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詩經·小雅·我行其野》:扶不上墻的爛泥

《詩經·小雅·我行其野》:扶不上墻的爛泥

《詩經·小雅·我行其野》:扶不上墻的爛泥

我行其野,蔽芾其樗。昏姻之故,言就爾居。爾不我畜,復我邦家。

我行其野,言采其蓫。昏姻之故,言就爾宿。爾不我畜,言歸斯復。

我行其野,言采其葍。不思舊姻,求爾新特。成不以富,亦祗以異。

恨鐵不成鋼這種事兒,古往今來,無所不在。

《詩經·小雅·我行其野》所寫就是壹團扶不上墻的爛泥,詩人內心深入那種恨鐵不成鋼的憤懣溢於言表。

全詩***三個小節,每個小節六句話,均以“我行其野”起興。從第壹小節的“蔽芾其樗”到第二小節的“言采其蓫”,第三小節的“言采其葍”,最讓人佩服詩人在植物學領域的博聞強記。“樗”是惡木,大的枝幹不中繩墨,小的枝幹卷曲不中規矩,完全就是無用之材。“蓫”是惡菜,雖然能勉強食用,實在不招人待見。“葍”也是壹種惡菜,不到饑荒之年,很少有人願意食用。

《論語·陽貨第十七》中,孔子講:“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能找到三個具體的不招人待見的草木,而且還有***同的韻腳,符合詩歌的韻律美,實在是件了不起的事兒。特別是從全無用處的惡木,到勉強能食用,不到萬不得已不食用的惡菜。精準地映射了詩人對所嫁之人的感受。

從頭頂長瘡、腳底流膿的壹無是處,到勉強能捏著鼻子使用,到萬不得已時果腹,詩人對所嫁之人是有情感上的付出的。從壹無是處到略有用處,其間隱去的是詩人情感上的努力付出。為什麽要做這樣的付出?只要壹個原因,那便是——“昏姻之故”。

然而,有壹種人他就是扶不上墻的爛泥,妳越是對他好,他越是不知道好歹。妳越是抑制自己內心的厭惡接納他,他越是莫名其妙地朝著相反的方向折騰。

與詩人的努力接納、包容、善待不同,對方從“爾不我畜”到“不思舊姻,求爾新特”。先是不盡責任畜養我,恩愛我,接著移情別戀,另求新歡。

最後的結果當然是壹拍兩散。詩人寫“復我邦家”“言歸斯復”。言外之意是妳走妳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各回各家,各找各媽。可見,那個時候的婚姻雙方,無論男女都有較強的獨立自主性。

最後,詩人以極富哲理的“成不以富,亦祗以異”為結尾。

《論語·顏淵第十二》中有“子張問崇德辨惑”壹篇,當時,孔子告訴他“主忠信,徙義,崇德也。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惑也。”這本來已經是壹段完整的答語了,末尾又“狗尾續貂”,引用了這句“成不以富,亦祗以異”。實在讓人感到莫名其妙。

《論語·季氏第十六》中有“齊景公有馬千駟,死之日,民無德而稱焉。伯夷、叔齊餓於首陽之下,民到於今稱之。其斯之謂與!”這個“其斯之謂與”在這裏顯然指代不明。錢穆先生大膽地將這個連個莫名其妙整合在壹起,認為《論語·顏淵第十二》中的“成不以富,亦祗以異”是《論語·季氏第十六》評論齊景公與伯夷、叔齊篇的錯簡。

孔子之所以要引用“成不以富,亦祗以異”,是拿齊景公與伯夷、叔齊作對比,說明壹個人的德行是否為人所稱道,與他的富有程度完全無關。有千駟馬的齊景公德行無人稱道,餓死首陽山下的伯夷、叔齊美德讓人傳頌至今。

回到《詩經·小雅·我行其野》,在詩人看來,對於扶不上墻的爛泥而言,不管是富有還是貧窮,他就是扶不上墻的爛泥。因為做人的德行欠火候,富有、貧窮對他而言,沒什麽區別。

走上荒野路,滿眼無用木。只因婚姻故,遷就與妳住。妳不善待我,只好回故土。

走在荒野路,蓫菜來果腹。只因婚姻故,才與妳同宿。妳不善待我,只好歸鄉土。

走上荒野路,每日去采葍。妳不念舊情,尋歡太可惡。無關貧與富,德惡是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