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什麽是放焰口?

什麽是放焰口?

放焰口是寺院中經常舉行的壹種佛事儀式,它的全稱是瑜伽焰口施食儀,本是佛教密宗的壹種行儀,後來廣為佛教寺院所采用。瑜伽為梵文音譯,那密部的總名,據清初寶華山德基大師所解釋,其意是:手結密印,口誦真言,意專觀想,身與口協,口與意符,意與身會,三業相應,故曰瑜伽。焰口是餓鬼道中鬼王的名字,因他口吐火焰,故意譯為焰口;又可理解為臉上冒火;故亦譯作面燃。

放焰口的行儀,其源出於唐不空譯《救拔焰口餓鬼陀羅尼經》。經中說:世尊在迦毗羅城尼具律那僧伽藍所,與諸比丘並諸菩薩無數眾會,前後圍繞而為說法,爾時阿難獨居靜處念所受法,即於其夜三更已後,見壹餓鬼,名曰焰口,?住阿難前白阿難說:卻後三日汝命將盡,即便生於餓鬼之中。?汝於明日若能布施百千那由他恒河沙數餓鬼,並百千婆羅門仙等,以摩伽陀國所用之斛,各施壹斛飲食。阿難聽後大驚,疾至佛所,陳說此事,並乞示教。當時佛為阿難說無量威德自在光明殊勝妙力陀羅尼,謂誦之即能免餓鬼苦,福壽增長,並為之說此施食的方法。此後,施餓鬼食便成為修持密教的人每人必行的儀式。

施焰口的儀軌,最早依據的是唐不空所譯《瑜伽集要救阿難陀羅尼焰口軌儀經》和《施諸餓鬼飲食及水法》。唐末,密教在中國漢地失傳,此儀軌隨之亦失傳。宋代,佛教各家對於焰口施食曾企圖恢復但未能得其道。元代,由於藏族喇嘛進入漢地,密教隨之復興,焰口施食亦得以復傳。明代,由於諸家傳承不壹,各自以意增益,於是形成混亂,史有七家焰口八家懺之說。明代天機禪師對。當時流行的《瑜伽集要焰口施食儀》加以刪改,撰訂成《修習瑜伽集要施食壇儀》,也稱《天機焰口》。後來,此書在實踐中屢經修訂。其中,集成的修訂本是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寶華山德基大師所訂《瑜伽焰口施食集要》,世稱《華山焰口》。現代漢地佛教寺院放焰口所采用的儀軌,大多沿《華山焰口》,不過南北各地小有區別,音韻聲調各有異同。

施放焰口,常與喪事中追薦亡魂結合在壹起,稱為陰焰口;也有為活人消災、延壽施放焰口的,則稱為陽焰口。此外,寺院在重大法會圓滿日,有的也放焰口。過去放焰口可在寺院、俗家或公***場地舉行,現在壹般則在寺院的殿堂中舉行。

放焰口通常在黃昏或夜間進行,壹般需要四個小時以上才能完畢。作法事之前,須在殿堂內設立瑜伽壇,中間為主壇,兩側為陪壇。主壇上坐的法師稱為座主,又稱為金剛上師。作法時,金剛上師身披袈裟,頭戴毗盧帽,案上放著法鈴、戒尺和香爐等。背後壹般設繪有獅子的大型布屏。陪壇為豎放的兩排條案,僧人們身披袈裟相對而坐,案上放著各自使用的引磬、木魚、鐃鈸、手鼓等。作法事的僧眾不得少於七人,壹般為十三人至十五人。

殿堂外設立面燃大士壇,靈壇上陳放香燭供品。面燃大士壇還供鬼王面燃,其貌兇狠醜惡,嘴裏噴出三道火焰。有的是紙紮的,有的是彩繪的,有的僅供牌位,現在寺院中多不采用紙紮的面燃大士像。靈壇上供被超薦的靈位牌,上書佛力超薦某某往生蓮位。靈位牌多少不拘,因為壹臺焰口可同時為多人施放。瑜伽壇、面燃大士壇、靈壇是陰焰口必備的三壇,陽焰口不設靈壇。

放焰口開始,先由金剛上師領僧人唱《楊枝凈水贊》凈壇,然後開壇。座主在瑜伽壇前誦《香贊》、上香。齋主(又稱功德主、施主,即為追薦亡魂施功德者)上香,依僧俗次序禮拜。座主、眾僧、齋主往靈壇上香禮拜,僧人誦《心經》、《往生咒》、《變食真言》,唱《蓮池贊》,念阿彌陀佛。再去面燃大士壇上香禮拜,誦《大悲咒》、《變食真言》,唱《觀音贊》。

