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關於杜甫的故事

關於杜甫的故事

杜甫故事 杜甫和李白都是唐代詩壇上的雙子星,我們談到杜甫就會想到李白,談到李白也會想到杜甫,但是這 兩個人是如此的不同,李白是壹個天馬行空的浪漫主義詩人,而杜甫在我們的心中,是壹個飽經滄桑,關 懷國計民生的壹個現實主義的詩人,李白給我們留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詩篇,杜甫呢,也給我們留下了許 多永久回味的著名的篇章。譬如:“蕩胸生層雲,決毗入歸鳥。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再譬如:“好雨 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些詩我們在生活當中,遇到類似的情景都會非常自然 的想起來,我們說從杜甫的詩,我們能看到他對生活的每壹個細節,對於任何壹個小的人物,對於生活當 中的壹件小事,總是那樣的飽含深情的關懷,所以他的詩,我們在千百年之後,我們去讀,仍然止不住會 掉下眼淚,他的魅力在這個地方,所以人們把杜甫稱為“詩聖”。 壹、少時杜甫 詩聖也有童年,也有小時候,也有成長,所以,我們先來看看杜甫的童年是怎樣,杜甫小時候的生活 是非常多元多樣的,而且是很活潑的,他寫的詩說“學詩猶孺子,鄉賦念嘉賓。”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學習寫詩, 他寫的很具體,說什麽呢?說:“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七歲的時候就開始寫詩,寫什麽呢?關於鳳凰的 詩,跟鳳凰有關的,或者以鳳凰為題目的詩,他三十九歲那壹年在給皇帝的壹篇奏章裏邊說道:“臣自七歲 所綴,詩筆,向四十載矣,約千有余篇。”換句話說,我從七歲那年開始寫詩,到現在三十九歲,這三十多 年裏面寫了有千余篇的詩文,那應該說每壹年的還是挺高的,換句話說,他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 這話不是虛的,他非常的勤奮,創作量也很大,那是不是說杜甫就是壹個十足的身體發育不良的讀書童呢? 不是,到了晚年,他有壹首詩,回憶他的童年,這詩寫的很有意思,說:“憶昔十五心尚孩,健如黃犢走復 來,庭前八月梨棗熟,壹日上樹能千回。”什麽意思?我記得我當時十五歲的時候,壯的像小牛犢子壹樣, 院子裏有壹顆梨樹、棗樹,壹天之內,我上樹下樹壹千多回呀,這肯定是誇張了,沒事妳上樹下樹幹嘛, 但是梨樹、棗樹,我們知道也不高,換句話說就是他身體好,因為寫這個詩的時候的杜甫,身體已經很不 好了,所以他回想起自己小的時候,少年的時候,上樹下樹,上樹下樹壹千多回,很懷念那時候健壯的自 己,但是作為我們來看,就知道杜甫是有壹個活潑的,健康的,有文化修養的這麽壹個童年,這麽壹個少 年。 正因為杜甫生活在壹個具有詩書傳統的仕宦家庭,文學天分又高,因而,杜甫在身體、心智,特別是 在文學素質方面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同時,也逐步樹立了“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遠大理想,而家鄉鞏 縣對於杜甫來說,顯然是太小了,外面更廣闊的世界吸引著他去認識,去闖蕩。