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09北京海澱高考二模語文試題及答案

09北京海澱高考二模語文試題及答案

2009年5月海澱區二模語文試卷及標準答案

語 文 2009.5

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兩部分。第Ⅰ卷1至3頁,第Ⅱ卷4至8頁,***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考試結束,將本試卷和答題卡壹並交回。

第Ⅰ卷(選擇題 ***30分)

壹、本大題***5小題,每小題3分,***15分。

1.下列詞語中,字形和加點的字的讀音全都正確的壹項是

A.陰霾 張馳有致 媲(bì)美 相形見絀(chù)

B.草坪 流光溢采 漲(zhǎnɡ)幅 若即(jì)若離

C.蟬連 金榜題名 透露(lòu) 含英咀(jǔ)華

D.峰會 蛛絲馬跡 折(zhē)騰 喟(kuì)然長嘆

2.將下列詞語依次填入下面的橫線處,最恰當的壹組是

自從我們搬到郊外以來,天氣漸漸 了。那短籬邊牽延著的毛豆葉子,已露出枯黃的顏色來,白色的小野菊,壹叢叢由草堆裏 出頭來,還有小朵的黃花在涼勁的秋風中 ,這些景象,最容易勾起人們的秋思, 身在異國呢!

A.清爽 鉆 抖顫 而且 B.清涼 攢 抖顫 況且

C.清涼 鉆 起舞 況且 D.清爽 攢 起舞 而且

3.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使用不恰當的壹句是

A.在現代藝術氣息濃厚、廣受時尚青年推崇的藍頂美術館,民間藝人無與倫比的沙畫表演讓展覽會富有了濃郁的懷舊情調。 B.我們對生活中所發生的任何壹件事情,都應該用自己的頭腦冷靜地思考,那種聽風就是雨的做法是萬萬不可取的。 C.金黃、水紅、純白和深紫的各色野花,熱烈綻放,五光十色,開滿路旁、草叢,織成壹條條壹方方美麗的彩色錦緞。 D.榕樹就在生命難以生存的山巖石壁上,把自己生長成其他生命望塵莫及的參天巨樹,讓自己發展成為大的生命。

