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壹位優秀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我們應該怎麽寫教案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黃鶴樓送別》教案3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黃鶴樓送別》教案 篇1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理解有生字組成的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3、讀通課文,初步了解課文的內容。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理解有生字組成的詞語的意思。
2、讀通課文,初步了解課文的內容。
教學媒體: 投影片錄音
教學過程:
第壹課時
壹、導入新課,初讀古詩。
1、唐代大詩人李白,大家都很熟悉,誰還記得我們學過他的哪幾首詩?
指名交流
2、今天我們壹起來看他的壹首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幻燈出示該古詩
3、師範讀
4、自由讀,讀準字音。
5、齊讀,指名讀。
6、揭題25黃鶴樓送別
7、學生針對課題質疑
二、初讀課文
1、提出要求:
(1)讀準字音借助拼音讀好生字。
(2)讀順課文
(3)理解課文大概內容,思考上述提出的問題。
2、檢查
(1)出示生字,指名認讀。
(2)出示詞語
煙霧迷蒙繁花似錦餞行飛檐淩空遠眺
敬仰譽滿天下佇立膾炙人口凝視
a、指名讀,師糾正字音
b、齊讀
(3)指名分節朗讀課文。
(4)評價指出優缺點後齊讀。
(5)讀後初步回答上述提出的問題。
三、識記、書寫生字
1、投影生字
2、指導識記方法和書寫註意點
“孟”字,上下結構,彎鉤起筆和出鉤處直線對齊。
“餞”字與吃食物有關是“食”字旁。
“酒”字已在生活中認識,書寫時區別於“灑”
3、根據學生提到的字進行範寫。
4、學生描紅、臨寫字(師巡視糾正寫姿)
四、作業
1、完成習字冊
2、朗讀全文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背誦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3、能通過文詩對照閱讀,理解課文內容及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與朋友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
教學重點:
能通過文詩對照閱讀,理解課文內容及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與朋友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
教學媒體:
收錄機配樂錄音投影片
教學過程:
壹、復習導入
1、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齊讀課題)25黃鶴樓送別
2、首先我想請同學把時間、人物、和事情放到題目中去,把題目更具體化。
(指名說)
3、在李白為孟浩然送別的過程中誕生了壹首千古傳誦的古詩。(出示詩句)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1)請同學們讀壹讀這首詩,看看針對這首古詩妳有哪些問題要問?交流
二、精讀課文
過渡:請同學們帶著這些問題去聽課文錄音,聽的時候註意力集中,老師相信大家能在課文中尋找到答案。
1、聽課文錄音,思考剛才提出的疑問?
2、同學們剛才我們聽了壹遍課文,現在拿起手中的筆,把與這些問題有關的課文內容圈畫出來。(學生動手圈畫)
3、以小組為單位,把妳找到的答案在小組裏交流壹下。
(小組討論,師巡回指導)
4、針對第壹句詩句,妳解決了哪幾個問題?
(1)故人“指的是誰?為什麽稱為“故人”?
(2)“煙花三月”是壹番怎樣的情景?板書:景
妳從哪裏知道的?
(幻燈出示畫面及第2段內容)
景色美不美?妳能把這種美的感覺讀出來嗎?
(3)“下”是什麽意思?
(4)自己把詩意說壹下。
5、在美麗的春景中,老朋友要分離了,也許以後再也見不著了,此時此刻他們的心情如何呢?
6、指名回答板書:依依惜別
隨機出示第2節
7、自己試著讀壹讀,看看誰能把他們當時這種依依惜別的感情讀出來。
指名讀,學生評價,齊讀
8、下面壹段是他們的話別。板書:話
老師想請同學起來表演,表演前,請妳們先把兩個人說的話讀通順,然後,同桌分角色讀。開始。
9、學生自由練讀,表演。
10、下面我們要招聘小演員了,誰想演李白?
a、妳想演李白,那請妳讀壹下李白的話,大家認真聽,待會兒我們大家來評評看,是不是合格?(學生讀)
b、評價
c、好,妳為什麽用這種語氣讀?哪裏看出?
d、不好,為什麽?妳能讀得比他好嗎?(確定小演員)
e、下面要挑選演孟浩然的同學。(出示孟浩然的話)讀讀孟浩然的話,從中感受到了什麽?
f、“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是什麽意思?
g、誰來把孟浩然的話讀好?指名讀
現在我們請兩位同學上臺,這樣,妳們先練壹遍,我們其他同學站起來,自由結對,妳們也來練壹練。
表演前,下面的同學有什麽寶貴的經驗要告訴這兩位同學?給他們指點壹下。
開始表演。
11、剛才我們主要解決了第壹句詩句,下面我們看第二句詩。
12、指名讀“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13、這句話,誰能用書上的話來解釋?、
14、指名說出示第4小節
15、從這句話中妳感受到了什麽?
