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80年代,我註意到中國軍隊裏有壹個視野開闊、思想先進的軍人,叫劉亞洲。在他的《魔鬼導演的戰爭》中,機械化戰爭最後的輝煌和信息化戰爭最初的震撼,呈現給了長期陶醉於古代傳統人民戰爭勝利而對世界軍事發展漠不關心的中國人民。他用優美的文學形式表達了“明天的戰爭”這壹概念。上個世紀末,我在《讀書》雜誌上詳細介紹了以自己的先進理念大規模創造歷史的“坦克戰之父”德國將軍古德裏安。今天,壹個來自中國的軍人,戴旭上校,壹個有著深刻見識卻無法在戰場上施展抱負的人,跳進了我的視野,讓我大吃壹驚!如果說20多年前,劉亞洲吹響了中國軍事思想變革的第壹聲號角,那麽戴旭就是跟隨這聲號角的急先鋒。
思想的天空異彩紛呈,軍事思想的先驅們像雄鷹壹樣翺翔在思想的天空,這絕非偶然。壹個民族的優秀品質,或者說壹個偉大的民族,最終會在軍事思想領域放射出獨特的光芒,比如中華民族的孫武,德國人的克勞塞維茨,美國民族的馬漢等等。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當世界新軍事革命從戰壕、鐵絲網、機槍的陣地戰樣式轉變為空襲、坦克集群的運動戰樣式時,歐美士兵隊伍中湧現出了英國的富勒、利德爾哈特、法國的戴高樂、阿迪亞納、德國的古德裏安、蘇聯的圖哈切夫斯基、意大利的杜黑、美國的米切爾等傑出人物,他們的先進思想都影響著自己的國家,甚至影響著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