4.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表意明確的壹句是

A.為億萬炎黃子孫和海外同胞所矚目的橋山黃帝陵舉行的公祭活動,成為傳承中華文明、凝聚民族精神的文化盛典。

B.中國能否快速推廣電子商務應用,不僅關系到中國企業能否渡過金融危機,還關系到中國抓住機遇縮小與世界經濟的差距。

C.藍印花布是我國民間傳統工藝品之壹,它格調樸素、高雅,蘊含著國人獨特的審美趣味和生活情調,散發著迷人的魅力。

D.“地球壹小時”活動雖然只有60分鐘,但傳遞給地球人的節能環保作用卻不可低估,它提醒人們:只要關註節能,就能為保護地球做出貢獻。

5.下列相關文學常識對應完全正確的壹組是

A 《玉臺新詠》 南朝 《孔雀東南飛》 抒情詩 焦仲卿

B 司馬遷 漢朝 《信陵君竊符救趙》 歷史散文 侯嬴

C 老舍 現代 《茶館》 話劇 虎 妞

D 莎士比亞 法國 《歐也妮?葛朗臺》 小說 克羅旭

二、本大題***5小題,每小題3分,***15分。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題。

秦穆公閑,問由余曰:“古者明王聖帝,得國失國當何以也?”由余曰:“臣聞之,當以儉得之,以奢失之。”穆公曰:“願聞奢儉之節。”由余曰:“臣聞堯有天下,飯於土簋,啜於土铏,其地南至交阯,北至幽都,東西至日所出入,莫不賓服。堯釋天下,舜受之,作為食器,斬木而裁之,銷銅鐵,修其刃,猶漆黑之以為器。諸侯侈,國之不服者十有三。舜釋天下而禹受之,作為祭器,漆其外而朱畫其內,繒帛為茵褥,觴勺有彩,為飾彌侈,而國之不服者三十有二。夏後氏以沒,殷周受之,作為大器,而建九傲,食器雕琢,觴勺刻鏤,四壁四帷,茵席雕文,此彌侈矣,而國之不服者五十有二。君好文章,而服者彌侈,故曰儉其道也。”由余出,穆公召內史廖而告之曰:“寡人聞鄰國有聖人,敵國之憂也。今由余聖人也,寡人患之。吾將奈何?”內史廖曰:“夫戎僻而遼遠,未聞中國之聲也,君其遺之女樂以亂其政,而厚為由余請期,以疏其間。彼君臣有間,然後可圖。”君曰:“諾。”乃以女樂三九遺戎王,因為由余請期;戎王果見女樂而好之,設酒聽樂,終年不遷,馬牛羊半死。由余歸諫,諫不聽,遂去。入秦,穆公迎而拜為上卿。問其兵勢與其地利,既已得矣,舉兵而伐之,兼國十二,開地千裏。穆公奢主,能聽賢納諫,故霸西戎。西戎淫於樂,誘於利,以亡其國,由離質樸也。 (取材於《說苑?卷二十?反質》)

註釋①铏:古代盛羹的器皿。②傲:通旒(liú),龍旗九旒,周天子儀仗。

6.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壹項是

A.願聞奢儉之節 節:關鍵

B.莫不賓服 賓服:歸順

C.君好文章,而服者彌侈 文章:文字作品

D.設酒聽樂,終年不遷 遷:遷移(放牧的地方)

7.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的詞,意義、用法都相同的壹組是

A.故曰儉其道也

廣故數言欲亡

B.東西至日所出入

成反復自念,得無教我獵蟲所耶

C.夫戎僻而遼遠,未聞中國之聲也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D.因為由余請期

誰為大王為此計者

8.下列各句括號中是補出的文字,補出後句子意思不符合原文的壹項是

A.猶漆黑之以(之)為器

B.(以)繒帛為茵褥

C.既已得(由余)矣,舉兵而伐之

D.故霸(於)西戎

9.下列句子編為四組,全能表現“國君奢”的壹組是

①飯於土簋,啜於土铏

②觴勺有彩,為飾彌侈

③四壁四帷,茵席雕文

④君好文章,而服者彌侈

⑤君其遺之女樂以亂其政

⑥戎王果見女樂而好之,設酒聽樂

A.①④⑥ B.②③⑥ C.①③⑤ D.②④⑤

10.下列對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壹項是

A.西戎的臣子由余,深諳治國之道,他的壹席話引起了秦穆公的擔憂。

B.戎王中了內史廖的計謀,沈溺女樂,不理政事,不聽勸諫,以亡其國。

C.秦穆公本是奢侈的君主,但他能聽賢納諫,痛改前非,終稱霸西戎。

D.同是失國,舜禹失去的是屬國,夏後氏、西戎失去的是自己的國家。

第Ⅱ卷(***120分)

三、本大題***3小題,***22分。

11.在下面短文中用“/”斷句。(5分)

魯 有 惡 者 其 父 出 而 見 商 咄 反 而 告 其 鄰 曰 商 咄 不 若 吾 子 矣 且 其 子 至 惡也 商 咄 至美 也 彼 以 至 美 不 如 至 惡 尤 乎 愛 也 故 知 美 之 惡 知 惡 之 美 然 後 能 知 美 惡 矣

(取材於《呂氏春秋?有始覽?去尤》)

12.閱讀下面這兩首詩,完成①—③題。(10分)

送沈子福之江東

唐 王維

楊柳渡頭行客稀,罟師蕩槳向臨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

柳枝詞

宋 鄭文寶

亭亭畫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煙波與風雨,載將離恨過江南。

註釋①罟(ɡǔ)師:漁夫。詩中借指船工。②臨圻(qí):地名。臨圻:近岸之地,此指江東岸。

①這兩首詩都以 為題材,詩人都借 這壹詩歌傳統意象表達情感。王詩首句點題,鄭詩題目寓旨。(2分)

②這兩首詩描繪了相似的情境,但感情基調並不完全相同,前者 ,後者 。(2分)

