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錢穆的國學常識

錢穆的國學常識

1.《百家講壇》中的國學筆記

我認為漢學的研究對象是中國的傳統文化。文化是整個歷史中非常重要的載體,歷史是我們認同這個國家最核心的東西。

什麽是國學?雖然已經討論了壹百年,但沒有達成共識,因為這是壹個新名詞。百年來,西方文化東傳,造成了西方文化與中國本土傳統文化的差異。起初以新學舊學、中學、西學等不同名稱區分。後來提出了國學這個名詞,其實就是中學,也可以說是老校,因為是國產的。壹段時間,把“國”字加到中國的文化裏。比如中國的繪畫叫國畫,中國的武術叫國術,中國的戲劇叫國劇,中醫叫國藥。

20世紀初中國的壹個小漁村。

高樓林立的廣州夜景

國學是壹門怎樣的學問?現代學科是有細線劃分的,包括文學、歷史、哲學、經濟、法律、考古等等。哲學分為中國哲學、西方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倫理學和美學...但是國學應該屬於哪個學科呢?國學包括文學、歷史、哲學、政治、經濟、法律等諸多內容,是壹門綜合性學科。因此,按照現代學科的分類,國學很難確立其作為壹門獨立學科的“名分”。讓我簡單回顧壹下歷史:

國學這個概念剛出來的時候,可以稱得上國學大師的是章太炎(也就是張——編者註)。他把傳統小學作為國學的基礎。小學是中國古代的文字、音韻、訓詁知識,是閱讀古籍的基本方法。從這裏開始,我將學習經典,歷史,儒家思想和收藏。章太炎認為這是國學。這有道理嗎?當然有道理。中國的文化傳統,如果追根溯源,都在這裏。這是比較傳統的說法。梁啟超的思想比較開放。他認為國學應該是中國學術思想史。後來錢穆繼承了梁啟超的說法。他的國學講義和章太炎先生的不壹樣:錢穆先生主要講國學的轉型。到了胡適先生的到來,國學的範圍擴大了。在他心目中,國學就是國學,也就是說中國所有的傳統知識都叫國學。

當時知名學者對國學的理解不壹。更何況這些著名學者研究的路線和範圍不同,更重要的是研究的態度和目的不同。章太炎、梁啟超、錢穆先生研究的目的是弘揚傳統文化,傳承優秀成分。胡適先生是學國學的,他說得很清楚,他是從那壹堆舊報紙裏刨垃圾,掃掉的。

我覺得國學很難定義。比如有人認為漢學就是西方的漢學(漢學是以漢字為基礎的),而中國自己卻研究了所謂的“漢學”!所以我的理解是:國學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如果把中國所有的知識都稱為國學,範圍就太大了,國學的研究範圍應該局限於傳統文化。

雖然這些傳統文化在道、器、術上有差異,但每種文化都體現了這個民族、地區、國家的壹些最根本的東西。文化體現了這個民族的價值觀、思維方式、生活方式、信仰和習俗。壹個民族的價值觀、風俗習慣是通過文化傳遞的。而文化是歷史的載體。我們有悠久的歷史。如果把這種文化拿出來,大家都不同意,怎麽會有歷史呢?所以文化是整個歷史中非常重要的載體,歷史是我們認同這個國家最核心的東西。鴉片戰爭前,著名思想家龔自珍對春秋戰國史有很多研究。他研究了這段歷史,學到了重要的壹課:“如果妳想毀滅壹個國家,妳必須首先毀滅它的歷史。”換句話說,後人不了解自己的歷史,不了解歷史就是不認同這個民族,不了解這個國家。

歷史上,中國在現代化進程中落後了,所以大家都認為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在作怪,並把責任推到它身上。壹個民族失去了自主性,壹味追求別人的東西,最後的結果就是成為別人的附庸。

2.國學研究筆記(800字以上)

錢穆先生在《國學概論》開篇就說“學術無國界。

壹個‘國學’,以前和將來都有。這是壹個時代的術語。"

“國學”壹詞最早的出現,應該是以1905年章太炎、劉、、成立“國學保存社”和《國粹學報》創刊為標誌。上述學者提出了“保存國學”的主張。

目的是強調向西方學習絕不能失去建國的基礎和精神。國故學派的登勢說:“什麽是國士?壹國之學皆是也。

有土地的人生在上面,因為有國家,有國家的人有自己的學問。學習的人,學習壹國之學,認為對國家有用,治理壹國。"

章太炎在20世紀20年代寫了《國學講義》,把國學分為小學、經學、史學、哲學家、文學五個部分。後來胡浦安的《國學集》把國學的內容分為哲學、倫理、史地、語言、文章、藝術六大類。

