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三體自創詩

三體自創詩

這篇文章中的每壹個字都是懷著深深的敬意寫的。所以我根本沒有資格說我在評論這部作品。我只是想表達我對這部作品是多麽的推崇。

我曾經在初中的時候買過壹段時間的《科幻世界》雜誌,並不是因為我對科幻小說有多大興趣,而僅僅是因為我喜歡各種文字出版物。後來真的沒看懂。買了很多期沒看,就放棄了。

顯然,我個人絕對不是科幻迷。由於缺乏科學知識,我壹直對這類學科漠不關心。但是,即使像我這樣沒有閱讀科幻小說基本知識的人,還是能感受到這部作品的偉大。

對科學的理解可能因人而異,但總有壹些東西是* * *。

我之所以找這部作品,完全是因為《曉說》連續四期的介紹。我很高興我買了壹個珍藏版。絕對是壹本值得收藏的小說。將來我的孩子長大了,我希望他能讀書,能睜開眼睛,能明白:“軟弱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而是傲慢。”

之前聽小碩介紹三體,特別想買。當時我就想,什麽樣的人能被高這樣的人所敬仰呢?

看完之後,我又去聽了介紹三體的四期。

我仍然不想破壞它,但是高的演講確實很有趣。還是把重點放在有* * *聲和好玩的地方吧。

壹開始,我大聲說話。《三體》我看了三遍,也沒有停下來看。每次看到三四十頁就停下來,因為裏面的文字不夠好看。

和朋友聊天的時候,大家都說三體多好。

高說,我為什麽不能看?人們罵他:小子,騷柔,妳還沒打開妳的思想...

看完全部,高說:《三體》描寫的世界和人性更大,他創造的世界遠遠超出了寫作的極限。在這麽宏大的題材下,文字之美,劇情之美,尤其是那些男女之事,都算p了(哈哈)

高說,他雖然學的是理科,但面對這樣壹部文學作品,卻大談科技細節,忽略了宏大的詩意,為這樣壹部偉大的作品感到羞恥。

在對人性的描寫上,高說:劉多次表達了他的絕望。當生存成為問題的時候,人類絕對不會想到自己的信仰:妳信基督,我信佛教,就是生存第壹,互相殘殺,爭奪資源,最大化生存的可能性。

人類永遠都有這些特點。壹個是贊美傷疤忘了痛,壹個是忘恩負義,壹個是告訴我們歷史給我們的唯壹教訓就是人類從來不吸取教訓...壹會兒,他們像聖人壹樣向別人下跪,壹會兒,他們向自己下跪,如此而已...

還有,裏面的很多場景似曾相識,在人類歷史上也發生過:壹個文明侵略另壹個文明,不是因為仇恨,而是為了更好的生存。就像三體不討厭地球人壹樣。

吃人不是什麽新鮮事。例如,書中有這樣壹個情節:

在所有42億人被驅逐到澳大利亞之後,三人團的代表直子說了以下的話:

........“生存是壹種運氣,過去在地球上是這樣,現在在這個冰冷的宇宙中到處都是。但是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人類有了壹種錯覺,生存變成了觸手可及的東西,這才是妳失敗的根本原因。進化的旗幟會在這個世界再次升起,妳們會為生存而戰。我希望這裏的每壹個人都是最後五千萬人中的壹員,我希望妳能吃食物,而不是被食物吃掉。”

高說,魯迅先生說,我們翻開人類歷史的時候,就寫了“吃人”二字,這不是什麽新鮮事。為什麽,現在大家都過慣了安逸的生活,開始大談民主人權,卻忘了生存是壹種奢侈,想當然。

在談到聖母像對人類的摧殘時,高說:聖母像對人類的摧殘是可以警醒人們的。如果撒旦和猶大毀滅人類,這沒什麽奇怪的;但如果耶穌和佛陀毀滅人類,就能達到震撼的效果,就像壹擊...

在談到與外星文明接觸應謹慎時,高提到,霍金曾經說過,不要試圖與外星文明接觸。沒打算看著可愛的外星人帶TA回家壹段時間。(哈哈x2)

不要試圖去發現它,只是避免它。霍金可能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代表。作為壹面墻,我們不知道他在想什麽。他也是自己的破墻。

談到整部作品的腦洞,高覺得《三體》任何壹個腦洞都可以寫出壹部精彩的作品,而劉卻把這麽多腦洞整合到了壹部小說裏。希望他成名後,即使在被動的推動下,也不要變成雞賊,把自己的腦洞分開寫,就像音樂人把好歌分成幾張專輯,繼續寫出更偉大的作品壹樣...