③這兩首詩的後兩句,詩人都將自己無形的感情化為有形的景、物,請結合詩句具體分析。(6分)

13.在橫線上填寫作品的原文。(7分)

①狗吠深巷中, 。(陶淵明《歸園田居》)

② ,蓮動下漁舟。(王維《山居秋暝》)

③ ,以手撫膺坐長嘆。(李白《蜀道難》)

④人生如夢,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⑤ ,青樓夢好,難賦深情。(姜夔《揚州慢》)

⑥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 。(蘇洵《六國論》)

⑦舳艫千裏,旌旗蔽空, , 。(蘇軾《赤壁賦》)

四、本大題***3小題,***10分。閱讀下面文章,完成14—16題。

長城富於強烈的生命節奏。它把自然中的節奏以線的運動變化形式顯示出來。這是壹條有生命的線,神奇的線,寓奇險於沈實,藏變化於整齊。從蒼茫的西北戈壁,至浩瀚的東部海濱,長城涉大河巨川,穿崇山峻嶺,跨危崖絕谷,過荒漠草原,騰挪跌宕,氣象萬千。宛如神奇巨筆在北國山河壹筆揮就的氣勢磅礴的草書,而敵樓就是這草書中的頓挫,雄關是這草書中的轉折,亭障墩堠則是這草書中錯落的散點。它們與長城的城墻主體渾然壹體,壹氣呵成,形成壹幅結構完整的藝術巨作。

長城建基於大地之上,把奇偉的自然美與建築美融為壹體,展示出壹種天人合壹的境界,可以說是真正的“大地藝術”。

東部的長城,多建於崇山峻嶺之上,憑借高山深谷用條石和磚築成屏障城垣,“用險制塞”,城體順山勢盤騰於陡峭的山巒脊背。敵樓則虎踞制高點處,兩翼曲直回環。關塞坐落谷間峽口,扼險制要。在人們的視角中,起到了與塔相似的審美效果,並且更具有險峭峻拔的氣勢。同是在崇山峻嶺之中,因山勢不同,長城也顯示出不同的風致來。八達嶺長城雄偉壯麗,沈雄中見“闊大”;慕田峪長城建於懸崖峭壁之上,這裏山峰嶙峋陡峭,長城沿山脊忽而直上雲天,忽而飛越深谷。真是奇險至極,令人不寒而栗。這段長城可謂雄偉中見“奇險”。它攝魂動魄,使登臨者身入險境,驚奇贊嘆。而金山嶺長城,以司馬臺水庫為界,沿霧靈山伸展,山巒雄壯,而山勢平緩。敵樓密集,設計巧妙,各不相同。由司馬臺水庫西望金山嶺,長城恰似壹件精工細筆的工藝品。它於雄偉之中見出“靈秀”。

與東部的崇山峻嶺不壹樣,西部的長城大多坐落於戈壁大漠之中。由於缺少磚石材料,這裏的長城基本上都用黃土夾以蘆葦和柳條夯築而成。這種土夯的城墻卻與沙漠和戈壁的色調融為壹體。西出敦煌80公裏的戈壁之中,留有玉門關遺址。還有距敦煌西70公裏的陽關遺址,僅殘存壹座烽火臺。可是,在四周無垠的戈壁之中,這兩座顆粒似的建築,不僅沒有因它們體積的微小而為大漠的蒼茫所淹沒,而是突兀地矗立在滾滾黃塵和砂石之上,宛如鐵骨淩空。它們在沙漠戈壁的廣袤無垠和千古歲月的時空交錯中,展示出壹種紀念碑式的歷史永恒感。

除了與不同的地形地貌相得益彰,長城在四季時令,雨雪雲霧,晦明晨昏,都有著各種不同的風姿。春華爛漫明麗,長城如展笑顏;夏日萬綠蔥蘢,長城如騰碧浪;秋霜層林盡染,長城如披盛妝;冬寒冰天雪地,長城如舞銀蛇。月夜下之長城,孤峭冷峻;晨光中之長城,新美壯麗。( 有刪改)