上世紀90年代,有學者提出“自然國學”的概念,即將傳統的“科技”文明納入“國學”範疇。張岱年認為:國學除了理論、考證、修辭和實學之外,還應該包括天文學、軍事學、法學、農學、地學和醫學。

他甚至認為當代中國的學術思想也屬於國學範疇。錢穆先生認為,中國傳統文化兼具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並不沖突。傳統文化精神與現代科學精神的融合是人類新文化創造性發展的途徑。

漢學以中國先秦典籍和諸子學為基礎,涵蓋了漢代經學、魏晉玄學、隋唐佛學、宋明理學、唐宋詩詞、元曲、明清小說、歷代史學等壹整套獨特而完整的文化和學術體系,構成了四大壯麗的經、史、書、集。。

3.錢穆有哪些紮實的國學知識和有趣的演講?

錢穆:揚棄新史學的史學家,視“文化”為“皮”,視“存在”為“毛”,或有“唯心史觀”之嫌;斷言中國傳統的仁義道德“比西方資本主義更進步、更輝煌”,顯然是很多人無法接受的。

但誰能否認,錢穆在這裏提出的,真的是所有中國人——以及所有崇尚中華文化乃至追求世界和諧的人——在21世紀不得不正視和解決的大問題?(中國)新通史要簡明扼要,要滿足兩個條件:壹要能清晰展現我們民族過去文化演變的真相,這是有興趣了解中國過去政治、社會、文化、思想演變的人必備的知識;兩者都應該能夠在歷史的整合中反映出中國的各種復雜棘手的問題,對於有誌於創新現實的人來說是必要的參考。前者是在積極尋求國家和民族的永久生命之源,這是壹切歷史上的弘揚精神所發出的;後者是消極地指出國家最近生病的癥狀,這是改進目前計劃的基礎。

這部新通史的主要任務,尤其是在向中國人民傳播國家歷史的真實狀態之前,是要讓小然明白我們的祖先為國家和民族所做的責任,並生出由衷的想法,努力去珍惜和保護它們。——錢穆(國史大綱概論,1940)中國文化表現在中國過去所有的歷史進程中,除了歷史,沒有辦法談文化。

我們應該從整個歷史的客觀方面來看待中國文化的真相。——錢穆(《中國文化史概論》,1948)近代中國人說中國政治兩千年沒變。怎麽會這麽合理?這種事怎麽會發生?.....因為我們此刻不重視歷史,不研究歷史,所以中國的政治從秦朝到現在兩千年都壹樣,但是專制這個詞可以包括在內,其實不然。

——錢穆(《中國歷代政治得失》,1955)錢先生壹生所發揮的,是中國的學術傳統,而不是他個人的見解。過分強調或突出他的個人作用,不是擡高他或擴大他,而是降低或縮小他。

——余英時(《錢彬四師進貢》,1990)(1895 . 7 . 30 ~ 1990 . 8 . 30)生於清光緒二十壹年六月九日。95歲時,有評論者將錢穆與魯迅、魯迅相提並論。三者的結合應該是我們向學生介紹30年代知識分子的三個主要形象。【註1】這種說法自有道理。

但有壹點,除了魯迅,其他兩位都大大超越了“30年代”,尤其是在壽命上:胡適的“自由思想”延續到60年代初,錢穆的“嚴謹治學”延續到世紀末。其次,就“嚴謹治學”而言,是否應該以錢穆為代表,以陳寅恪、李記等人文主義者為代表,還是以胡先蘇、梁思成等科學家、工程師為代表,甚至不止壹人,似乎有待商榷。

重要的是,錢穆的影響力遠非“嚴謹治學”二字所能概括。方克禮說:“錢穆可以說是史學領域高舉現代新儒家旗幟,反對‘拋棄過去,維護中國歷史文化精神’的歷史虛無主義的第壹人”;錢穆創辦的新亞書院是“傳播中華文化的重要堡壘”,是“現代新儒家第二階段的大本營”[註2]。

美國學者鄧爾霖說:“錢穆不同於那些傾向西方啟蒙、拋棄中國傳統文化的人”,他的“對立面”既不是文化的過去,也不是今天的“現代”;錢穆認為與中國現實格格不入的,是西方文化推崇的真理標準”;他“不是壹味地固守傳統,而是經過深刻的反思,看到中國的壹些傳統價值觀仍然可以使中國文化具有獨特性,不同於西方文化”,“看到傳統文化價值觀在政治經濟的大變革中仍然可以傳播,從而鞏固和深化了他對這些價值觀的信仰和理解”。【註3】王學群說:錢穆“來自中國社會最底層的鄉村,是中國樸實無華的農村人,鑄就了他質樸堅韌的人生和學術。

他是從鄉土中國走出來的壹代歷史巨人,是創造‘文化中國’的先驅。”[註4]王晴佳說:錢穆“以史聞名,但他的學識之廣博精深,已使他的治學超出了歷史學的範圍,成為所謂的‘國學大師’。”

【註5】——雖然錢穆本人在70多年前就說過:“學術無國界。‘國學’這個詞,以前沒有傳承過,以後也不會立。

這是壹個時代的術語。就其範圍而言,很難區分哪些應該列為國學,哪些不應該。"

(《國學概論》)。

4.錢穆有哪些與主流知識分子完全不同的選擇?