因為高宋嘯在《曉說》裏說的話實在是太搞笑了,我忍不住想把它錄下來。其實他自己的發言更完整更有趣,因為不想劇透,所以暫時摘錄這麽多。有興趣的可以過來聽聽。

此外,還有幾點需要補充:

1.關於程心。

說實話,看到網上對這個人的謾罵,有點奇怪。因為,正如高所說,這部作品的構思太宏大了。

那麽,從這樣壹個宏大的視角來談作者是喜歡壹個角色還是討厭壹個角色,就不是這樣的了。雖然每個人都指責程心夫人,但兩個選擇毀了人類的未來。

但最後關壹帆對程心說了這樣壹句話:“...壹個人不可能毀滅壹個世界。如果世界毀滅了,那將是包括生者和死者在內的所有人齊心協力的結果。”

而且,壹個現階段的作家,不應該把世界看得黑白善惡那麽簡單。

換句話說,宇宙為零,作者的好惡有什麽關系?我們讀者的好惡有什麽關系?

我記得《七帕說》裏有壹段,是賈玲當女神的時期。

當時的話題是這樣的:賈玲在壹條船上,其他人都在另壹條船上。

另壹艘船上有壹個按鈕。按下去,賈陵的船就會爆炸,對方船上的人就有救了;不按的話,過不了多久兩艘船同時爆炸,大家壹起死。妳能按下這個按鈕嗎?

事實上,情況類似於程心的第壹選擇,但不完全相同。因為程心面臨著按下按鈕,同時毀滅兩個行星文明;如果妳不這樣做,就摧毀妳自己的星球。

她選擇不按。當時,高和兩位導師也選擇了不按。

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當時叛逃並改變立場的蔡康永所說的話:人要守住不作為的底線。

也許這與虛偽或聖母無關,而是人們內心對對錯的堅持。

所以當程心面臨第二個選擇的時候,從大眾的角度來看,她壹定又做錯了什麽,因為那是她內心的是非觀。

有時候人們似乎有很多路可以選擇,其實沒有。只有壹個,就是妳心裏覺得最對的那個。這是壹個人的命運。

只是程心被置於這樣的境地,所以她的命運也就成了全人類的命運。

我沒有故意裝聖母。誰不在自己的三觀指導下做事,覺得自己做的是對的?

2.很多問題都是無法解決的。

書中有這樣壹段插曲讓我印象深刻:

當人們認為光粒子要攻擊地球時,他們爭先恐後地乘航天飛機離開地球。為了節省時間,有些人不想在發射臺排隊,直接在停車區的人群中開始發射。核聚變發動機噴出的等離子體的溫度瞬間把周圍的人燒成焦炭。

但如果繼續等下去,大家的命運只是壹起毀滅。當AA也打算直接起飛時,被女主人程心攔住了。於是,有了下面的對話:

AA停止了操作,轉身面對程心。“那樣的話,用不了多久,我們、人群和地球都會壹起變成碎片。在這些棋子中,妳能分辨出哪些是高尚的,哪些是卑鄙的嗎?”

(這句話的原話出自電視劇《潛伏》。當謝若琳被余則成要求出售情報時,他說:“現在這裏有兩根金條。告訴我哪個高尚,哪個齷齪。”)

在這個時候,程心的做法,我相信沒有人可以說它是錯誤的?但是為什麽她在人類生存的時候,用聖母瑪利亞壹樣的心,做了兩個選擇,卻被大家罵?

其實她從來沒有變過,她壹直是個絕對的處女,變的是大多數人心目中的是非觀念,隨著條件的變化而變化:

即:當我毀滅了妳,離開了我,我該怎麽辦;離開妳毀了我我該怎麽辦?當我離開妳,和妳壹起毀滅的時候,我該怎麽辦?當我消滅妳,而所有人同時被消滅的時候,我該怎麽辦...諸如此類。

所以我相信作者寫這本書不是為了扮演壹個高高在上的救世主的角色,給出答案。

我更想說的是,在生存還是毀滅的問題面前,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是無解的。

書中有很多類似的情節,反復出現。

3.可以捧著宇宙看塵埃。

《三體》三本書各有千秋。

第壹本書促成了整本書的背景基調;第二本書促成了冷酷黑暗的生存法則;第三本書促成了對存在的終極思考。

不僅在科技方面,在歷史和人性方面也是如此。他們聯合起來支持這本書。

讀者會被作者壹步步拖到壹個越來越高的高度,迫使他們去思考。

蔡康永曾經說過,人類認為他們正在毀滅地球。事實上,在地球存在的幾十億年裏,什麽也沒看見,什麽也沒被破壞。人類才存在了幾年,我們現在所做的只是在毀滅自己。

“在這些山的眼裏,人類世界是什麽樣子的?那可能只是他們在壹個悠閑的下午看到的:平原上出現了壹些活著的小東西,壹會兒這些小東西增多了,壹會兒它們建起了螞蟻窩似的建築,很快連成壹片片,裏面有光,還有壹些煙;過了壹會兒,光和煙消失了,活著的小東西也消失了。然後他們的建築倒塌了,被埋在沙子裏。僅此而已,單見過的無數事情中,這件事稍縱即逝,不壹定是最有趣的。”

書上說,“軟弱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而是傲慢。”

