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綜合性學習:壹種新的學習方式
以往的小學語文教學,主要是學生接受性學習,如何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和創新能力,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
近十年來,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展開,產生了不少新的課堂教學方式方法。這些新方式的出現無疑給語文教學註入了新的活力,但如果只靠教師單方面地思考教改的新路,而忽視了作為教育主體——學生積極主動的投入,那麽課堂教學將依然是執行教案的過程,學生在課堂上實際是扮演配合教師完成教案的角色,很多情況下,學生只能充當“觀眾”與“聽眾”。隨著信息化進程的不斷發展,要求人們要越來越快地學習知識和掌握知識,傳統的被動的接受性學習方式已遠遠不能滿足當前的社會需要,已成為進壹步推進素質教育的絆腳石。因此,研究性學習和綜合性學習應運而生。
顧名思義,綜合性學習具有“綜合”的特點,開展綜合性學習的基本教學理念也應該突顯“綜合”特色。語文綜合性學習是壹種新型的學習方式,它超越了傳統單壹學科的界限而按照水平組織的原則,將現代社會的綜合性課題和學生關心的問題以單元的形式整合,通過學生主體的、創造性的問題解決學習過程,有機地將語文知識與生活經驗、理論與實際、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結合起來,以提高學生運用語文知識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知、情、意、行和諧發展。它與識字寫字、閱讀、習作、口語交際組成語文課程新的目標體系。
1、綜合性學習的特點:
概況起來,綜合性學習具有綜合性、實踐性和開放性三個特點:
① 綜合性 顧名思義,綜合性學習的壹個顯著特點是綜合性。其綜合性體現在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方式及途徑等多個層面。
② 實踐性
與傳統意義上的語文學習相比,綜合性學習的另壹個顯著特點是實踐性。綜合性學習重參與,重體驗,重語文實踐活動。
③ 開放性
綜合性學習和壹般意義上的語文教學相比,有更大的開放性。綜合性學習無論是內容、時間、空間、組織形式、指導方式都具有開放性的特點。
2、綜合性學習的實施
① 選題——確定學習內容
提出綜合性學習的主題,壹般有兩種方式:壹是教材規定的內容;二是根據學生興趣自主確定的主題。
如果是依教材的安排進行綜合性學習,要明確學習主題的內涵,使主題變得具體、集中、明確,便於操作。
如果是讓學生自己確定學習主題,就要集思廣益,認真篩選,要適合本學段學生的年齡特征和知識水平,選擇那些發生在自己身邊的、大家***同關註的問題,有壹定的研究價值,有可操作性。
② 策劃——制定學習計劃
根據此次綜合性學習的主題和學習目標,讓學生群策群力,***同策劃怎樣開展這次綜合性學習。采取哪些方式、步驟,時間怎樣安排,用哪些形式來體現學習的成果等等,應在學生群體(全班或小組)中達成***識,形成切實可行的學習活動計劃。
學習活動計劃壹般包括:
(1)學習主題(專題);
(2)學習活動的目的要求;
(3)學習活動的形式及時間安排;
(4)人員分工;
(5)學習成果的表達與交流。
③ 實施——組織開展學習活動
這是綜合性學習的關鍵階段。這壹階段壹方面應突出學生的自主性,重視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精神,另壹方面教師要時時關心、了解各小組、各位學生活動開展的情況,及時表揚好的方法策略,及時幫助解決遇到的困難,及時提出合理化的建議,尤其要註意充分利用零星時間對各個小組的活動進行即時性的指點。
④ 展示——交流學習成果
縱觀新課標人教版5——10冊的教材,主要提供了以下幾種學習成果表達、展示、交流的形式。
◆圍繞主題的資料交流
◆專題討論、辯論、演講等
◆表演
◆采訪記錄、調查報告、研究報告等
◆編文集編短劇
◆寫故事講故事
◆手抄報、圖片文字展覽等
◆自創手工作品
⑤ 評價——全面總結與提高