在杜甫生活的那個時代, 漫遊是大多數文人都要有的經歷,壹方面漫遊是年輕的詩人們,擴充知識豐富生活的絕好機會,另壹方面 漫遊也是青年文人結交權貴,進而達到政治目的的壹種重要手段,因此,從十九歲開始,杜甫走出家鄉, 開始了他邊漫遊,邊尋找政治機會的新生活。 他去哪兒呢?二十歲左右的時候,他離開自己的家鄉就是去洛陽、江寧,就是現在的南京,吳越,大 體相當於現在的浙江紹興這壹帶地區,尋訪古跡拜訪名人,捎帶手地參加了壹次科舉,我為什麽這麽說呢? 因為這次他沒考中,但也沒在乎,那意思就是還年輕,機會多得是,這次參加科舉是什麽呢?是在唐玄宗 的開元二十三年,也就是說公元 735 年,杜甫二十四歲的時候,杜甫參加了壹次科舉考試,沒考中,不要 緊,接著漫遊,他接著到哪兒去漫遊呢,到齊趙,就是現在的山東與河北的南部地區,他的父親當時正在 山東的兗州做兗州駟馬,所以二十多歲的杜甫漫遊的時候,不存在經濟問題,我們原來講過李白的收入, 李白的漫遊,那都需要什麽做基礎,車馬錢總該有吧,吃飯的錢總該有,穿衣裳,有時候還要請客,不能 老別人請妳,妳也得回請壹下,這都需要錢,所以杜甫在二十多歲的時候,因為他父親在做官,他可以“放 蕩齊趙間,裘馬頗輕狂,春歌叢臺尚,冬獵青丘旁。”那簡直是**瀟灑,這就是青春的杜甫,以前我們總說 青春李白,杜甫也有年輕的時候,也有浪漫的時候,也有狂放的時候,為什麽呢?因為他寫這詩的時候是第 1 頁/*** 13 頁 在盛唐之盛的時期,盛唐最黃金的時段,他是壹個年輕人,壹次科舉沒考中都不在乎,接著漫遊,他相信 在後來的時光裏面,壹定還會有更多的機會,這種自信,不但來源於自己的才能,也來源於這個時代。 有著出眾才華的杜甫,確實對他人生的第壹次科舉考試,就這樣慘淡落選不太在意,在他的心目中, 他還年輕,才華與學問也還可以繼續長進,這種科舉考試的機會還多得是,在這段時間,二十五歲的杜甫 寫下了千古名篇《望嶽》“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這首詩意境開闊,氣勢雄偉,富有哲理,不僅使我們看到了杜甫遠大的胸襟抱 負,也看到了他在詩歌創作上的雄厚實力,杜甫在經歷了第壹次科舉考試失敗之後,繼續過著裘馬輕狂的 漫遊生活,並與李白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在中國詩歌史和文化史上留下了壹段假話。 二、三吏”“三別” 公元 759 年,唐朝大將郭子儀率兵圍困駐守鄴城的安慶緒,並在相州,即河南省安陽市附近,與安史 叛軍展開決戰,雙方損傷慘重,郭子儀被迫退守河陽、洛陽及附近地區陷入戰亂。 在這種情況下,杜甫不是去洛陽探親嗎,到老家嗎,返回來的時候,沿路就看到戰亂之後的情景,寫 了著名的“三吏”“三別”,這“三吏”、“三別”就在這個時候寫的就是說郭子儀率領的九路節度使來圍困安史叛 軍,但是,不管是什麽原因,遭到了壹次大的潰退,大潰退之後,郭子儀把軍隊駐紮在了河陽,就是現在 的河南省的孟縣附近,在黃河北岸,所以,杜甫回長安的路上,回華州的路上,就從洛陽出發,壹路走回 來,所見所聞,寫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別”。