(取材於楊辛、甘霖《美學原理新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14.下列判斷,不符合文意的壹項是(3分)

A.長城以線的運動變化形式體現著自然的節奏,宛如北國山河上壹筆揮就的巨幅草書。

B. 長城騰挪跌宕、氣象萬千、氣勢磅礴的特點,也是建築美與自然美渾然融合的結果。

C.八達嶺長城、慕田峪長城、金山嶺長城因山借勢、用險制塞,在崇山峻嶺中各顯風致。

D. 東部長城盤騰於陡峭的山脊之上呈峭拔之勢,西部長城色調與大漠融合則富永恒之感。

15.縱觀全文,分條概括長城的美學特征。(4分)

16.下列描寫長城的詩句與文中所介紹的長城特點不相符的壹項是(3分)

A. 居庸突兀倚青天,壹澗泉流鳥道懸。(明末清初?顧炎武《八達嶺長城古詩詠》)

B.嶺阪風回樹郁盤,長城如帶霧中看。(清?丁澎《度嶺見長城》)

C. 東窮碧海群山立,西帶黃河落日明。(清?康有為《登萬裏長城》)

D.漢家今上郡,秦塞古長城。有日雲長慘,無風沙自驚。(唐?李益《登長城》)

五、本大題***4小題,***18分。閱讀下面作品,完成17—20題。

湖光塔影

宗璞

①從燕園離去的人,難免沾染些泉石煙霞的癖好。清晨在翠竹下讀書,黃昏在楊柳岸邊散步,習慣了,自然覺得燕園的朝朝暮暮,和那壹木壹石融在壹起,難以分開。燕園的諸般景色中,最不能忘記的,大概是那湖光塔影的畫面了。但若真把這幅畫面落到紙上,究竟該怎樣著筆,我卻想不出。

②小時候,常在湖邊行走。只覺得這湖水真綠,綠得和岸邊叢生的草木差不多,簡直分不出草和水、水和草來;又覺得這湖真大。在湖岸邊看著魚兒向島遊去,水面上形成壹行行整齊的波紋,“魚兒排隊!”我想。在夢中,我便也加入魚兒的隊伍,去探索小島的秘密。

③壹晃兒過了幾十年。我在經歷了人世酸辛之余,也已踏遍燕園的每壹個角落,領略了花晨月夕,四時風光。未名湖,湖光依舊。那塔,應該是未名塔了,最讓人難忘的,是它投在湖水上的影子。晴天時,岸上的塔直指青天,水中的塔深延湖底。湖水壹片碧綠,塔影在湖光中,檐角的小獸清晰可辨。陰雨時,黯雲壓著岸上的塔,水中的塔也似乎伸展不開。雨珠兒在湖面上跳落,泛起壹層水氣。塔影搖曳了,散開了,壹會兒又聚在壹起,給人壹種迷惘的感覺。霧起時,湖、塔都籠罩著壹層層輕紗。雪落時,遠近都覆蓋著從未剪裁過的白絨氈。

④月夜在湖上別有壹番情調。湖西岸有壹座築有鐘亭的小山,山側有樹木、草地和壹條小路。月光在這兒,多少有些局促。循小路轉過山角,眼前忽然壹亮,只見月色照得壹片通明,水面似乎比白天寬闊了許多,水波(甲)月光不知流向何方。那北岸樹叢中的燈火,很快顯示了湖岸的線條,透露了未名湖的秀雅風致。行近岸邊,長長的柳絲(乙)著月色湖光。水的銀光裏是挺拔的塔影,天的銀光下是挺拔的塔身。這地面上留住的月光和湖面上的不同。湖面上的閃爍跳躍,如同樂曲中輕盈的撥弦;地面上的迷茫空靈,卻似水墨畫中不十分均勻的筆觸。

⑤循路東行到壹座小石橋邊,向右折去,是壹潭與未名湖相通的水。水面不大,三面山坡,顯得池水很深。山坡上樹木茂密,水邊石草雜置。月光密樹中照進幽塘,水中反射出冷冷的光,真覺得此時應有壹只白鶴從水上掠過,好為那“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詩魂”的詩句作出圖解。