16、看圖片,練讀,指名讀,齊讀。
17、這時候李白會在心中對孟浩然說些什麽呢?板書:行
18、此時此刻,李白按奈不住激動的心情,隨即吟出膾炙人口的名詩。引讀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三、回顧全文,.總結
1、大家看黑板,這篇文章從景、情、話、行四個方面體現出李白和孟浩然的依依惜別之情。
2、同學們今天我們學了這首送別詩,妳們課後還找到其它送別詩呢?(交流)
四、作業
1、抄寫詞語。
2、背誦課文中的古詩。
3、用“暫時”、凝視“造句。
《黃鶴樓送別》教案 篇2壹、教學目標
1 .掌握主題文本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學會課文6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掌握課文中的四字成語和常用語。
2 .感悟文本主題
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與朋友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從李白的幾首離別詩中體會詩人寄情於水的詩歌文化。
3 .培養言語品質
在四字成語或常用語的感情朗讀中喚起鮮明意象。
圍繞“依依惜別”的感情去發現語言文字表達的情感性。
在模仿遷移表達和想象表達中提高言語表達能力和審美感受。
二、教學過程
(壹)出示詞語,指導朗讀。
煙霧迷蒙 俯臨長江 楊柳依依 依依惜別 膾炙人口 浩浩蕩蕩
繁花似錦 飛檐淩空 沙鷗點點 按捺不住 譽滿天下 永世不絕
1、指名朗讀,讀準字音。
2、教師範讀壹個詞語,學生模仿朗讀對應的詞語,要讀出畫面、語氣和情感。
(二)詩文對照初步朗讀感知
1、課前板書:黃鶴樓送別,朗讀課題,讀出感情。指出課文特點。
(黃鶴樓在湖北武漢,揚州是江蘇省揚州市,它們都在長江邊上,黃鶴樓在西面,揚州在東面。所以說“西辭黃鶴樓”。)
2、從課文中找找哪些語句表達的就是這首詩的意思。用直線“_________”劃出來。然後交流壹下。老師讀壹句詩,讓學生結合課文相關語句說說詩句的意思。
(三)精讀課文,感悟詩情
1、李白在黃鶴樓送別孟浩然,當時周圍的環境是怎樣的呢?
(1)誰來讀讀第壹自然段。板書:之景
(2)師:妳覺得送別時的環境怎麽樣?那就請妳美美地讀壹讀,把同學和老師帶進那迷人的送別場景。
2、假如第壹段側重寫的是黃鶴樓送別之景,那麽第二自然段側重寫送別之什麽呢?讀讀第二自然段,能否和第壹自然段壹樣,用壹個字概括。討論並板書:之情。
(1)指名朗讀,體會這是壹種怎樣的離別之情。討論板書:依依惜別
(2)什麽叫依依惜別?“依依”什麽意思?“惜別”什麽意思?(依依:留戀的樣子;惜別:舍不得分別。形容十分留戀,舍不得分開。)
(3)指導感情朗讀第二自然段,體會依依惜別之情。
(4)出示:“李白和孟浩然壹會兒仰望藍天白雲,壹會兒遠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觸動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別之情。”
與原句對比出示:“李白和孟浩然壹會兒仰望________,壹會兒遠眺_______,都有意不去觸動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別之情。”(除了藍天白雲和江上景色,還可能仰望什麽,遠眺什麽?比如:溫暖的春日、雄偉的黃鶴樓、點點白帆、滾滾江水、飛翔的'沙歐等)
與原句對比出示:“李白和孟浩然壹會兒_______低垂的楊柳,壹會兒_______似錦的繁花,都有意不去觸動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別之情。”
(5)集體朗讀第二節,體會依依惜別的感情。
3、李白和孟浩然在壹個特定的送別之景當中,深藏著依依不舍的送別之情。接著,課文又寫了送別之什麽呢?請讀讀第三自然段,能否用壹個詞語概括。