三吏就是《新安吏》《潼關吏》《石壕吏》《新安吏》指的是 、 、 。 什麽呢?指的是當時在河南的新安這個地區征兵,征到壹個小孩子孤兒,這孩子沒有家人照顧,還很小, 杜甫很同情他,還鼓勵了他壹番。 《潼關吏》是要告誡當時戍守潼關東大門的唐朝軍隊,要他們不要再犯哥 舒翰的錯誤,至於《石壕吏》我們壹會兒再講。 那麽“三別”就是所謂的《新婚別》《無家別》和《垂老別》《新婚別》是說壹個新婚不久的妻子要送自 、 。 己的丈夫送前線。 《無家別》是說剛剛在前面的戰場上潰退回到家的戰士,看到自己的家已經蕩然無存,卻 接到了官府的文書,要求他再次參軍。 《垂老別》妳說壹個老人家裏沒有孩子了,也被征到兵要去作戰,跟 自己的老太太,老伴兒告別,上前線。 我們在這兒重點的來看看《石壕吏》 ,因為《石壕吏》壹直是流傳很久的壹個名篇。石壕其實就是河南 省陜縣的石壕鎮,它正好處在從洛陽往西要回到陜西華縣的路的當中。“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 墻走,老婦出門看。”這很有意思呀,晚上杜甫住在這個石壕村,突然聽到有官吏進來捉人呀,這哪是征兵 呀,他說的是捉人,老頭壹翻墻就沒影了,老太太出去應付,為什麽呢?家裏就剩下老頭壹個男人了,那 個《垂老別》不就是老人去要當兵嗎,所以老太太去應付, (杜甫)他是在那兒聽,因為老太太開門在門外 頭說話,大家可能有疑問,杜甫怎麽沒給抓走呀,杜甫是世家子,什麽是世家子,就是他的父親、他的祖 父,他的曾祖父都是做官的,他本人也是做官的,所以杜甫說自己是生常免租稅,名不隸征伐。我不用交 個人所得稅,什麽稅也不用交,我也不用去服徭役,服兵役,這是第壹。第二,我碰到這種情況也沒事, 他享有豁免權,所以他能在這兒聽,而不是被抓走,他聽見什麽呢?“吏呼壹何怒,婦啼壹何苦。”聽見暴喝 壹聲,老太太就哭了,然後壹邊哭,壹邊絮絮叨叨地說,我們家這情況妳倒是看看,還能不能再派出壹個 人去,怎麽回事呢?就是“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壹男符書至,二男新戰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他說什麽呢?說我就三個兒子,他們都圍困鄴城,鄴城的戰鬥是非常酷烈,酷烈到什麽程度?城裏人沒吃 的,壹只老鼠要賣到四千文錢,壹個兒子給我寫信他說那倆兄弟都戰死了,我們讀到這個詩就想到拯救大 兵瑞恩,他實際上征兵反映了壹個社會情況,唐朝的時候征兵有制度,壹般是有三男出壹男,就不能再征 了,他三男都已經上了前線,而且兩個男孩都死了,老太太說什麽呢?說活著的人只不過是茍且偷生,誰 知道指不定這命什麽時候就丟了,死的人我現在都不想了,沒了,就當這兒子我都沒生過。 “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我還得給我們家保留點骨血呀,沒人了,只有壹個吃奶的孫子。“有孫母未 去,出入無完裙”因為有這孫子在,他母親就在,那意思是如果連這孩子都沒有,可能這媽媽也給妳們抓走 了,她都沒法出去,因為什麽呢?家裏太窮了,沒有個象樣的衣服穿出去,出不了家門,這就是我們家的第 2 頁/*** 13 頁 情況,妳看抓誰吧。“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我老了,我是壹個老太太,沒事,妳們要實在完成不了任務, 我跟妳們去,我連夜跟著妳們去,為什麽連夜跟去呢?