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母親用手中的針線,為長途跋涉的兒子趕制衣服。出發前,縫了壹針,怕兒子回來晚了衣服破損。誰敢說像弱者這樣孝順的孩子,能像春天的陽光壹樣回報母親的愛?
翻譯:
慈母用手中的針線給異地戀的兒子做衣服。臨走前,他緊緊縫了壹針,怕兒子回來晚了,衣服被弄壞。誰敢說壹個孩子柔弱如草的孝心就能報答春暉普澤這樣慈母的恩情?
創作背景:
《遊子頌》是在溧陽寫成的。在這首詩的標題下,孟郊寫道:“歡迎李媽媽上班”。孟郊早年無家可歸,壹生貧困。直到50歲,他才在溧陽得到壹個縣令的卑微職位。經過多年的漂泊和顛沛流離,他帶著母親生活。詩人事業受挫,飽受世態炎涼。此時的他越來越感受到家庭的可貴,於是寫下了這首發自內心、感人至深的贊美母親的詩。
贊賞:
深沈的母愛無時無刻不在沐浴著孩子。然而,對於常年顛沛流離的流浪者孟嬌來說,最難忘的時刻莫過於母子分離的痛苦時刻。這首詩描寫了此時慈母縫衣的平凡場景,卻表現了詩人內心深處的情感。這是壹首母愛頌歌。詩人在仕途失意的境遇下,經歷了世態炎涼,對生活的悲涼,所以越來越感受到親情的可貴。“詩由心生,當以悲為心”(蘇軾《讀孟郊詩》)。此詩雖無藻畫雕琢,但清新流暢,質樸無華,足見其詩味之濃郁醇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