眾僧登壇,攤開經卷,座主戒尺壹擊,開卷誦唱。壹般是座主唱首句,如唱會啟瑜伽最勝緣,眾僧則和唱下句,如皇覺垂範利人天。並常唱菩薩名,還有六字真言。誦真言時,座主手結印契,心存結想。這些手印在《瑜伽焰口》中均有圖示,計有遣魔印、伏魔印、火輪印、真空咒印、變空咒印、運心供養印、奉食印、觀音禪定印、破地獄印等。

為薦亡者,座主振鈴拈香,奉請幽冥教主本尊地藏王菩薩等,引齋主親屬之亡魂及各種孤魂,赴此道場之會:

壹心召請,累朝帝主,歷代侯王,九重殿闕高居,萬裏山河獨據。西來戰艦,千年王氣俄收;北去鑾輿,五國冤聲未斷。嗚呼!杜鵑叫落桃花月,血染枝頭恨正長!如是前王後伯之流,壹類遐靈等眾。

壹心召請,築壇拜將,建節封侯,力移金鼎千鈞,身作長城萬裏。霜寒豹帳,徒勤汗馬之勞;風息狼煙,空負攀龍之望。嗚呼!將軍戰馬今何在?野草閑花遍地愁!如是英雄將帥之流,壹類孤魂等眾。

壹心召請,五陵才俊,百郡賢良,三年清節為官,壹片丹心報主。南州北縣,久離桑梓之鄉;海角天涯,遠喪蓬萊之島。嗚呼!官貺蕭蕭隨逝水,離魂杳杳隔陽關!如是文臣宰輔之流,壹類孤魂等眾。惟願!

壹心召請,黌門才子,白屋書生,探花足步文林,射策身遊棘院。螢燈飛散,三年徒用工夫;鐵硯磨穿,十載慢施辛苦。嗚呼!七尺紅羅書姓字,壹抔黃土蓋文章!如是文人舉子之流,壹類孤魂等眾。惟願!

壹心召請,出塵上士,飛錫高僧,精修五戒凈人,梵行比丘尼眾。黃花翠竹,空談秘密真詮;白牯黧奴,徒演苦空妙偈。嗚呼!經窗冷浸三更月,禪室虛明半夜燈!如是緇衣釋子之流,壹類孤魂等眾。惟願!

壹心召請,黃冠野客,羽服仙流,桃源洞裏修真,閬苑洲前養性。三花九煉,天曹未許標名;四大無常,地府難容轉限。嗚呼!琳觀霜寒凡竈冷,醮壇風慘杏花稀!如是玄門道士之流,壹類遐靈等眾。

壹心召請,江湖羈旅,南北經商,圖財萬裏,積貨千金貿易。風波不測,身膏魚腹之中;途路難防,命喪羊腸之險。嗚呼!滯魄北隨去黯黯,客魂東逐水悠悠!如是他鄉客旅之流,壹類孤魂等眾。

壹心召請,戎衣戰士,臨陣健兒,紅旗影裏爭雄,白刃叢中敵命。鼓金初振,霎時腹破腸穿;勝敗才分,遍地肢傷首碎。嗚呼!漠漠黃沙聞鬼哭,茫茫白骨少人收!如是陣亡兵卒之流,壹類孤魂等眾。

壹心召請,懷耽十月,坐草三朝,初欣鸞鳳和鳴,次望熊羆葉夢。奉恭欲唱,吉兇只在片時;璋瓦未分,母子皆歸長夜。嗚呼!花正開時遭急雨,月當明處覆烏雲!如是血湖產難之流,壹類孤魂等眾。

壹心召請,戎夷蠻狄,音啞盲聾,勤勞失命傭奴,妒忌傷身婢妾。輕欺三寶,罪□積若河沙;忤逆雙親,兇惡浮於宇宙。嗚呼!長夜漫漫何日曉,幽關隱隱不知春!如是冥頑悖逆之流,壹類孤魂等眾。

壹心召請,宮幃美女,閨閣佳人,胭脂畫面爭妍,龍麝薰衣競俏。雲收雨歇,魂消金谷之園;月缺花殘,腸斷馬嵬之驛。嗚呼!昔日風流都不見,綠楊芳草髑髏寒!如是裙衩婦女之流,壹類孤魂等眾。

壹心召請,饑寒丐者,刑戮囚人,遇水火以傷身,逢虎狼而失命。懸梁服毒,千年怨氣沈沈;雷擊崖崩,壹點驚魂漾漾。嗚呼!暮雨青煙寒鵲噪,秋風黃葉亂鴉飛!如是傷亡橫死之流,壹類孤魂等眾。

以上十二則召請文,可說是短小精悍,文辭優美的悼詞和祭文。這十二類孤魂,概括了世間所有的亡者之魂。金剛上師把它們召請來後,撒以甘露,施以飲食,齋主的親屬亡魂便得到了超度。然後,把面燃大士的紙俑或牌位靈壇上的牌位等在念誦中焚燒,拋撒作供品的糖果,眾人爭搶,以表功德圓滿。最後,僧眾起身,同唱《回向偈》,齋主頂禮,儀式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