“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我剛才講郭子儀的軍隊駐 紮在哪兒呢?駐紮在河陽,就是現在的河南孟縣,我晚上連夜跟著妳們回去,第二天早上還能再給河陽的 唐朝的軍隊做早飯。 這個詩的主題非常的復雜,妳知道吧,他是“有吏夜捉人”可是他不是在捉人,他是在什麽?他是郭子儀 的軍隊發生那麽大的潰退,他在鄴城那兒發生潰退之後,退守河陽,洛陽還能不能保住,這很危險了,洛 陽是什麽地方?是東都啊,東都失守了,哪兒就危險了呢?長安就危險了,所以郭子儀他是不是願意晚上 大半夜的派這些人跑去捉人呢?他也不願意,所以老太太說,晚上我就跟妳們走,早上還能給軍隊做早飯, 這是處於國家的大義,三個兒子,兩個兒子都死了,壹個兒子生死未蔔,但是我依然跟著妳們去,杜甫寫 這個詩的時候,當然是很沈痛的,就說老百姓活的這麽難,可是只要國家需要,她還能去,但是有壹個漏 洞,老頭幹嗎爬墻跑了呢,就是因為還得留下來壹個人,來照顧這個小孫子,來照顧兒媳婦兒,因為什麽 呢?因為如果壹旦去前線了,就回不來了可能,我回不來可以,但是總希望家裏面有個男人家,能夠更好 的照顧家裏,所以後人在評這首詩的時候說,這個老太太有丈夫氣,家裏面的事情老頭翻墻走,肯定是她 讓走的,早就商量好了,有什麽事來了妳就先跑,要死我就先去死,但是家裏面妳來照顧。 “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杜甫老想著這樣了,就別給老太太真抓走了,沒有,到了晚上的時候沒聲音 了,恍惚之間還聽見有人在哭,其實是錯覺,老太太真走了。“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就剩老頭壹個人了, 這時候杜甫怎麽想?這家人怎麽過呀,過兩天再打敗仗了,又有人來抓壯丁,那是不是給老頭也抓走,這 家人不就完了嗎,但是《無家別》裏邊,當戰敗的戰士剛回家以後,他的家不就已經蕩然無存了嗎,但是 , 我們的老百姓還是非常堅決的支持這場正義的戰爭,有壹個關鍵的在哪兒?本身郭子儀的這個戰爭是壹個 正義的戰爭,所以我們說,“三吏”“三別”它象征著杜甫詩歌的創作進入到了壹個新的階段,就是他由以前的 盛唐的那種理想主義的情緒,到後來揭露統治者上層的黑暗,到後來表現自己懷才不遇的這樣壹種情懷, 再到後來他的眼睛開始向下看,深入到民眾當中,其實也不是他深入到民眾當中,杜甫已經完全變成了這 個階層的,雖然他還是做官的,但是他的思想,他的情感已經完完全全的融入到了廣大的老百姓當中,他 所想的,他所寫的,他所說的都是老百姓的心聲。 所以,我們說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從人文關懷的角度而言,這“三吏”“三別”包括以後所寫的壹系列的詩 篇,都代表了當時知識分子對安史之亂中間,飽受苦難的人民和老百姓人文關懷的最高的水平,達到了壹 個很高的水準,包括後來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表現了杜甫壹個真正的,無私的仁者的情懷,這仁者的 情懷說起來很簡單,做起來特別難,壹般人是達不到的,尤其是自己還在苦難中,所以我們說,杜甫的詩 他有個特點,他的眼睛越朝下看,他的思想境界就越高,他看的越低,深入的越低他的境界就越高。 