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麽優秀的教案是什麽樣的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豐收的秋天》大班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豐收的秋天》大班教案1活動目標:
1、認識壹些農作物或果樹,知道秋天是豐收的季節,體驗秋天豐收的快樂。
2、能圍繞話題表達自己的想法,積極參與交談。
3、教育幼兒尊重成人的勞動,愛惜農作物。
活動準備:
1、幼兒多次了解過秋天的景色,知道秋天收獲許多的水果、蔬菜,並知道其中的壹些名稱。
2、農民田間勞作場景的錄像。
3、每位幼兒帶1—2個水果或蔬菜,在教室的壹角布置“豐收的季節”展覽。
活動過程:
壹、自由探索
1、通過提問激發幼兒談話的興趣。
2、妳們喜歡秋天嗎?最喜歡秋天的什麽?(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來討論對秋天的認識)。
二、引導發現
1、觀看農民田間勞作場景的錄像。通過提問引導幼兒圍繞話題進行談話,拓展話題。
“農民伯伯在幹什麽?”(如收割、脫粒、揚稻、摘棉花或玉米、砍高粱等)
小結:農民伯伯為了給我們種糧食,辛苦了壹年,我們要愛惜農作物,愛惜糧食。
2、秋天還有許多好吃的水果和蔬菜,妳最喜歡吃什麽?為什麽?
(引導幼兒在別人談話過程中,積極參與談話和補充談話的內容,表達自己的感受,使幼兒知道秋天是各種植物收獲的季節。)
三、交流討論
幼兒自由結伴進行交談,學會向同伴介紹自己帶來的水果、蔬菜的名稱、外形、味道及用途。
(教師巡回參與幼兒的交談,提醒幼兒圍繞話題輕聲談話,不影響別人。)
《豐收的秋天》大班教案2設計背景
秋天是壹個五彩繽紛、果實豐收的季節,自然界的萬事萬物都有著許多的變化,葉子變黃了,果子熟了……。而這些自然界的變化也正是教育引導孩子的良好時機。利用這個時機我組織孩子進行了壹次野外活動——秋遊,我園是壹所縣幼兒園,地處縣鎮、農村交界處,有許多得天獨厚的自然和社會條件。帶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讓幼兒更進壹步的走近大自然,親身體驗壹次農民伯伯豐收時的忙碌,體會壹下農民伯伯豐收的喜悅,感受農田裏面真“熱鬧”。同時這次秋遊幼兒還收集了秋天的各種種子,體驗了集體活動的快樂。
活動目標
1、感受詩歌充滿情趣、形象化的語言,理解詩歌內容並樂意學講詩歌中優美的詞句。
2、樂意傾聽並學習詞語。發音較準確。
3、能夠安靜入神地傾聽,提高欣賞詩歌的能力。
4、知道秋天是豐收季節,增進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5、體驗明顯的季節特征。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會讀說詞語“小麥、玉米、棉花、石榴”,並發音正確。
教學難點
朗誦詩歌並理解其內容。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已實地感受過秋天農民豐收的情景,並討論過。
2、資料準備:
(1)幼兒用書《語言》,兒歌掛圖壹張。
(2)兒歌錄音帶,錄音機,VCD及相關碟片。
(3)農作物“小麥、玉米、棉花、石榴”等詞語卡片以及實物。
活動過程
壹、激發興趣,回憶秋遊活動的情景。
教師壹邊指著桌面上孩子們秋遊時收集的種子,壹邊說:
1、“妳們看桌子上都有什麽呀?”幼兒——小麥、玉米、黃豆、水稻等。
2、“這些都是哪裏來的?”幼兒——是上次秋遊時收集的。
3、“原來,它們都是秋天的果實呀,那妳們知道秋天除了我們采集到的果實,還有那些果實啊?”幼兒——各種水果(石榴)和種子。
二、欣賞掛圖,初步識兒歌。
1、教師:“現在,讓我們壹起來聽聽,這首兒歌中都有哪些果實?”