(1)出示:仔細讀讀第三自然段,妳能讀出兩人之間怎樣的感情?請抓住關鍵詞句妳圈圈劃劃,並做批註。
(2)交流。
(李白對孟浩然十分敬重,兩人的友誼十分深厚。在談出感受後,通過朗讀體會感情。)
①重點出示:“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詩篇譽滿天下。”
指導朗讀,問:猜想壹下,孟浩然什麽樣的人品得到李白的敬仰?(有所領悟後再感情朗讀,層層疊加。)
隨機補充:
從《李太白集》裏,我們可以看到李白、孟浩然之間有著不少贈答詩。在《贈孟浩然》中,李白寫道(出示):
贈孟浩然
唐 李白
吾愛孟夫子,
風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
白首臥松雲。
教師解釋:我十分敬仰孟先生,他人格高尚才華橫溢,名聞天下。年輕時遠離官冕車馬,年紀大了又歸隱山林,常與松雲為伴。
從這首詩可以看出,孟浩然很有才華,壹生不貪圖榮華富貴,人品高尚純潔,深受李白的敬仰。指導朗讀重點句。
李白說孟浩然的詩篇譽滿天下,我們以前學到過孟浩然寫的詩嗎?出示:
春曉
唐 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指導集體朗讀詩句,初步感受孟浩然詩篇譽滿天下(幾乎家喻戶曉)的才華。然後指導朗讀課文重點句。
②重點出示:“雖然我們暫時分別了,我們的友誼卻像這長江的波濤永世不絕。”
指導朗讀。對比出示:雖然我們暫時分別了,我們的友誼卻像這藍天下的白雲_________________。(純潔無暇)再比如:卻像這雄偉的黃鶴樓名垂千古,卻像這三月的繁花美麗動人,卻像這杯中的美酒清純甘甜……)
(3)男女生分角色朗讀,體會依依不舍的感情。教師讀旁白。
4、黃鶴樓送別,課文從送別之景,寫到送別之情,再寫到送別之語。接下來,又側重寫送別之什麽呢?讀讀第四自然段,討論並板書:之舉
(1)在送別之舉中,妳又從哪裏讀出了人物的依依惜別之情?討論,隨機出示:“李白依然佇立在江邊,凝視著遠方,只見壹江春水浩浩蕩蕩地流向天邊……”隨機理解:佇立(長久地站立)、凝視(聚精會神地看)指導有感情朗讀
(2)好友已經乘船遠去,消失在藍天的盡頭。可是李白依然佇立在江邊,凝視著遠方,久久不願離去。此時,他的內心會想些什麽呢?請展開豐富的想象,結合課文內容,寫壹寫李白此時的內心活動。
(3)交流,點評。
5、李白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隨即吟出了膾炙人口的名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1)出示: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2)指導有感情朗讀
(3)課文從送別之景,寫到送別之情、寫到送別之語、寫到送別之舉,最後寫出了李白所作的送別之詩。(板書:之詩)請妳再仔細讀讀這首詩,妳覺得這首詩哪裏蘊含著李白和孟浩然之間依依惜別的感情?說說理由(蘊藏在煙花三月中、孤帆遠影中、碧空的盡頭中、滾滾長江水中)
(四)拓展李白的離別詩,感受李白寄情於水的詩歌文化。
1、李白寫過很多的送別詩,而且十分喜歡把離別時的感情寄托在流水之中。
(1)出示:
贈汪倫
唐 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師:這是我們曾經學過的李白寫的壹首送別詩《贈汪倫》,請壹位同學來讀壹讀。在這首詩裏,李白把離別的感情寄托在哪裏?李白和汪倫感情深嗎?妳從哪裏看出來?
(2)出示
《金陵酒肆留別》(唐 李白)
師:這是李白寫的另壹首送別詩,金陵就是現在的南京,酒肆就是古代的酒店。在這首送別詩當中,李白先寫了酒店周邊環境非常美麗,酒店裏已經釀造了上等的美酒。金陵的很多朋友前來相送,大家頻頻舉杯暢飲美酒。最後兩句詩是這樣寫的。
出示:“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指名朗讀,集體朗讀,這句詩的意思是說“請妳們問問這東流的水,離情別意與它相比究竟誰短誰長?”