杜甫壹直用詩歌記錄著動亂中的大唐,鮮活真切的詞句,千年之後仍依稀可見當年的情境,字裏行間 抒發著對苦難人民的無限悲憫之情,然而,壹直憂國憂民的杜甫,卻以身居微不足道的八品小官而無力回 天,無奈絕望之極,最終他將做出怎樣的抉擇呢? 三、漂泊人生 杜甫壹生漂泊不斷,壹次去秦州找壹個親戚。妳註意,這個杜甫他跟李白在漫遊的時候都有這個特點, 杜甫雖然做過壹點小官,但這回他是辭了官走的,李白壓根兒就沒當過官,沒做過官還要漫遊,還要生存, 那就得靠什麽呢?靠朋友,靠壹些世交,這個時候他來到秦州固然有那麽多優點,可秦州有壹個最大的缺 點是什麽呢?就是地瘠民貧,黃土高原,出產很少,妳想它就十萬來人,本身經濟就不繁榮,這怎麽辦呢? 他就靠他的壹個祖侄,本家侄子,也就是說是他們杜氏家族裏面的,不是他的親侄子,叫什麽呢?叫杜佐, 靠這個人,這個杜佐跟杜甫壹樣都是襄陽的度使,所以他肯定不是秦州本地人,但是從杜甫的詩裏邊能看 處理,這個杜佐很善於經營,什麽意思呢?就是這個杜佐,他在秦州可能有自己的壹個小莊園,裏邊種的 瓜果蔬菜,草木繁盛呀,總而言之,雖然不能說是大富大貴,但是吃穿不愁,這壹點對杜甫來說,吸引力 太大了。因為現在杜甫迫切需要解決的首先是什麽問題?是肚子問題,所以他看見這個杜佐在這兒混的挺第 3 頁/*** 13 頁 好,經營的不錯,他恍惚之間覺得,自己可能也能經營的不錯,可是現在當下先得要吃飯呀,這吃飯就得 去給人家要糧食,他是長輩,這杜佐是個晚輩,杜甫也好歹是做過官的人,又是個大知識分子,臉皮又薄 , 可是還得開口說話,怎麽辦呢?先寫壹首詩吧,誰讓咱就會寫詩呢。 這詩怎麽寫的呢?說“白露黃粱熟,分張素有期,已應舂得細,頗覺寄來遲,味豈同金菊,香宜配綠葵, 老人他日愛,正想滑流匙。”這說的什麽意思?就說前兩天咱們見面的時候,妳曾經說起過妳們家的米好像 差不多了,收割了,收獲了,現在白露的這個節氣已經過了,這米還沒送來,我知道妳沒忘這個事,妳為 什麽現在還沒送來呢?妳想把這些米舂的更細壹點,這個米舂的越細蒸出來就越香甜,然後他就給人家分 析,他為什麽吃舂得細的米,他說這個米舂得細了以後,蒸出來的這個米飯就好像什麽呢?就好像非常圓 潤的珍珠壹樣,在那個湯匙裏面滾來滾去,他說妳看,我已經看見仿佛那個米粒在湯匙裏面滾來滾去,我 老人家沒別的愛好,就好這壹口,就喜歡吃這個,我沒催妳,妳還在舂這個米呢,我知道妳沒忘,妳想他 這個給人借米,拉著壹張臉皮這也確實是不好說,可是妳得要,要我們是詩人,我們的要法跟別人不壹樣, 妳們就是伸手就要,張嘴就要,那太俗了,杜甫用詩來要,這詩其實就是壹個借條,就是壹個便條,我要 說的是什麽呢?他連個借條都能寫的香死個人,那麽妳想他的詩歌創作到了什麽境界。 我說的是什麽意思呢?原來曹操的大兒子曹丕寫詩寫的好,曹丕認為寫文章是很重要的壹件事,曹丕 說文章這種事情是“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他把文章的作用上升到很高的高度,在杜甫看裏,詩當然要 言誌,詩言誌嘛,歌以詠誌,但是呢,詩也可以用來充當很多的功能,換句話說這詩寫到杜甫的時候,就 沒有不能寫的題材,壹張借條,壹頁筆記,壹封書信,甚至可以用它來算帳,就說詩真正成為壹個人生活 的壹種表達的方式,和壹種精神存在的方式,所以杜甫說“詩是吾家事”,壹方面是說他的家族從來就是壹個 詩的家族,另外壹個方面來講,也說明詩在杜甫的日常生活和精神生活當中,占據著非常非常重要的地位, 妳瞧,就是壹張便條,咱們也給杜甫這詩上升到壹個很高的高度。 