥行動。生產隊40多名壹等勞工,包括30多名船員,每隔幾天輪流上船。因為船船工技術要求高,四個船船工都是50歲左右的老農民。小船和大船的區別在於小船是六分技能四分體力,大船是六分體力四分技能。壹艘大船和壹艘小船可以在同壹個池塘裏相得益彰。該艇可在深水區和斜坡溝區作業——艇的吊籃呈夾子狀,兩根竹竿的粗端分別插入兩根凹形竹竿內,兩根竹竿在上面分開,這樣水下的吊籃口就打開了,順著溝的斜坡往下鏟,溝泥就可以被夾住了。大型船舶可以在深水和淺水中作業。船上的筐呈半圓形,筐口有壹片鐵刃,上面有壹根小頭朝下、粗頭朝上的小竹竿。在大船運行過程中,兩個船夫密切合作。壹人持竹篙緩緩前行,另壹人將竹篙頭沈入池底,當筐口陷入河泥時,船夫用力撐船,另壹人雙手托住竹篙上部,靠在沿船下沈的支撐點將竹篙彎至近90度,再用力彎折。因為手體力消耗大,支撐手和大船手每兩個小時交換壹次作業。

1970我17歲,成為壹級勞動者,加入泥漿隊,之後創造了奇跡。18歲的我和比我大壹歲的鄰居合夥,在大風大雨的極其惡劣的情況下,在村西的壹個大池塘裏挖泥巴。這個池塘叫大溪溝,水面有十幾畝。水面越大,風浪越大。風雨交加的時候,我們睜不開眼睛,但我們倆都在暴雨中堅持了壹天,填起了壹個存放溝泥的大草塘。這壹天,整個生產隊80多名隊員因為大風大雨都窩在家裏,我們是唯壹上班的男生。這項任務不是為了炫耀,而是為了獲得工作積分。當時每五立方米定為壹個工點。那壹天,我們每個人都得到了1.60個工作點,比壹個晴天的最高點多了0.30個。

疏浚淤泥是壹項耗費大量能源的繁重工作。努力壹點也沒關系。關鍵是餓著肚子幹活,每半個上午就餓暈了。雖然我們餓了,但每當船艙裏滿是泥漿,船慢慢駛向岸邊時,我們都心情愉快,忘記了疲勞和饑餓。最開心的是,手術過程中,小錢有時會和鰱魚在水下發生碰撞,鰱魚會躍出水面,甚至只是跳進船艙。

泥巴是特定歷史條件下農村的壹種重要耕作方式,在農業化肥嚴重短缺時期對糧食豐收發揮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