在這兩句詩裏,李白把離別的情誼寄托在哪裏?(寄托在東流水當中,也就是長江水當中,長江全長6300多千米,但李白覺得自己與金陵朋友的離情別意比長江水還要長。)
(3)出示
《渡荊門送別》(唐 李白)
師:這是李白寫的又壹首送別詩。“荊門”是山名,位於今湖北省宜昌市長江邊。題目的意思是作者從荊門的渡口與朋友們告別。壹***有六句詩,寫了李白離開荊門渡口以後,壹路上看到的美麗景色,表達了對自然風光的贊美之情。最後兩句詩是這樣寫的。
出示:“仍憐故鄉水,萬裏送行舟。”
指名朗讀,集體朗讀。這句詩的意思是“我依然憐愛這來自故鄉之水,不遠萬裏來送我東行的小舟。”妳們說,李白壹路上遊覽了那麽多的自然美景,為什麽最後還是十分憐愛這來自故鄉的水呢?(表達了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感激之情)
2、將“寄情於水”的詩句整合在壹起朗讀:
出示: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仍憐故鄉水,萬裏送行舟。
3、小結
讓學生看著板書,引導學生梳理出課文的寫作思路。課文從送別之景,寫到送別——生:之情,寫到送別——生:之語,寫到送別——生:之舉,最後寫到送別——生:之詩。表達了李白與孟浩然之間的——生:依依惜別之情。通過了解其他三首李白的送別詩作,我們發現李白寄情於水的詩歌創作現象,這是壹種詩歌文化現象。希望同學們在以後的詩歌閱讀中關註這種文化現象。
《黃鶴樓送別》教案 篇3壹、 談話導入,初識古詩
1、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親人啊,朋友啊,常常因為各種原因和我們離別,回想壹下,妳送過誰?當時妳有什麽感受?
過渡:是啊,不壹樣的送別,但縈繞在心頭的離愁卻是壹樣的,每壹次的送別都是那樣的讓人依依不舍。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壹篇與“送別”有關的課文。
(齊讀課題)黃鶴樓送別
3、通過課前的閱讀,妳對黃鶴樓有哪些了解?
4、古往今來,許多文人墨客都登樓吟詩作賦,謳歌黃鶴樓的壯美景觀,其中以崔顥的《黃鶴樓》壹詩最妙,傳為千古絕唱。
5、讀拓展閱讀第160頁
6、看到“黃鶴樓送別”這五個字,很自然的我們就想到《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1) 出示古詩,自由輕聲讀
(2) 誰願意來讀壹讀這首古詩。註意作到字正腔圓,正確停頓。
(3) 李白的這首詩和他的《靜夜思》、《望廬山瀑布》壹樣,都是千古流傳的好詩,那麽像這樣人人喜歡,人人稱贊的詩,我們用壹個詞來形容它就是——膾炙人口(出示詞語)
“膾炙”什麽意思?看看部首,膾,月字旁,很多月字旁的字都和身體有關,與肉有關,比如“肚、腰、臂、肥、胖”等。
“膾”就是指切得很細的魚或肉。
“炙”就是用火烤。
“膾炙人口”就是美味人人都愛吃,在文中指好的詩文人人都稱贊。
二、 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並能簡要概括文章的只主要內容。
2、作者以《黃鶴樓送別》為題,從暮春三月開始講起,娓娓道來,給我們講了1300年前發生的這麽壹個動人的故事,那麽圍繞課題,這篇課文主要講了壹件什麽事?妳能用壹、二句話簡要說壹說嗎?
(暮春三月,李白在黃鶴樓為孟浩然餞行,並在江邊目送他登船遠去的動人情景。)
三、 創設情境,學習新詞
1、暮春三月,李白在黃鶴樓為孟浩然餞行。
區別:“餞行”與“送行”(餞行是備酒食為友人送行)
2、出示插圖
仔細看圖,再讀讀課文,妳能否用課文中的詞語來描繪這幅畫面?
相機出示: 煙霧迷蒙 繁花似錦
俯臨長江 飛檐淩空
楊柳依依 沙鷗點點
四、 適度拓展
1、作者在文中還引用了王勃的名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這句話什麽意思?說說自己的理解。文中的“知己”指誰?
2、孟浩然比李白大12歲,他們怎麽會成為知己的呢?(教師講解)
3、補充《贈孟浩然》
贈孟浩然
吾愛孟浩然, 風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 白首臥松雲。
醉月頻中聖, 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 徒此揖清芬。
(1) 教師朗讀。
(2) 幫助學生理解第壹句:我鐘愛孟浩然,瀟灑的風度,超人的才華天下人都知道。
(3) 課文中就有李白敬仰孟浩然的句子,找壹找,讀壹讀。
(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詩篇譽滿天下)
(4) 兩年後的春天,李白東遊至今天的武漢市,再次與孟浩然相遇,兩人感情更進壹層,常常在黃鶴樓上飲酒作詩,黃鶴樓是兩人相聚相親的地方,黃鶴樓就是他們感情的見證。
(5) 教師小結:孟浩然要到廣陵(現在的揚州)去黃鶴樓在長江的上遊,廣陵在長江的下遊,千裏之遙啊!今日之別,不知何時才能相見,李白到黃鶴樓為孟浩然餞行,讓我們再讀讀課文,感受這個故事。
板書
黃鶴樓送別
依依惜別
情
深厚情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