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詩歌:中秋待月?
陸龜蒙:中秋待月?
轉缺霜輸上轉遲,好風偏似送佳期。?
簾斜樹隔情無限,燭暗香殘坐不辭。?
最愛笙調聞北裏,漸看星瀠失南箕。?
何人為校清涼力,欲減初圓及午時。?
元好問:倪莊中秋?
強飯日逾瘦,狹衣秋已寒。?
兒童漫相憶,行路豈知難。?
露氣入茅屋,溪聲喧石灘。?
山中夜來月,到曉不曾看。?
劉禹錫: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塵中見月心亦閑,況是清秋仙府間。?
凝光悠悠寒露墜,此時立在山。?
碧虛無雲風不起,山上長松山下水。?
群動悠然壹顧中,天高地平千萬裏。?
少君引我升玉壇,禮空遙請真仙官。?
雲*(左車右並)欲下星鬥動,天樂壹聲肌骨寒。?
金霞昕昕漸東上,輪欹影促猶頻望。?
絕景良時難再並,他年此日應惆悵。?
晏殊:中秋月?
十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
未必素娥無悵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
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
昨風壹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
中秋詩歌:舉杯邀月,對影成三客?
念奴嬌?中秋?
朝代:宋代?
作者:蘇軾?
原文:?
憑高眺遠,見長空萬裏,雲無留跡。桂魄飛來光射處,冷浸壹天秋碧。玉宇瓊樓,乘鸞來去,人在清涼國。江山如畫,望中煙樹歷歷。?
我醉拍手狂歌,舉杯邀月,對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風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風,翻然歸去,何用騎鵬翼。水晶宮裏,壹聲吹斷橫笛。?
簡析?
這首詞是公元1082年(元豐五年)中秋,蘇軾在黃州時寫的,當時作者仍在被貶滴之中。?
萬裏無雲的天空,作者登高望月。面對廣闊的天空和皎潔的月亮,引起了無限的幻想,聯想到現實社會的醜惡及自己的不平坎坷,向往那虛無縹緲清靜自由的生活。這正是作者在苦悶時尋求解脫,自我寬慰的無可奈何的舉動,表現出對自由生活、美好現實的追求。?
這首詞的成功之處,就在於大膽創造,富有浪漫主義想象,能喚起讀者的聯想,獲得豐富的美感和無窮的詩意。?
中秋詩歌:鷓鴣天?
鷓鴣天?吹破殘煙入夜風?
朝代:宋代作者:柳永?
吹破殘煙入夜風。壹軒明月上簾櫳。因驚路遠人還遠,縱得心同寢未同。?
情脈脈,意忡忡。碧雲歸去認無蹤。只應會向前生裏,愛把鴛鴦兩處籠。?
譯文及註釋?
譯文?
夜幕降臨,倏忽間清風吹散了薄煙,在窗欞竹簾之外,漸漸升起了壹輪明月。因畏路途杳杳更憂人心未合,即使能結同心,恐不能同處壹地。?
情義綿綿,思緒翩翩。剪不斷,理還亂。雲兒啊,再回去只怕了無蹤跡(認不得歸路)。這樣的事、情思應該只有在前世裏顯現,總是喜歡將兩地鴛鴦放壹起。?
如許貧,總是前生作。?
中秋詩歌:壹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
壹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把酒問姮娥:被白發、欺人奈何?
乘風好去,長空萬裏,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賞析?
眾所周知,辛棄疾是宋代豪放派詞作家的傑出代表。他的這首《太常引》,運用浪漫主義的藝術手法,通過古代的神話傳說,強烈地表達了自己反對妥協投降、立誌收復中原失土的政治理想。從這首詞的內容看,此詞可能是公元1174年(宋孝宗淳熙元年),作者在建康(今江蘇南京)任江東安扶司參議官任上所作。這時作者南歸已整整十二年了。為了收復中原,作者曾多次上書,力主抗金,收復中原。但他的建議根本不被人理睬,在陰暗的政治環境中,詞人只能以詞來抒發自己的心願。?