杜甫以詩歌的形式解決了難以啟齒的求援問題,也賦於詩歌表達日常生活需求的功能,也就是說詩歌 在杜甫的手中,不僅僅是抒情言誌的藝術形式,也是壹種具有實際生活功用的文學形式。 除了跟人家借米,妳還得住地方不是,杜甫剛來到秦州的時候,住在壹個破房子裏,就在那個郊區的 壹個小破屋裏頭,這個屋子特別破,下雨了以後外面也下,裏頭也下,然後滿地爬的都是蚯蚓,總而言之 , 這不是久居之地,怎麽辦呢?因為他剛來對秦州這個地方不熟悉,他還得找個熟人陪他去看什麽呢?看樓 盤,就得看樓盤,不然怎麽辦呢?他請的是誰呀,就是咱們還記得當時杜甫讓叛軍抓住以後,押回長安, 我曾經說過有個和尚叫贊公,曾經接濟過他,給他吃的,這個贊公怎麽又跑到秦州來了,好好的不在長安 呆著,難不成也是因為災荒年跑這兒來?不是,贊公在長安是大雲寺的主持,大雲寺是什麽?當時唐朝全 國各地都有大雲寺,是皇帝下詔書敕建的寺廟,所以贊公他屬於衙門裏的和尚,是個什麽呢?可能也是個 處級,局級的和尚,他到秦州來可能是被貶到秦州來,他的生活依然能夠維持,就是因為什麽呢?除了香 火錢之外,朝廷給他還有錢,撥款,這老頭在這兒住著。 杜甫見了他之後,可算見到親人了,趕緊幫我看看這樓盤怎麽樣?這個贊公也難得非常熱心,我現在 說的這些情況,都是從杜甫的詩裏面得出來的,杜甫當時並沒有寫壹本《尋樓記》《借米記》 、 ,沒有,全是 從他的詩裏邊表現出來的,這兩個人就去找,去哪兒找呢?杜甫聽人家說在秦州以東六十裏有個東柯谷, 那個地方挺不錯的,就央求這贊公陪著他,兩人也不說是跋山涉水吧,但妳想想杜甫這回也 40 多歲的人了, 這贊公年齡也不小,兩個人去了之後,到了都月上枝頭的時候,這才回來,累得確實夠嗆,問題是還沒看 到合適的地方,這就是杜甫剛到秦州的時候的慘狀,要吃的沒吃的,要住的沒住的,所以杜甫剛來秦州的 時候親情不會太好,杜甫當時有壹首詩,就寫他窮到什麽程度,這詩因為寫窮寫的好成為壹個名篇了,他 怎麽說呢?說:“翠柏苦猶食,明霞高可餐,世人***鹵莽,君道屬艱難,囊空恐羞澀,留得壹錢看。”這說什 麽意思呀?說我呀,人家都是求仙訪道,不是有壹種辟谷之術嘛,就是不吃飯,不吃葷的,他說我不是因 為要求仙訪道餓肚子,我是真的很餓,我餓呀,可是找不到吃的,我這口袋裏頭沒有壹分錢,為了防止我 的口袋特別的不好意思,我給它裏面放壹文錢,看著這空口袋,讓這口袋面子上還算過得去,他本來是說 沒錢的,他非要給裏邊放壹文錢,為什麽呢?就是說我這張臉沒所謂了,可是,別讓我這口袋面子上過不 去,所以說什麽呢?說“囊空恐羞澀,留得壹錢看”寶貝看著我這口袋,不然這口袋就太沒臉面了。第 4 頁/*** 13 頁 但是妳想想看,這叫黑色幽默,是自嘲的,我們今天在這兒講這句詩的時候,多半是壹種調侃的,欣 賞的,甚至有點半開玩笑的談這首詩,但是妳想,作為當事人來講,他餓著肚子咕咕叫,然後拄著個拐杖 還得出去找樓盤,我們在這兒說是樓盤,哪兒來的樓盤呀,他是想找個地方,看那麽地兒能不能蓋個茅草 屋,就連這樣的地界他都找不來,杜甫本來就拙於謀生,他就不是個像李林甫壹樣能經營的人,他要能經 營,能算帳,他就不是什麽呢?就不是杜甫了。所以妳說這怎麽辦呢?