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堅定的進入港口,
在經歷了長期的冒險之後,衰老而疲憊,
飽經風浪的襲擊,因多次戰鬥而破損,
原來的風帆都不見了,置換了,或幾經修理,
最後,我僅僅看到那船的美。
《船的美》這首詩作於 1876 年,是作者晚期的作品。當時作者 57 歲,已經具有了豐富的人生閱歷,因而,他看見船進入港口,便發出了如此的人生感嘆。
“那時,堅定的進入港口”,說明這條船不是新船。堅定需要閱歷,需要歷練,有如此豐富的本錢,才可以堅定。沒有新船的猶豫,顧盼,遲疑,只有新船新人或者缺少經驗,或者缺少勇氣,因而他們的表現不盡人意。這裏應該指出,船和人在這首詩裏當是壹體的,說船也包括駕駛這艘船的人。飽經滄桑的老船,進入港口才會堅定從容。
“在經歷了長期的冒險之後,衰老而疲憊”,果然,船經歷了長期的冒險,到過很多的地方,經歷了許多風風雨雨,闖過許多急流險灘,因此才衰老而疲憊。這衰老疲憊是因為不停的奮鬥帶來的,詩人向讀者展示的是負面效應,衰老疲憊是船付出的代價,同時應該還有收獲,使衰老疲憊獲取價值。
“飽經風浪的襲擊,因多次戰鬥而破損”,飽經襲擊,看上去處於被動地位,在大海裏航行,風浪襲擊是潛伏著的,剛才還是風平浪靜,轉眼間就可能波浪滔天,船當然處於被動地位,因為人不能主導刮風的時間和方向,也不能主導浪什麽時候興,興起多高的浪花。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船是被動的,但船又不是永遠處於被動地位的,因多次戰鬥而破損,船時刻在準備著,只要有風浪襲擊,就立刻投入戰鬥。多次戰鬥而破損,是壹種光榮的標誌。
“原來的風帆都不見了,置換了,或幾經修理”,原來的風帆不見了,是船破損的具體化。原來的風帆為什麽不見了?是飽經襲擊和多次戰鬥的代價。作為航船,無論是木板制造還是鋼板制造,船體都是比較堅固的部分,風帆則是布制的,相對於船體其堅固性就要差壹些,所以在飽經襲擊和多次戰鬥之後,原來的風帆都不見了,或者換成了新的風帆,或者經過千縫百補,很難看見當年的風采。
“最後,我僅僅看到那船的美”,這句收束意味深長,壹艘舊船,多處破損,它怎麽還美呢?新船和舊船哪個美?以常人的眼光看,當然新船美,新船新帆,風順海寬,當然是很美的事情。但詩人不這樣看,他從壹個多處破損的舊船上,“我僅僅看到那船的美”。這是為什麽呢?這正是常人和詩人的審美差異,常人看美是美的外觀,美的靜止;詩人看美則是美的內涵,美的運動。
詩人和常人的審美差異,常常還表現在精神層面和物質層面。在本質上說,審美主要體現精神層面,但常人往往附加物質成分。不僅常人這樣做,經濟學家處於職業習慣,也會把物質成分附加進來,如果比較新船和舊船,經濟學家也包括企業家也許計算壹下二者的經濟價值,從而得出經濟結論。有誰要求證明舊船美,他們可能計算壹下已經創造的經濟價值。文學家看重的不是經濟價值,主要看重的是精神價值,經歷是美,冒險是美,惠特曼《船的美》和海明威《老人與海》有異曲同工之妙,在《老人與海》中,老人的收獲是壹副巨大的鯊魚骨架,沒有任何經濟價值,但卻有悲壯美麗的精神價值,這往往正是文學所關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