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納西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納西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納西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有騾馬會、農具會、龍王會、潮汕會,其中最有特色的是棒槌會。

納西族的很多節日和漢族的壹樣。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但春節的活動不同於漢族的活動,具有強烈的民族特色。像中國西南的許多民族壹樣,納西族也有火把節。民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有騾馬會、農具會、龍王會、潮汕會,最有特色的是棒棒會。

1,棒棒會,農歷正月十五,是納西族的傳統節日,民間稱之為“棒棒會”。“棒棒會”標誌著春節的結束和春耕的開始。

2.三節,“三花”是納西族民族信仰的民族保護神,又稱“阿普三花”,意為“三個祖先(或祖輩)”。相傳他是羊,是戰神。每年農歷二月八日、八月羊日,都有四個鄉鎮的人來三都閣燒香拜神。遠道而來的納西族人會去三都閣朝拜,求三神保佑。

3.火把節,農歷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是納西族的傳統火把節。最初起源於借助火抵禦各種自然災害。納西語稱這個節日為“梅楚安聖恩”。

擴展數據:

納西族傳統節日的形成;

納西族過年的壹個最大特點就是本土和外來民族文化的互動和影響。就民族而言,最突出的是東巴教的影響。宗教與民俗的融合,在新年中表現得更加充分。

其次,外來民族,尤其是藏族、漢族、白族,也不能忽視納西族節日的形成和發展。換句話說,這兩個因素構成了20歲納西族節日形成和發展的主要動力。

1,當地宗教的影響

宗教和民俗密不可分。如果宗教總是偏高,遠離人間煙火,那只會遠離人民。沒有宗教內涵的豐富,民俗就是空洞的。宗教利用民俗擴大影響,民俗又把世俗的希望寄托在宗教上。有些學者甚至認為民俗是壹種退化的宗教。這壹切都有道理。從納西族20歲的原生民俗來看,與本民族的東巴教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2.外國文化

據史料記載,漢族的傳統節日,如除夕、元旦、元宵節、寒食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重陽節、春秋節、冬令節等,大部分都是漢代定制的,延續了兩千多年,甚至延續到今天。除夕、大年初壹、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重陽節、七月半的中原節(燒包子),顯然是漢族傳統節日的輸入和傳承。

百度百科-納西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