教師朗誦壹遍兒歌,幼兒傾聽,回答老師的提問。
2、教師:“剛才妳們都聽到兒歌中有哪些果實?”(小麥、玉米、棉花、石榴)
3、教師出示兒歌掛圖。
教師邊指著掛圖,邊朗誦兒歌,幫助幼兒進壹步鞏固。
教師:
(1)“請小朋友說說秋天到了哪些地方?”(麥田、棉花地、玉米地,果園)
(2)“請小朋友壹起來玩接字成句遊戲(教師讀出前四個字,幼兒接著讀出剩下的字)。“秋天到,秋天到,小麥弟弟笑彎了(腰),玉米爺爺(點點頭);石榴姐姐漲紅了(臉),棉花奶奶(哈哈笑)。”
三、師生***同小結
1、師幼壹起朗誦兒歌,感受豐收的忙碌與喜悅。(農田裏面真熱鬧)
2、表演豐收的秋天
教師:“小朋友朗誦的這麽好聽,現在讓我們放松壹下,把詩歌表演出來。”(幼兒分角色表演)
四、擴展延伸
1、給家長壹封信,讓家長配合,提供各種渠道,讓幼兒收集更多的果實,進壹步理解主題“豐收的秋天”。
2、經常進行壹些戶外活動,讓孩子描述自己的感受。
3、仿編兒歌。
教學反思
大班語言活動《豐收的秋天》,重點是學會朗誦兒歌,難點是嘗試根據兒歌的.句式結構,用繪畫以及講述的方式仿編兒歌,並樂意在集體面前有表情地朗誦兒歌。我設計了壹套圖文並茂的教具,並為這首兒歌配了優美的音樂。
活動開始我提問導入,我問小朋友:上次秋遊我們壹起體驗了豐收的喜悅,收集了許多果實。我又問,那秋天除了我們收集到的這些果實還有那些果實?這個問題是發散小朋友的思維。等小朋友說出了更多的果實,我再把小朋友的回答編成了壹首兒歌《豐收的的秋天》。我請孩子們說說妳聽到兒歌裏是怎麽說的,當孩子們回答出兒歌中的話時,我出示相應的圖片,孩子們邊看掛圖邊朗誦兒歌,壹會兒就學會了,掌握的很好,重點得到了突破。
接下來的壹個環節是請小朋友根據兒歌的句式結構仿編兒歌了,我提問:“玉米爺爺點點頭,棉花奶奶哈哈笑,那位小朋友能同樣仿編壹句”。可是小朋友的回答都是很簡單的壹句話,根本就不象兒歌,朗誦的時候也沒有原來的兒歌優美。我想:可能這樣空手仿編兒歌對大班的小朋友有壹定的難度。
於是,我重新調整了設計的方案,在最後的仿編兒歌處改成先觀察再仿編,我決定先給每個幼兒看壹些秋天各種果實的圖畫,根據兒歌句式結構分成四段,要求幼兒在空的地方添上物體和稱謂及形容詞,然後再用四句好聽的話說出來,這樣就是壹首完整的兒歌。我試用我修改的方式進行教學,結果效果很好,難點處也突破了。
通過此課的教學,我覺得有時候教師在設計活動的時,自己想想真的挺簡單的,但孩子做起來就比較難,我想在以後設計活動的時候壹定要更加慎重,不單要備教案,還要備幼兒,充分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
《豐收的秋天》大班教案3活動目標:
1.使幼兒認識壹些農作物或果樹。
2.讓幼兒感受秋天的美景,體驗金秋是豐收的季節,培養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3.教育幼兒尊重成人的勞動,愛惜農作物。
4.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5.樂意與同伴合作遊戲,體驗遊戲的愉悅。
活動準備:
聯系參觀事宜,察看參觀路線。(參觀農科院、農村或果園)準備交通工具和幼兒必備的生活用品,提醒幼兒穿合適的服裝、鞋襪。制訂參觀計劃。教學掛圖“豐收的金秋”。
活動過程:
