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六是偶數的好日子,可以說是完美的。在中國大部分地區,過了正月十六,新年才算真正結束。
農歷正月十六是舊的壹年的結束和新的壹年的開始。過去,人們習慣於燃放煙花、看燈籠、走雲雀、走萬病、跨火、遊燈籠,希望擺脫舊年的疾病和厄運,在新的壹年裏尋求健康、安全和美好的生活。
正月十六吃什麽?妳的飲食習慣是什麽?
第壹,油條
正月十六,有的地方會用鐵鍋煎玉米粒,叫油條。有些人沒有玉米,所以他們用大米代替。據說麻花可以炸老鼠的眼睛。玉米炒的越多,死的老鼠就越多。“炸老鼠眼”可以讓老鼠睜不開眼睛,所以不能危害莊稼。
這個古老的習俗現在已經演變成在正月十六吃油條了。正月十五過後,家裏準備的過年零食都差不多吃完了。炒點麻花當零食或者早餐都是很不錯的。
第二,餃子
這裏有的人只吃湯圓,炒菜喝酒,正月十五不吃餃子,所以正月十六補,吃壹頓餃子。正月十六的餃子比較隨意,沒什麽講究。建議妳包素餡的餃子,因為過年的時候吃太油膩了,妳會發現素餡的餃子非常爽口好吃。
第三,面條
正月十六,壹些地方的燈籠開始撤下。俗話說“燈籠高高掛,面條掛掉。”按照老習俗,正月十六吃面,寓意長壽順利。沒註意吃了什麽面。我只是隨便做了吃。我在新年吃了太多的肉和魚。建議妳吃素食湯面,多加點蘑菇和蔬菜,清理壹下腸胃。
正月十六的舊習俗:
先是正月十六,火滅。
過去,在正月十六的晚上,人們會豎起木柴,點燃它。它越燒越高,預示著新的壹年裏會有更好的收成。在壹些地方,人們舉著火把揮舞著。火炬舞得越高,火焰越亮越好。舞完火炬,還要穿越火海。據說這樣可以去除黴運和黴運,讓妳的運氣越來越旺。
第二,遠離壹切疾病
走脫百病是古代元宵節(或正月十六夜)婦女避禍求福的民間活動,又稱走脫百病,明清時期尤為盛行。歷史上也有“步步嬌窄弓鞋,銀火樹過元宵;不要出去找親戚朋友,去了就能除百病。
俗話說,爬城不痛;奔跑吧,妳永遠不會變老。古時候正月十六,女人相約出遊,看到有橋就要過橋,認為這樣可以治病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