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頌
羅·
白天鵝,白天鵝,彎頸,噴火上天。
白色的羽毛,漂浮在綠色的水中;紅色的腳底,撥動著清澈的水。
詩意:
“鵝,鵝,鵝!”面對藍天,壹群大雁伸著彎曲的脖子在歌唱。
潔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綠的水面上,紅色的腳掌攪動著清澈的水波。
賞析:《鵝頌》是初唐詩人羅七歲時所作的壹首詩。這首詩用清新歡快的語言,聽覺與視覺、靜態與動態、聲音與色彩的完美結合,抓住了鵝的突出特點來描寫,把鵝的形狀和精神活靈活現,自然生動有趣。
在詩中,小作者從自己的角度和心態去理解和觀察鵝,運用了擬人化的手法,比如把鵝的叫聲描述為“歌”。同時也傳達了色彩的對比,也就是事物的特征。“白發”“綠水”“紅掌”“清波”相映成趣。
第壹句用了三個字“鵝”來表達詩人對鵝的喜愛。“鵝”這三個字,可以理解為孩子聽到鵝叫了三聲,也可以理解為孩子看到鵝在水裏玩,很開心,喊了三聲“鵝,鵝,鵝”。
第二句“去想向天歌”,描寫的是大雁鳴叫的方式。“曲香”這個詞形容大雁對天歌唱的狀態,非常準確。鵝的歌聲和雞的歌聲不同,雞是拉著脖子在唱歌,鵝是在唱歌。
三四句形容大雁戲水嬉戲的情景:“白發飄綠水,紅掌清浪。”“飄”和“戳”這兩個動詞形象地表現了大雁遊動嬉戲的姿態。“白發”、“紅掌”、“綠水”等幾個色彩斑斕的詞語給人以生動的視覺形象。鵝的白毛和紅掌,漂浮在碧水的綠波上,兩次相映成趣,構成了壹幅美麗的“白鵝潑水圖”,表現了童年的王洛賓觀察事物的卓越能力。
無論從什麽角度和方面,在藝術上,這首詩都絕對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