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關於陳子昂的詩歌的特點

關於陳子昂的詩歌的特點

陳子昂繼四傑之後,以更堅決的態度起來反對齊梁詩風的統治,在理論和創作實踐上都表現了鮮明的創造革新精神。陳子昂的思想是很復雜的,他既好縱橫任俠,又好佛老神仙,但儒家兼善天下的精神,仍然是他思想的主導方面。

從他的許多政論奏疏中,我們可以看到他洞察國家安危的遠見,關懷人民疾苦的熱情。例如在《上蜀川安危事》的奏疏中,他曾經對諸羌的進犯感到憂慮,對蜀川人民“失業”、“逃亡”深表同情,對“官人貪暴”、“侵漁”、“剝奪”百姓的罪惡加以憤慨的指責。他的政治熱情是他從事詩歌革新的動力。

陳子昂的詩歌創作,鮮明有力地體現了他的革新主張,《感遇詩》三十八首,正是表現這種革新精神的主要作品,這些詩歌並不是同時之作,有的諷刺現實、感慨時事,有的感懷身世、抒發理想。內容廣闊豐富,思想也矛盾復雜。

陳子昂的詩突破了泛擬古題的邊塞詩傳統風氣,他對武後內政方面的弊端也有所諷刺。在“聖人不利己”壹詩裏,他指責了武後雕制佛像、建造佛寺,浪費人力物力的佞佛行為。在“貴人難得意”壹詩裏,他更勇敢地諷刺了武後對待臣下時而信任、時而殺戮的作風。

從這些現實性很強的詩篇中,我們清晰地看到他的政治抱負和他的詩歌革新主張有著密切的內在聯系。他的那些感懷身世的詩,也寫得很動人。但是,他這種苦悶,在不同的時間境遇之下,又轉為憤激慷慨之音。《感遇詩》裏也有壹些嘆息人生禍福無常,贊美隱逸求仙,發揮佛老玄理的作品。

陳子昂的詩中,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同時存在。那些現實主義的作品,有的敘事慷慨沈痛,有的還兼有政論鋒芒。那些偏於抒發理想之作,有的寄興幽婉,有的又激情奔放,這又是浪漫主義的不同表現。總的來說,他的詩風格並不完全統壹。

當然,陳子昂的詩在藝術上也存在壹些缺點。他對漢魏南北朝的樂府民歌學習得不夠。對七言詩這種新形式也不重視,集中竟沒有壹首七言詩《感遇詩》中甚至還有壹些作品受玄言詩影響,讀起來有些枯燥乏味。但是,他的全部詩作絕沒有壹點齊梁浮艷的氣息,這是更難能可貴的。?

總之,他是唐詩開創時期在詩歌革新的理論和實踐上都有重大功績的詩人,他的《感遇詩》直接啟發了張九齡《感遇》和李白《古風》的創作,李白繼承他以復古為革新的理論,進壹步完成唐詩革新的歷史任務,更是眾所周知的事實。

擴展資料:

陳子昂個人簡介:

陳子昂(公元661~公元702) ,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縣)人,唐代文學家、詩人,初唐詩文革新人物之壹。因曾任右拾遺,後世稱陳拾遺。青少年時輕財好施,慷慨任俠,24歲舉進士,以上書論政得到女皇武則天重視,授麟臺字。後升右拾遺,直言敢諫,曾因“逆黨”反對武後而株連下獄。

在26歲、36歲時兩度從軍邊塞,對邊防事務頗有遠見。38歲(聖歷元年698)時,因父老解官回鄉,不久父死。陳子昂居喪期間,權臣武三思指使射洪縣令羅織罪名,加以迫害,最終冤死獄中。陳子昂存詩***100多首,其詩風骨崢嶸,寓意深遠,蒼勁有力。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組詩《感遇》38首,《薊丘覽古》7首和《登幽州臺歌》、《登澤州城北樓宴》等。陳子昂與司馬承禎、盧藏用、宋之問、王適、畢構、李白、孟浩然、王維、賀知章稱為仙宗十友。

百度百科-陳子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