錢穆:用“溫情與尊重”詮釋歷史郝在人人追求“進步”的激進時代,大多數人都沈浸在把自己所有的傳統都扔進“歷史的垃圾桶”的英雄氣概中。為了更美好的明天,他們可以不留戀昨天,甚至完全拋棄它。

錢穆是為數不多的熱愛舊世界的頑固派。他做出了與主流知識分子完全不同的選擇。36歲時,自學成才的錢穆出版了《劉父子年譜》和《先秦諸子年譜》,“基本解決了學術界的長期訴訟案”

他在農村做中小學老師18,然後去了大學站臺。推薦他的人是顧頡剛。

作為中國學術界的知名人物,顧頡剛與錢穆素不相識,但看了他的著作後,對他的歷史功底大加贊賞:“看來妳不應該在中學教語文,而應該去大學教歷史。”1930年,由於顧頡剛的推薦,錢穆進入燕京大學,校長為他將“M樓”改為“穆樓”。

後來,顧頡剛向北大文學院院長胡適推薦錢穆:“我想如果他去北大,那我就不能來了,因為我能教的他都能教。”後來,錢穆成為北大最受歡迎的教授之壹,與胡適並稱“湘北錢”。

錢穆時代,西學東漸,勢不可擋。儒家思想被認為是“弱國愚民”的根源,國學逐漸失寵。中國存在嚴重的身份危機。

臺灣學者胡長治曾經生動地解釋過這種身份危機:在金庸的小說《射雕英雄傳》中,有壹次歐陽鋒突然忘記了自己是誰,像失去了理智壹樣,把石墻上的影子當成敵人攻擊。現代中國的歷史文化和這個故事差不多,不同的是,人們不是忘記自己是誰,而是想忘記自己是誰。

面對風起雲湧的新思想,錢穆堅持不被時代潮流所困,他選擇在古籍的世界裏尋找另壹片天地。他始終認為,沒有什麽比歷史更能凝聚中國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他寫了國史大綱。他說:“我把所有的書都放在那裏,以後會有用的。”《國史大綱》開篇,錢穆就對讀者提出了對待國史的四點殷切期望,其中之壹就是對自己的歷史抱著壹種“溫暖和尊重”,這使錢穆成為20世紀最具中國情懷的中國史家之壹。他的學生余英時說,錢穆的壹生是“為祖國招魂”的壹生。

“做現代中國的出租車”是錢穆的理想和抱負。他曾以王安石、司馬光為例,以“士不能不廣其智,任重而道遠”為題,闡述“道”的知識分子在歷史上的重要作用,得出“士是中國社會的中心,應該有最高的人生理想,應該能夠擔負起民族國家的最大責任。

更重要的是,他們的內在修養要有宗教精神。錢穆認為,今天中國的知識分子只接受西方的權利觀念,而不是他們的宗教精神,只談個人權利,不談愛情和犧牲。

錢穆在香港生活後,赤手空拳創辦了新亞書院,也就是香港中文大學的前身。在僅有的四間租來的教室裏,錢穆試圖保存中國文化的魅力。

“新亞洲”這個名字是錢穆起的,他希望倡導“新亞洲”,為香港的中國人爭取壹個稍微光明的未來。新亞書院成為20世紀下半葉中國教育的奇跡之壹。

16年是錢穆“壹生中最忙碌的十六年”。之後,錢穆到臺灣省“求成家以求死”,受到其父子蔣介石的禮遇。蔣介石為他修建了素書樓,而蔣經國則聘請他為“總統府”的高級部長。在錢穆之前,沒有學者擔任這壹職務。

晚年,錢穆仍堅持在蘇書樓傳道授業。有壹次,他在家裏給學生講課,突然說:“其實我教書的目的不是教學生,而是招募誌願者,看看有沒有人自願為中國文化犧牲!”然而,在“現代性”的沖擊下,“傳統”早已無力回天,錢穆所推崇的“禮”的世界早已崩塌。

