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如何選人、用人、留人、育人

如何選人、用人、留人、育人

司馬光是壹個對人才概念頗有研究的人,他關於人才的許多論述都記載在《資同治鑒》中。

其中最著名的觀點是“才亦賦德;德,才是帥。”也就是說:與才能相比,德行是第壹位的,處於統帥的地位。

所以選拔人才要德才並重,不能“掩才留德”,要以德為先。這壹切無疑將成為當前人才使用的參考。

讀《代宗大歷十四年·子同治鑒》卷二二五,看到司馬光在用人問題上還有這樣的說法:“聞用人之事,無親疏,獨新事,唯賢而不配。他可能不賢惠,所以和親戚壹起拿,不公開;賢惠不與親戚舍。壹個人做天下聖人是不夠的。如果妳必須等到妳熟悉它的時候,妳會留下很多東西。什麽是古代不是這樣的。帶到公眾面前,帶到公眾面前。人說賢,雖不知其詳,卻用之,待其無功,則退,有功則進;獎勵妳得到的,懲罰妳沒有得到的。賞罰進退,但大家都是* * *,沒有隱私可言。”

這看似平淡,毫無新意的見解,卻蘊含著無論遠近,出於公心,任人唯賢的思想,這也成為歷代用人的正確原則。但道理大家都知道,但真正執行起來卻很難。但也有很多官員在用人上任人唯親、唯命是從、唯命是從、拍拍屁股、誇誇其談。

司馬光把人分為聖人、君子、小人、愚人四類。他認為壹個沒有才華和德行的“傻子”比壹個有才華和德行的“小人”更好,因為“小人”聰明能幹,作惡多端,危害更大。自古以來,“國之亂臣,家之敗子”都是“才多德少”的人。按此分類,識人似乎不難,但克服用人的私心、利欲和奴性卻難能可貴。

司馬光說:芝罘之所以敗亡,在於才優於德。才華和德行是兩回事,世俗的人往往分不清,所以籠統地稱之為賢明,所以看錯了人。所謂人才,是指聰明、有眼光、堅強、有決斷力;所謂德,是指誠實、公正、平和。才能是美德的輔助;美德是才華的統帥。雲夢地方的竹子,全世界都叫結實。但如果不糾正它的彎曲,不搭配羽毛,它就不能作為利箭穿透硬物。唐山產的銅,全世界都稱之為李靜,但不經過熔煉和鑄鍛,是無法作為穿透堅硬裝甲的武器的。所以,德才兼備,稱為聖人;無德無才被稱為愚人;只有德勝之後才叫君子;總比德國所謂的惡棍強。選拔人才的方法,如果找不到聖人或君子而任用,不如弄個傻子,不如弄個小人。它的理由是什麽因為君子有能力用之為善;惡棍擁有作惡的天賦。捧著人才做好事,哪裏都能做好事;而如果妳憑借天賦作惡,妳就會做各種各樣的惡。愚者雖欲作惡,但智弱力弱,猶如小狗撲向人,但人仍可制服之。而反派不僅有足夠的勾心鬥角去演惡,也有足夠的實力去暴力,就像惡虎生翼。他的危害不是很大嗎?品德高尚的人受人尊敬,才華橫溢的人受人愛戴;對喜歡的人容易忠誠,對尊重的人容易疏遠,所以考察選拔人才的人往往被自己的才華蒙蔽了雙眼,忘記了考察自己的人品。自古以來,國家的漢奸奸夫,家族的浪子,導致了很多國家的覆滅,不僅僅是智瑤!所以,如果治理國家的人能夠審視人才和道德這兩種不同的標準,知道選擇的順序,又何必擔心人才流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