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份:1898
發布日期:1997年8月29日。
位於鹿城區城西街73號。是美國傳教士索必清在清光緒四年(1878)所建,後被燒毀。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重修。占地面積1578平方米,東西向。包括前後大堂(禮拜堂)、禮拜堂(福音堂)和12個中式房間。大堂為哥特式建築風格,高度為13.45米,屋脊頂部有壹個十字架,莊嚴宏偉。建築和裝飾都非常優雅,充滿了宗教色彩。它是溫州最古老、最大的基督教堂。堂內有兩塊石碑:1898題寫的重建寺廟和1938題寫的溫州衛理公會60周年紀念碑。姜欣雨東西塔
東塔建於唐憲通十年(869)。建於北宋開寶二年(969年),毀於大火。南宋紹興十年(1141)重修。元鄭智,明萬歷年間,清乾隆多次重修。塔高28米,底座直徑8米多,6面7層,青磚環繞。以前外圍有平座、欄桿、屋檐,有扶梯直達塔頂,俯瞰滔滔甌江,鹿城盡收眼底。清光緒二年(1876),《中英煙臺條約》簽訂,溫州成為商埠。英國駐溫州領事館於65438年至0894年建於東塔山腳下,次年落成。英國以安全工作的需要為借口,強迫溫州地方當局拆除東塔內外的飛檐和走廊,使這座空心塔沒有屋頂。塔頂自然生長著壹棵樹齡超過100年的榕樹。這是壹個奇跡,它是無土的,它的根掛在塔裏。今天,這座塔依然雄偉,像壹座飽經風霜、滄桑的歷史豐碑屹立在東峰之巔。
西塔建於北宋開寶二年(969)。始建於唐憲通十年(869年),明、清兩代多次翻修。塔高32米,基徑7米,6面,7層,中空,為亭式青磚仿木建築。遠遠望去,西峰山碧水藍天綠體,抱磚紅塔,塔剎直插雲霄,蔚為壯觀。近處,河風吹動四十二檐的銅風鈴,周圍枝頭的鳥鳴聲此起彼伏,交響有趣。塔的每層都有小龕,內置石像,造型精美,神態自然,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塔周圍有青石長椅,樹木稀疏,清幽幽靜,讓人浮想聯翩。因塔臺傾斜,於1982大修。這座寶塔仍然保持著宋代的風格。
東西兩峰的懸崖絕壁,美輪美奐,渾然天成,樹木蔥郁,山勢蔥郁,山不高,故以東西千年寶塔而得名。爬上陡峭的石階,爬到山頂看塔。每座塔旁有兩塊青石板和壹座古亭。至此,來訪者談古論今,思緒激烈。矗立在孤島上的東西雙塔,遙相呼應,生動地勾勒出江心島的美麗輪廓,成為溫州的標誌。1981年,東西雙塔被列為溫州市第壹批文物保護單位。1997東西雙塔被國際航海組織列為世界100座歷史遺跡燈塔之壹。國際航標協會正式宣布其為世界航標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