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西林壁”——蘇軾是
從山峰和山谷的正面和側面,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去看廬山,廬山呈現出各種不同的面貌。
我認不出廬山的真面目,因為我在廬山。
這首詩是著名的理性有趣的詩歌範例,但在唐詩中並不多見。用生動的語言表達哲學,趣味性強,精確簡潔。前兩句從廬山變形,寫廬山變化多端,引人入勝,各種姿態面目全非。最後兩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受到觀望的啟發,巧妙地闡釋了“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道理,成為激勵後人的哲學名句。
讀書之思——朱
開了半畝萬塘,天高雲淡。
問渠何處如此清,因有源頭活水。
這首詩也很有趣,它的突出特點是:全詩運用意象思維和比喻手法,寫出了讀書的樂趣和重要性。讀書是壹件很理性的事情,但在這裏很美好,很有趣。第壹句把“半畝方塘”比作壹本書。因為書是長方形的,所以叫“半畝”。打開壹本書就像打開壹面鏡子,既優雅又新奇。第二句借用了人們喜愛和欣賞的自然美景,如“天光”“雲影”,比喻書中豐富的內容,比較有趣。三句話中的“問”字引出了方塘水的澄清,四句話道出了原因:源頭有活水。這個“活水”是個絕妙的比喻:知識來源於實踐,來源於生活。
薛梅-盧梅坡
春末薛梅願降,詩人亭評筆費。
梅許遜的雪是三分白,但雪失去了壹種梅香。
這是壹首絕妙的哲理詩,被詩壇譽為宋人哲理詩的代表作。"梅許遜的雪是白色的,但雪失去了壹片梅香."評價薛梅是恰當的。這首詩的妙處在於,它能寫出別人詩裏的壹切(雪如梅,梅如雪),也能寫出別人不寫的東西(薛梅力爭春天,有自己的特長)。這首詠物詩純屬議論,卻又是如此生動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