家裏頭亂哄哄的,餓成壹片,他自 己還老得琢磨著怎麽來趕緊把這個家庭問題處理掉,腦子裏還在盤算另壹個事,這就是杜子美,杜甫,盤 算什麽事呢?還在盤算著國家的大事。 後來他又來到同谷,他來到同谷之後,按道理,按杜甫寫詩的習慣,因為杜甫他是壹路走來,壹路的 求告人家,給人家借大米,寫壹首詩感謝人家,妳給人家借壹杯水妳也得感謝人家,他得有壹個記錄,記 載,像帳本壹樣記載下來,可是他到了這個同谷之後,就沒有壹首詩裏面提到同谷縣的主人,妳看我們現 在說杜佐,恩公,這都是他感謝人家寫的東西,可是這麽壹位重要的人物,起碼在杜甫這個時候很重要的 人物,姓名都沒有出現過,連壹個字都沒有出現,顯然的,他到這兒以後發生了壹些變故,可能是這個人 工作調動調走了,也可能是這個人改變註意了,總而言之,他來了同谷之後還不如在秦州呢,那就太慘了, 他來同谷之後住在哪兒呀?同谷縣城七八裏的地方,有個地方叫鳳凰山,山下有壹個鳳凰臺,鳳凰臺底下 有壹個萬丈潭,萬丈潭的邊上有壹個飛龍峽,飛龍峽的底下有個鳳凰村,為什麽我說這些地名,妳聽這些 地名都是什麽呢?都是萬丈深淵壹樣的地名,就是不是什麽好去處,所謂窮山惡水,但是如果妳帶著審美 的心情去看的話,那當然是非常雄奇壯麗,可是對於壹個餓的快死的人,成天就想找壹個地方住的人來講, 這種地理環境真沒什麽好的,可是好樓盤妳住不起呀,壹萬多塊壹米的妳能住得起嗎,妳住不起,妳只能 住在萬丈潭飛龍峽的鳳凰村裏。 他有壹系列的詩,寫了七首詩壹組,來形容他的慘烈的狀況,這詩的名字叫什麽呢?叫《乾元中寓居 同谷縣作歌七首》 ,第壹首“有客有客字子美,白頭亂發垂過耳,歲拾橡栗隨狙公,天寒日暮山谷裏,中原 無書歸不得,手腳凍皴皮肉死,嗚呼壹歌兮歌已哀,悲風為我從天來。”“狂飆為我從天落”那個詩的句子實 際上就是從這兒來的,這寫的什麽意思?說“有客有客字子美”說我這個客人當得太慘了,我杜子美來到同 谷,亂發垂過耳,什麽意思?頭發,說沒理發,錯了,古人是不理發的,就是說頭發都沒有整理,原來說 是“葷欲不勝簪”大家還記得吧,這兒不是“不勝簪”的問題,而是懶得簪了,因為什麽呢?肚子都吃不飽妳還 簪個什麽勁兒呀,吃什麽?吃那個橡樹的籽,那個橡籽拾回來以後磨成粉,然後蒸著吃,那個吃下去之後 消化嚴重不良,不是糧食呀,但是不吃這個又吃什麽呢?“中原五書歸不得,手腳凍皴皮肉死”,說我在寒冷 的東風裏,拾這個橡仔,這多大壹把年紀了,白發,壹頭亂發,什麽也顧不得了,皮肉都凍皴了,哎呀, 這個苦吃的,這是第壹首,他不是壹***七首嗎,我們不可能全念,但是第二首寫得也很慘。 說什麽呢?說“長鏟長鏟白木柄,我生托子以為命,黃獨無苗山雪盛,短衣數挽不掩脛。”什麽意思?我 拿壹把木頭柄的鏟子,去鏟什麽呢?去找這個黃獨的苗,黃獨是什麽呢?黃獨是壹種野生的山芋,雪太大 了,他到這個同谷的時候,已經都是十壹月份了,雪太大,他半天找不著這些野生山芋苗在什麽地方,這 個苗找不著,妳怎麽找著這個野生黃獨呢?下這麽大的雪,穿的衣服太短了,褲子太短了,每次都想把這 個褲子往下拽壹拽,可是老拽不下去,因為什麽?它本質上就是短的,妳怎麽拽呢?妳穿的短褲能拽成長 褲嗎?妳拽不成,下著大雪,沒辦法,采不到黃獨,山芋都采不到,餓著肚子,拿著這個小鏟子回家了, 回到家壹家人還在等著他拿回來煮山芋呢,煮什麽呀,煮鏟子嗎,妳想他是個讀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