當我讀到人類已經忙碌了幾個世紀,他們認為他們已經找到了保護自己的方法,找到了躲避攻擊的庇護所。

但對於壹個在高等文明做清理工作的小人物來說,只是壹瞥。

也就是說,人們說的壹目了然有死角,不幹凈,就要改變清潔方式。

那種震撼是無法形容的。作者迫使讀者看到並意識到人類是多麽的渺小。

"...與悲壯的地獄不同,渾濁的大海裏,壹個小故事正在悄然醞釀。這時,有機分子在閃電和宇宙射線中誕生,它們碰撞、融合、破裂。這是壹個漫長的積木遊戲,歷時5億年。最後,壹個分子鏈顫抖並分裂,復制另壹個完全相同的分子鏈,然後它們吸收周圍的有機小分子,再次復制自己...在這個積木遊戲中,產生這種自我復制的分子鏈的概率是如此之小,就像龍卷風卷起壹堆金屬垃圾,落下後組裝成壹輛奔馳。……"

對了,如果小說裏只有壹樣東西揭示了作者的內心世界,那應該就是對裏面女性的描寫,暴露了理工科男生喜歡什麽樣的女生。

還有,這個珍藏版的標點符號看起來很別扭,好像文檔的全角半角都沒有調整好。

作者的知識儲備已經不像人類了。

整個工作包括但不限於:物理學、數學、天文學、電子信息學、神經學、計算機...以及各種關於歷史、社會、哲學的知識,包括自創的宇宙觀。

壹個人掌握這麽多知識不合理嗎?

關鍵問題是作者在書中描述的很多科學知識都是白寫的。因為應該有相當壹部分讀者和我壹樣,完全不了解,只能大致了解,有時會覺得枯燥和模糊。

但是作者不能只寫它。涉及其中的科學界各學科最前沿的進展、發現和突破,需要多少年的不斷學習和跟進,才能使這些合理地融入作品。因為妳要有基礎才能開腦洞。

最辛苦的工作可能是最吃力不討好的。但妳必須這麽做。

這些積累是多麽龐大的工程啊。作者並沒有只想著如何迎合市場。僅此壹點就非常值得尊敬。

5.人類應該向劉致敬。

這是本版第二本《黑暗森林》後記的標題。這就是我看完第二本書後的感受。

作者從壹個全新的角度改變了人們對宇宙的看法。對了,我還總結了人類歷史的規律。作者知道的太多了嗎?

本版第三部《死亡永生》的序言作者寫了這樣壹段話:“有時候我不禁想,如果有壹天三人組真的來了,人類應該邀請劉出山,參與地球危機委員會的工作。無論是威懾博弈,還是防守反擊,還是宇宙公關,劉都是領先壹步的高手。如果這個秘密不能被揭露,劉應該是我們這個世界上最博學的人之壹。如果桑蒂有壹個要殺的名單,他肯定會名列前茅。小心點,劉!”

偉大的想法可能是,當別人說,妳覺得太簡單了,我知道;但是人家不告訴妳,妳連想都想不到。

比如黑暗森林法則,或者“把時間交給文明,而不是交給文明。”

好奇的會想,這樣壹個心中有宇宙的人,還會有房子、車子、孩子、工作等等壹切世俗的煩惱嗎?還是不能免俗?

就像張伯陽在《脫口秀大會》裏說的:...妳能理解這種矛盾嗎?我對宇宙來說是如此渺小,但對公司來說卻是如此重要。有多重要?妳不去上班就扣我錢...腦子裏壹直有兩個疑問:1。宇宙為什麽這麽大?2.今天中午吃什麽...

在這樣壹個娛樂經濟的時代,商業文學作品如井噴般湧現,人們都想在最短的時間內實現利益最大化。

所以我們看到很多作品分兩步走:第壹步,根據大眾喜好寫壹本暢銷書;第二步,做成偶像劇/懸疑劇/武俠+愛情劇...

我沒有貶低的意思,但是各有各的價值。

只是這些劇我都不敢看很多遍了。根據我小時候追劇的經驗,這種劇看完很久都出不來,和現實相差太大,看完更壓抑。

但是讀書好像沒有這種感覺,會感動,會震撼,但是沒有走不出來的感覺。

可能讀單詞屬於主動輸入,主動思考,決定自己會占優勢。

所以,偶像化在學習的時候會瘋狂,但在學習的時候內心會越來越安靜。

無論是莫言,還是劉,都是用壹張張無波無浪的憨厚面孔,掩蓋了那可以容納全人類、全地球乃至全宇宙的自由靈魂。

想想這個時代,還有人願意靜靜地,喧鬧地,默默的用文字為妳打開壹片天地。我真的很感動。

看完之後,我看世界的角度和以前不壹樣了。這是人生的壹種幸運。

謝謝妳,劉。

“我看到了我的愛。

我飛到她身邊。

我遞給她壹份禮物。

那是壹小片凝固的時間

時間裏有美麗的條紋

在淺海裏摸起來像泥壹樣軟。

她在全身塗上了時間。

然後拉著我飛向存在的邊緣

這是壹次精神上的逃亡。

我們眼中的星星就像幽靈壹樣。

我們就像星星眼中的幽靈。

……"

(喜歡請轉發評論,謝謝~)

查看所有中英文小說書評,或點擊下方“了解更多”鏈接,壹起閱讀更多中英文小說~

了解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