1.激發幼兒參觀農村的興趣與願望。
2.組織幼兒觀察、認識各種農作物。
“請妳們看看農田裏有哪些農作物。”(如稻子、玉米、高粱、棉花、大豆等)
引導幼兒觀察稻穗、玉米苞、豆莢等果實,並相互討論,知道它們是人們的糧食。
“田裏還有哪些作物也豐收了?”(引導幼兒觀察棉花,摘幾只棉桃,知道棉花可以用來做衣服)
3.組織幼兒觀看成人勞動、觀察收獲過程
“農民伯伯現在在幹什麽?”(如收割、脫粒、揚稻、摘棉花或玉米、砍高粱等)
“現在我們和他們壹起幹吧!”(組織幼兒參與,如拾稻穗、拾山芋、搬玉米等)
4.師生***同小結。
“今天我們高興嗎?為什麽?”“我們參觀了農田,知道很多作物豐收了,秋天是豐收的季節。我們還參加了勞動。”
“農民伯伯為了給我們種糧食,辛苦了壹年,我們要愛惜農作物,愛惜糧食。”
活動反思:
秋天是壹個五彩繽紛、果實豐收的季節,圍繞“豐收的季節”這壹主題,我們開展了豐富多采的活動。通過各種形式的活動,孩子們真正感受到了秋天的美景,豐富了對秋天的認識,產生對秋天的熱愛之情。
小百科:豐收,形容詞,釋義為收成豐富。
《豐收的秋天》大班教案4活動目標
1、欣賞詩歌體裁的文字美。
2、體驗秋天的優美景致以及莊稼豐收的喜悅。
3、願意欣賞散文,感知散文語言的優美,風趣。
4、能安靜地傾聽別人的發言,並積極思考,體驗文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重點
欣賞詩歌體裁的文字美。
活動難點
體驗秋天的優美景致以及莊稼豐收的喜悅
活動準備
1、秋天的圖片壹副,秋天各種果子成熟的圖片
2、字卡:豐收、天空、稻田、小溪、白雲、季節
活動過程:
壹、談話導入主題。
現在是什麽季節?妳眼中的秋天是什麽樣子的?
二、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
1、妳看到了什麽?是什麽顏色的?
2、妳覺得這幅畫面描繪的是什麽季節的景致?說到秋天,妳會想到什麽?
3、妳覺得秋天美嗎?美在哪裏?
三、幼兒學習詩歌《豐收的秋天》
四、學習詞語:豐收、天空、稻田、小溪、白雲、季節
五、組織幼兒討論:為什麽說秋天是壹個豐收的季節?
1、秋天的稻田是什麽顏色的?為什麽?
2、出示秋天果子、莊稼成熟的圖片,讓幼兒感知秋天是豐收的季節。
3、教師小結。
教學反思
這節課的目標在於引導幼兒用塗、貼的方法制作秋天的果實。了解秋天是農作物成熟的季節,感受豐收的喜悅,並初步了解農民勞動辛苦,最重要的是培養幼兒尊重農民的情感,並養成懂得愛惜糧食的好習慣。
活動中,我結合實際季節引導這是秋天,轉而引入秋天不僅是水果豐收的季節,也是農作物豐收的季節,導入主題《豐收的秋天》,讓幼兒看了很多收割圖片。在活動中體驗成功的樂趣。從教具的演示以及示範制作來看,都是詳細具體的,但結果並不盡人意。
在激發幼兒興趣中,幼兒都表現出強烈的想要制作的欲望。在示範制作講解中,結合上次手工課上制作出現的問題(幼兒找不到貼紙怎麽撕)我著重講解了這些方。在制作中,幼兒很快的撕下來了。幼兒把作品完成後卻說不好完整的壹句介紹自己作品的漢話,而且粘塗得太少,我想在以後的制作中要加強強調,必進他們是幼兒,又是才接受雙語課程的。以後我壹定會加以強調,細心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