⑥冷月有知,當能告訴我們從建園起這裏發生的種種悲劇。鶴影詩魂,難逃魔掌,更不說這湖山中滲透的民脂民膏,埋葬著的累累白骨了。這園原名淑春園,是乾隆年間權臣和珅的私產。“芳園築向帝城西”,那時頗有些達官貴人在這壹帶經營園囿。燕園北部的鏡春、朗潤、鳴鶴諸園,都是私人園林,現已融入燕園,成為壹體。

⑦從那幽塘邊上行,到了千百竿翠竹掩映的臨湖軒,那便是當初燕京大學的神經中樞了。燕大於壹九二六年從城內遷此。同年,在抗議北洋軍閥賣國行徑的遊行中,便有燕大學生慘遭殺害。三十年代中,多少滿懷革命理想的青年,離開了湖光塔影奔向延安;四十年代中動蕩、憂慮、苦痛和歡喜的歲月,雖然沒有給這裏的景物留下痕跡,卻鐫刻下了無數仁人誌士浴血奮鬥的足跡。

⑧又是清晨散步,向湖中的島眺望,那白石船仍靜靜的停泊在原處,樹木只管各自綠著。在那濃綠中,壹架射電天文望遠鏡赫然擺在那裏,仰面向著天空。有的朋友認為它破壞了自然的景致,而我卻覺得它在湖光塔影之間,顯示出人類智慧的光輝,兒時的夢又在眼前浮起。

⑨沈思了片刻,未名塔的背後已是壹片朝霞。這時卻只有兩個七八歲的學生在湖邊。他們不知從何時起,坐在岸石上,聚精會神地觀察水裏的魚。“看!魚!魚排隊!”他們高興地大叫大嚷,壹面指著水面上整齊的壹行行波紋,波紋正向小島行去。“騎魚探險去吧?”我不由得笑問。“妳怎麽知道?”他們沖我眨眼睛,又趕快去盯住大魚。我不只知道這個,還知道他們的夢。

⑩我怕打擾他們,便走開了。信步來到大圖書館前。圖書館四層樓頂周圍鑲嵌的綠琉璃瓦在朝陽的光輝裏閃閃發亮。這裏終日座無虛席。每天清晨,總有許多人在門前等候。有幾次,別出心裁的年輕人由鼓鼓的書包排成了長長的隊伍。

11這時,我雖不在未名湖畔,卻想出了壹幅湖光塔影圖。湖光、塔影,怎樣畫都是美的,但不要忘記在湖邊大石上畫壹個鼓鼓的半舊的帆布書包。(有刪改)

17.下列對這篇散文的理解和賞析,正確的兩項是(4分)

A.本文講究布局謀篇,以作者的行蹤為經線,以燕園的湖光塔影為緯線,寫景、敘事穿插自如。

B.在文章第③段中,作者以清新自然之筆,將湖光塔影的四季景象與自身的人事酸辛相照應。

C.詩句“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詩魂”虛實結合,其中“寒塘”“冷月”隱喻造成悲劇的黑暗社會。

D.作者寫兩個孩子沐浴在壹片朝霞之中,寓意深遠,象征著祖國的未來如滿天早霞蓬勃興旺。

E.燕園的“湖光塔影”既有自然之美,更蘊涵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厚重的歷史內容。

18.請根據第④段景物描寫的意境,從下面兩組詞語中,各選出壹個恰當的詞語,分別填入甲、乙兩處,並任選其壹分析運用之妙。(4分)

(1)甲(載著、推著): 乙(搖曳、舞動):

(2)妙處:

19.文章中多次寫到“夢”,“夢”的含義是指什麽?作者寫“夢”的用意是什麽?(4分)

20.作者說:“湖光、塔影,怎樣畫都是美的,但不要忘記在湖邊大石上畫壹個鼓鼓的半舊的帆布書包。”請根據全文內容,談談妳對這句話的理解。(6分)