這讓錢穆的學術生涯格外孤獨。他期待中國人對歷史表現出溫暖的訴求,但他得不到商業市場的認可。錢穆生前曾對妻子說:“自古以來,讀書人很少能親眼見到花果。

今天,談論文化思想似乎不像科學家的發明。不管別人懂不懂,全世界都可以崇拜,因為科學有壹個公認的外在價值,而談文化思想只靠自己的自信養活自己,等待時間的考驗,所以結果往往在後面。錢穆壹直認為,國人對中國文化喪失信心是中國文化最大的危機,而學派強調自然科學,崇洋媚外,輕視自己,是中國文化的隱憂。

(選自《翻看日歷》第2010期10,有部分修改)1。結合課文內容,談談妳對錢穆“溫故而知新”民族歷史思想的理解。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gt; 魔方上)1。(1)在西學東漸不可阻擋的形勢下,作為中國人,我們應該對自己國家的歷史有認同感,不要壹味苛求古人,多壹些感情,多壹些親近,不要全盤否定歷史。

(2)歷史是壹個國家、壹個民族的立國之本,不容推翻。後人要敬畏地尊重歷史,不要把自己所處的時代當成歷史的最高點。2.“為故國招魂”是指弘揚中華歷史文化精神。

具體表現:①在拋棄傳統的新思潮中。

5.什麽是漢學?

我雖然沒有天賦,但我認為國學是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文化、歷史、科技、地理、倫理等方面的民族成果,尤其是以儒釋道為代表的傳統文化。

目前,我國出現了壹股國學熱。本來國學就沒有“熱”或者“不熱”的意思。它屬於我們的民族,是流淌在我們血液裏的“文化”。生活在這片土地上,我們有權利也有義務學習、了解、理解、認識自己的文化,並將其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包括學習、工作、生活等。但是,在國家危機、民族團結、國家穩定等壹系列問題面前,我們拋棄和忽視了自己的寶貴財富,壹味追求別人的東西。甚至因為沖動和無知,我們踐踏甚至毀掉了傳承了幾千年的傳統文化。現在,在國外研究者和國際學者不斷研究和探詢中國文化和國內環境日益增長的需求,全球華人逐漸覺醒的背景下,全國各地逐漸意識到,我們自己的文化不能再丟了,丟不起。否則,我們的子孫將壹無所有!“國學”對壹個人來說應該是很重要的,尤其是他所包含的待人接物的策略和方法,自我調節,心理調節,養生保健的方法,甚至比現在的社會心理學,社會學都要好,至少是相當的。當然,人是不同的,不同的人對同壹種知識和文化有不同的理解。就好像世界上沒有壹個國家只有積極的文化和思想而沒有消極的,都是積極的和消極的。中國文化更是如此,那麽怎麽理解怎麽執行呢?積極的書觸手可及,消極的人隨處可見。

6.我們通常所說的「漢學」是指什麽樣的作品?

壹般來說,國學是指以儒家思想為主體的中國傳統文化和學術。既然國學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和學術,那麽它無疑包括了醫學、戲劇、書畫、占星、數學等等,當然屬於國學的範疇,但也可以說是國學的延伸。

國學要分哲學、歷史、宗教、文學、風俗習慣、考證、倫理、版本學等。,以儒家哲學為主流;在思想上,應該分為先秦諸子、儒道佛三個學派。儒家思想貫穿並主導了中國思想史,其他都是從屬的。漢學分經、史、子、紀四部,但以經、子為主,尤以經為主。

《四庫全書》是中國古代最大的叢書,編纂於乾隆年間,由當時壹流學者紀曉嵐、王念孫、戴震等完成。“文房四寶”指的是經、史、書、集,“大全”指的是所有收藏的書籍。經典——經典可分為易、蜀、詩、禮、春秋、孝、群經、四書、樂、小學、石經和編,以儒家為主。其中有十三部儒家經典:《周易》、《尚書》、《周立》、《禮記》、《儀禮》、《詩經》、《春秋左傳》、《春秋公羊傳》、《春秋谷梁傳》、《論語》、《孝經》、《爾雅》、《孟子》。

史部——史部分為正史、編年史、編年史、雜史、聖旨、傳記、史籍、編年史、時令、地理、職業。

細分——細分分為儒家、兵家、法家、農民、醫生、天文算法、星象、藝術、音樂記錄、雜家、書籍、叢書等。重要的書目包括老子,墨子,莊子,荀子,韓非子,管子,尹文子,申子,公孫紫龍,淮南子,抱樸子,列子,孫子,公孫紫龍。

藏品——藏品分為楚辭、別集、宗集、詞曲、閨閣。重要書目有《楚辭》、《全唐詩》、《全松詩集》、《樂府詩集》、《楚辭》、《文選》、《李太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