其中評價課是每次語文綜合性學習中十分重要的壹環,教師應當精心備好課,努力上好課。這種評價課是對壹次學習活動的綜合評價,是壹次全面的總結。當然這種總結與評價,可以由教師講,更多的則可以由學生講,讓學生參與評價。因此,這種評價課在語文綜合性學習中其作用是十分明顯的。教師組織這種評價課,可以從三個維度進行:
⑴壹是評價學生在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
⑵二是評價學生參與的過程
⑶三是評價學生學習活動的效果與成果
突出表現的應予以充分肯定,存在問題也應實事求是,但仍應以鼓勵為主。
(二)單元編排方式:兩大板塊
單元的編排方式與其他各組完全不同,不再以課文為主體安排閱讀、習作和口語交際,而是分成“有趣的漢字”和“我愛妳,漢字”兩大板塊。每壹個板塊的主體是活動建議,是指導學生開展綜合性學習用的,“閱讀教材”僅僅是供給學生在開展活動時閱讀的,但開展活動的材料不限於此,學生可以自己動手搜集,教師也可以作適當的補充。
第壹大板塊《有趣的漢字》,集中體現在漢字之“趣”。這個板塊從學生所喜歡的猜字謎開始,把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入有趣的漢字王國。接下來教材展示了漢字的另壹種有趣之處“諧音”,引導學生由關註字形到關註字音。第三部分,教材用講故事的方式,引領學生回溯漢字的創造過程,《倉頡造字》只是壹個傳說,但寫的非常有趣,提到倉頡利在野外仔細觀察鳥獸足跡等圖像,並依次創造了漢字,這不禁讓學生對漢字的創造過程發生濃厚的興趣。最後《“冊”“典”“刪”的來歷》壹文,通過分析這幾個漢字的來歷,形象地向學生展示了漢字之間的源流關系,進壹步提高學生對漢字的興趣。
第二大板塊《我愛妳,漢字》,集中體現在壹個“愛”字,在激發學生對漢字的興趣的基礎上,進壹步培養學生對漢字的熱愛之情,並引領學生把這種熱愛之情轉化為愛護漢字的具體行動。《漢字的演變》用舉例的方式,向學生形象化地展示了漢字發展演變的過程,以直觀的方式展現了漢字的源遠流長和可愛之處。《甲骨文的發現》講述了壹種古老文字——甲骨文的發現過程,揭示了這種古老文字的秘密,讓學生充分領略漢字的古老,激發學生探究漢字的熱情。《壹點值萬金》用壹則生活事例講述了漢字的巨大價值,讓學生充分意識到漢字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街頭錯別字》用壹幅圖片,向學生展示了錯別字現象的廣泛存在及其危害,提示學生關註錯別字現象,並在自己的學習和生活中糾正錯別字,引導學生為純潔祖國語言文字盡到自己的壹份力。《贊漢字》和《我愛妳,中國的漢字》兩篇閱讀材料分別用詩歌和散文的形式,集中展現了漢字的源遠流長、豐富多彩和美輪美奐,表達了作者對漢字的熱愛之情,兩篇閱讀材料語言準確優美,描寫生動形象,情感真摯熱烈,使學生對漢字的熱愛之情得以升華。
這個單元裏,應圍繞“遨遊漢字王國”這個主題,引導學生通過綜合性學習,初步了解漢字的特點和發展歷史,加深學生對漢字和中華傳統文化的感情,提高正確運用漢字的自覺性,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策劃和開展活動、查找和運用資料、采訪和實地調查、記錄素材和寫報告等綜合能力。
二 閱讀指導
(壹) 閱讀要求
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閱讀教材中提供的文本已不是通常意義上的課文,因此無需用通常的教法進行教學,只是綜合性學習的壹部分內容,甚至是很小的壹部分內容,其間穿插學生大量的自主閱讀、觀察、調查、訪問、展示等活動。
“閱讀材料”僅供學生在開展活動時閱讀,學生可以從中獲得相關知識,同時閱讀材料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教師應該指導學生據此去搜集相關材料,加強學生的自主學習活動。
但這些閱讀材料圖文並茂、文質兼美,在指導閱讀時還是應該有計劃地指導學生進行閱讀,使學生能夠認真閱讀這些材料,從中受到啟發,去搜集更多的體現漢字神奇、有趣的資料。閱讀中要正確朗讀,理解內容,掌握相關知識,優美句段能夠背誦,增加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