六、本大題***2小題,***10分。

21.閱讀下面這則報道,選擇妳最感興趣的信息點,用簡明的語言,說服妳的朋友和妳壹起去欣賞音樂會,不超過40個字。(4分)

據報道,國家大劇院舉辦的世界範圍的古典音樂盛會——“五月音樂節”,在5月1日至5月29日舉行。來自亞歐美三大洲、八個國家的樂團勁旅,五位世界級著名指揮,將奉獻14臺、19場音樂會,內容涵蓋交響樂、室內樂、聲樂三大古典音樂。部分音樂會的最低票價只有80元。

22.長安街被譽為“神州第壹街”,最初總長尚不足8華裏。新中國成立後,長安街長拓展為13.4華裏,成為壹條橫貫北京東西的通衢要道,被稱為“十裏長街”。改革開放後,經過30年的發展,長安街的延伸線東達通州,西抵石景山,全長84華裏,有了“百裏長街”的美稱。新中國60年華誕到來之際,長安街又將以新的風姿展現在世人面前。

面對長安街的滄桑巨變,請用生動簡明的語言寫出自己的感言,不超過80字。(6分)

七、本大題***1小題,***60分。

23.作文(60 分)

閱讀下面文字,按要求寫作文。

綠蘿很好養,折上幾枝,放進盛水的玻璃瓶裏就行了。擺在桌上,眼前壹片綠意。可讓人遺憾的是,它在水裏慢慢生了根之後,幾乎就不再生長,沒精打采,枝蔫葉稀。是缺少陽光?放到窗前曬些日子,不見起色。是氧氣不足?打開窗子常透透氣,也沒效果。後來,試著往水裏投了壹把石子,原來在水中飄來飄去的根須似乎壹下有了依托,它們使勁往下紮,把石子緊緊纏住。沒過多久,綠蘿就綠油油的,枝繁葉茂了。

請就以上材料,展開聯想,自定角度,寫壹篇文章。題目自擬,文體自選(除詩歌外),不少於800字。

海澱區高三年級第二學期期末語文練習答案

壹、本大題***5小題,每小題3分,***15分。

1.D 2.B 3. C 4. C 5.B

二、本大題***5小題,每小題3分,***15分。

6.C 7.D 8.C 9.B 10.C

三、本大題***3小題,***22分。

11.(5分)魯有惡者/其父出而見商咄/反而告其鄰曰/商咄不若吾子矣/且其子至惡也/商咄至美也/彼以至美不如至惡/尤乎愛也/故知美之惡/知惡之美/然後能知美惡矣(每對2處得1分,斷錯2處扣1分,扣滿5分為止,不倒扣分)

12.①(2分)送別 楊柳(2分)

②(2分)明快;低沈。(意思對即可)

③(6分)王詩以新奇的比喻,把無形的惜別之情比作眼前無處不在、無邊無際的春色(1分),從江北到江南,壹直陪伴在友人身邊(1分),表現出對友人惜別之情深厚(1分)。鄭詩把原本無形無象的“離恨”,化為可以運載的有形有量之物(1分),仿佛畫舸載著詩人的離恨駛向江南(1分),表現出離愁的深重(1分)。(意思對即可)

13.(7分,每小題1分,每小題錯1字便不得分)

①雞鳴桑樹顛

②竹喧歸浣女

③捫參歷井仰脅息

④壹尊還酹江月

⑤縱豆蔻詞工

⑥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

⑦釃酒臨江,橫槊賦詩

四、本大題***3小題,***10分。

14.(3分)C

15.(4分)①長城具有強烈的生命節奏;②長城達到了天人合壹的境界(或建築美與自然美渾然壹體);③長城因天時不同具有豐富變幻的美感。(答對壹點得1分,兩點3分,三點4分)

16.(3分)D

五、本大題***4小題,***18分。

17.(4分)C E

18.(4分)①甲:載著;乙:搖曳。(2分)②分析:示例壹:“載著”形象地表現出滿湖月光,隨水波輕漾的景象(2分)。示例二:“搖曳”生動地表現出輕拂的柳絲映照在湖光月色裏,柳姿、湖光、月色隨輕波蕩漾的景象(2分)。(意思對即可)