這首詞的上片,詞人巧妙地運用神話傳說構成壹種超現實的藝術境界,以寄托自己的理想與情懷。“壹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把酒問姮娥:被白發欺人奈何?”作者在中秋之夜,對月抒懷,很自然地想到與月有關的神話傳說:吃了不死之藥飛入月宮的嫦娥,以及月中高五百丈的桂樹。詞人運用這兩則有關月亮的神話傳說,借以表達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陰暗的政治現實的矛盾。辛棄疾壹生以恢復中原為己任,但殘酷的現實使他的理想不能實現。想到功業無成、白發已多,作者怎能不對著皎潔的月光,迸發出摧心裂肝的壹問:“被白發欺人奈何?”這壹句有力地展示了英雄懷才不遇的內心矛盾。?
詞的下片,作者又運用想象的翅膀,直入月宮,並幻想砍去遮住月光的桂樹。想象更加離奇,更加遠離塵世,但卻更直接、強烈地表現了詞人的現實理想與為實現理想的堅強意誌,更鮮明地揭示了詞的主旨。?
作者這裏所說的擋住月光的“桂婆娑”,實際是指帶給人民黑暗的婆娑桂影,它不僅包括南宋朝廷內外的投降勢力,也包括了金人的勢力。因為由被金人統治下的北方南歸的辛棄疾,不可能不深切地懷想被金人統治、壓迫的家鄉人民。進壹步說,這首詞還可以理想為壹種更廣泛的象征意義,即掃蕩黑暗,把光明帶給人間。這壹巨大的意義,是詞人利用神話材料,借助於想象和邏輯推斷所塑造的形象來實現的。?
總之,辛棄疾的這首詞,無論是從它的藝術境界,還是從它的氣象和風格看,他都與運用神話傳說的浪漫主義手法有著密切的聯系。作者通過超現實的藝術境界,來解決現實的苦悶與實現理想的浪漫主義手法的特點,是壹首富於濃厚浪漫主義色彩的優秀詞章。?
中秋詩歌:青煙冪處,碧海飛金鏡磨?
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朝代:宋代?
作者:晁補之?
原文:?
青煙冪處,碧海飛金鏡。永夜閑階臥桂影。露涼時、零亂多少寒螀,神京遠,惟有藍橋路近。?
水晶簾不下,雲母屏開,冷浸佳人淡脂粉。待都將許多明,付與金尊,投曉***、流霞傾盡。更攜取、胡床上南樓,看玉做人間,素秋千頃。?
賞析?
此詞通篇都寫賞月。上片開頭寫詞人仰望浩月初升情景。首二句化用李白詩中“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句意,“青煙”指遮蔽月光的雲影。夜空像茫茫碧海,無邊無際;壹輪明月穿過雲層,像壹面金鏡飛上碧空,金色的光輝照亮了天上人間。“飛”字寫乍見月之突然升起,使人感到似是何處飛來,充滿驚異欣喜之情。“永夜”三句,通過永夜、閑階、涼露、寒蟬等物象,極寫月夜的靜寂清冷,描繪出壹幅充滿涼意的,悠長寂寞的中秋月夜圖,烘托出詞人的孤寂心境和萬千感慨,流露出詞人對美好月色的珍惜眷戀。?
中秋詩歌:嫦娥?
嫦娥?
朝代:唐代作者:李商隱?
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沈。?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譯文及註釋?
譯文?
透過裝飾著雲母的屏風,燭影漸漸暗淡下去。銀河也在靜靜地消失,晨星沈沒在黎明的曙光裏。月宮的嫦娥恐怕後悔偷了後羿的長生不老藥,現在只有那青天碧海夜夜陪伴著她壹顆孤獨的心。?
韻譯?
雲母屏風染上壹層濃濃的燭影,?
銀河逐漸斜落啟明星也已下沈。?
嫦娥想必悔恨當初偷吃下靈藥,?
如今獨處碧海青天而夜夜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