19.(4分)文中寫了三個夢,既指作者兒時做的探索小島秘密的夢,也指作者兒時、兩個孩子探索未知奧秘的夢想(2分)。湖光塔影秀雅迷人的燕園,還是喚起孩子們(或年輕人的)人生夢想、啟迪他們智慧的搖籃(2分)。

20.(6分)①美麗的湖光塔影是燕園的象征,表現了燕園的自然之美(2分)。②鼓鼓的半舊的書包代表著壹代代不斷追求人類智慧的燕園學子(或燕園學子孜孜以求的精神)(2分)。③湖光塔影與書包相結合的畫面,揭示出燕園積澱著豐富的歷史人文內涵(或燕園是中國文化知識、人文精神的聖殿)(2分))。(意思對即可)

六、本大題***2小題,***10分。

21.(4分)①扣合材料信息,突出音樂會某壹特點(2分);②合情合理(1分);③語言簡明生動(1分)。

22.(6分)要點:①觀點明確、感情充沛(2分);②恰當運用抒情、議論兩種表達方式(2分);③語言流暢、生動(2分)。

七、本大題***1小題,***60分。

23.作文(60 分)

按高考作文評分標準評分

文言文閱讀參考譯文

秦穆公閑暇時問由余說:“古時候聖明的帝王,得國、失國的原因是什麽呢?”

由余說:“我聽說,因為恭儉得國,因為驕奢失國。”穆公說:“我想聽聽驕奢失國和恭儉得國的關鍵所在。”由余說:“我聽說唐堯擁有天下時,用瓦缽子吃飯,用瓦盆兒喝湯。他的領土,南到交阯,北到幽都,東西到日出、日落的地方,天下沒有誰不歸順的。唐堯禪讓帝位,虞舜接受天下,制作盛飯的碗,都要截斷木頭來做,熔化銅鐵,鑄造成長長的兵刃,還漆成黑色用它作為出入的儀仗。諸侯認為奢侈,不肯臣服的諸侯國竟有十三個。虞舜禪讓帝位,大禹接受天下,制做祭器,外面漆漆,裏面還塗上朱紅色。用錦帛做席褥,酒杯和勺子還塗上彩色,裝飾更加奢侈。這時不肯臣服的諸侯國已達到三十二個。夏後氏滅亡以後,商、周接管天下,他們制作大型的禮器,設置九旒儀仗,食器酒器都要精心刻畫,墻上要有帷幔的裝飾,席褥都有彩色的圖案,這比過去更加奢侈了。不肯臣服的諸侯國多到五十二個。君王喜歡奢侈,那些臣服於妳的國家更喜歡奢侈。所以說,儉樸是得國的道理。”由余退出以後,穆公召來內史廖,告訴他說:“我聽說鄰國出了聖人,是敵對國家的禍患。現在西戎的由余就是個聖人,我擔憂這件事。我該怎麽辦?”

內史廖說:“西戎偏僻離中原很遠,從來沒聽過中原的音樂,君王還是派些歌舞的女子過去,用來擾亂他們的政事,並且用厚禮為由余請求延長歸國日期,來疏遠他們君臣之間的感情。他們君臣之間有了裂痕,然後我們就可以想辦法了。”穆公說:“好吧。”

秦穆公就派了許多歌舞女子到西戎,並為由余請準延期回國。戎王看見歌舞女子果真非常喜歡,只知飲酒作樂,壹年下來也不遷移放牧的地方,馬牛羊死亡超過半數。由余回國勸諫,戎王不聽,由余就離開西戎。到了秦國,秦穆公迎接他並拜他為上卿,向他詢問西戎的軍事情況和山川地勢,情況都了解清楚了,然後舉兵討伐西戎,兼並了十二個國家,擴大了上千裏的疆域。

穆公原來也是個奢侈的君王,因為能夠聽信賢臣,接受諫勸,所以稱霸西戎。西戎的君王迷戀歌舞聲色,貪圖財利,以致亡國,由於背離了樸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