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壹考試(廣東卷)
文科綜合歷史部分試題及答案
壹、選擇題
12.“夫仁政,必自經界(土地的分界)始,……經界既正,分田制祿,可坐而定也。”孟子的這段話認為
A.輕徭薄賦是實施仁政的手段 ?B.均貧富是實施仁政的障礙
C.解決土地問題是實施仁政的前提 ?D.貴民輕君是實施仁政的途徑
題眼:“夫仁政,必自經界始。”
考點:仁政學說
解析材料意思:行仁政,壹定要從劃分、確定田界開始。田界劃分正確了,那麽分配井田,制定俸祿標準,就可輕而易舉地辦妥了。即好的治國方略,是從界定土地產權開始的,解決土地問題是實行仁政的前提。
答案:C.
13.隋唐以前,官府設有譜局,考定父祖官爵、門第。此後該現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
A.宗法制的終結 ?B.察舉制的完善
C.三省六部制的設立 ?D.科舉制的推行
題眼:“隋唐以前……考定父祖官爵、門第。”
考點:中國古代選官制度
解析隋唐以前,國家選人制度主要考察的是門第高低,註重父祖官爵、門第,到了隋唐,隨著科舉制度產生後,科舉制度打破門第對國家官吏更替的決定權,該現象逐步消失。
答案:D
14.“虎溪三笑”講的是儒者陶淵明、道士陸修靜、僧人慧遠壹起品茗暢談、樂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虛構的,卻在唐宋詩歌、繪畫作品中時有出現。據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實的結論是,當時
A.儒道佛出現融合的趨勢 ?B.佛教開始傳入中國
C.詩歌創作呈現繁榮局面 ?D.繪畫風格以寫實為主
題眼:“儒者、道士、僧人壹起品茗暢談。”
考點:儒道佛“三教合壹”
解析陶淵明、陸修靜、慧遠三人分屬不同時期的人物,壹起品茗暢談、樂而忘返故事的虛構,表明了儒釋道三教文化的***存***依,體現了儒道佛出現融合的趨勢。
答案:A
15.清末有輿論說:“中興名臣曾國藩僅賞侯爵,李鴻章不過伯爵,其余百戰功臣,竟有望男爵而不可得者,今乃以子、男等爵獎創辦實業之工商,……斯誠稀世之創舉。”此“創舉”反映了
A.資本主義的萌芽 B.重農抑商傳統的改變
C.爵位制度的創設 D.封建君主專制的加強
題眼: “以子、男等爵獎創辦實業之工商。”
考點:清末獎勵實業政策
解析20世紀初,清朝統治集團意識到“通商惠工,為古今經國之要政”,轉而獎商恤商,宣傳振興工商乃奠創國家富強之根基,在中國近代掀起壹股重商社會思潮。此“創舉”反映了重農抑商傳統的改變。
答案:B
16
大清宣統五年,正月初三
自變亂以來,壹切新黨競襲洋夷之皮毛,不但遵行外洋之政治,改陰歷為陽歷,即服色亦效洋式,而外洋各國之夷蠶食鯨吞,日甚壹日。
……
來拜年者五十余人,皆系便衣便帽,無壹頂戴之人,間有洋帽之人,較上年之情形迥然不同。
.圖5所示為鄉村知識分子1913年的壹則
日記(部分),由此可見
A.作者不認同辛亥革命
B.作者主張全面學習西方
C.當時鄉村社會習俗沒有變化
D.當時民主***和觀念深入人心
題眼: “1913年”和“自變亂以來……外洋各國之夷蠶食鯨吞,日甚壹日”。
考點:近代社會生活習俗變化
解析辛亥革命勝利後,受西方影響,中國社會政治、服飾、禮儀都發生了很大變化,但頑固派不能接受新事物。C觀點與材料信息相左;B D材料中不能體現。
答案:A
17.20世紀20年代農會會員數的變化反映了農民運動的狀況。導致表1所示變化出現的直接原因是
A.南昌起義 B.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開辟
C.北伐戰爭 D.《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的發表
題眼: “20世紀20年代農會會員數的變化”,湖南、湖北、江西三地的農會會員數的大幅度提升。
考點:北伐戰爭
解析圖表中增長地區正是北伐戰爭所經歷的主要地區,而北伐戰爭推動了工農運動的增長。A B時間不符合,D與之影響不大,排除。
答案:C
18 .圖6是某雜誌的封面。從中獲取的歷史信息是,當時
A.中國人造衛星發射升空
B.雜交水稻培育成功
C.浮誇現象十分盛行
D.科教興國戰略初見成效
題眼:封面信息:“衛星”、“1958年”
考點:大躍進運動
解析B項雜交水稻1973年培育成功;A項中國人造衛星1970年上天;D項科教興國戰略1995年提出,時間都不符合,予以排除。1958年 “大躍進”時期,由於硬要完成那些不切實際的高指標,導致瞎指揮盛行,浮誇風泛濫,故正確答案為C。
答案:C
19.有學者認為:“古代雅典政治建立在壹種非常不民主的基礎之上。” 下列雅典民主政治鼎盛時期的史實,可以支持該論斷的是
A.公民大會是最高權力機構
B.居民中奴隸數量多於自由民
C.有不少功勛卓著的公民經陶片放逐法被流放國外
D.五百人議事會的成員以抽簽方式從10個選區中選出
題眼: “雅典民主政治”、 “非常不民主”
考點: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
解析雅典民主只是少數人的民主,而婦女、奴隸和外邦移民都沒有享受民主權利,特別是占絕大多數的奴隸,沒有民主權利,因此,可以說明古代雅典政治是建立在壹種非常不民主的基礎之上。
答案:B
20.下列憲法中,賦予議會制約政府的權力最小的是
A.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B.1875年法蘭西第三***和國憲法
C.1871年《德意誌帝國憲法》 D.1787年美國憲法
題眼:“議會制約政府的權力最小”
考點:近代西方資本主義代議制度
解析:1871年《德意誌帝國憲法》規定,議會由聯邦議會和帝國議會構成,是立法機構。但任何法案都必須經過聯邦議會和皇帝批準才能生效。因此, 其議會制約政府的權力最小。
答案:C
21.有學者認為:“19世紀70年代的新歐洲…可以看作是唯物辯證法所指的歷史上階級鬥爭的新階段。”該觀點依據的史實是
A.第壹次工業革命 ? B.俄國十月革命
C.《***產黨宣言》發表 D.巴黎公社革命
題眼:“19世紀70年代的新歐洲”、“階級鬥爭的新階段”
考點:巴黎公社革命
解析1871年巴黎公社是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第壹次偉大嘗試,主要表現是打碎舊的國家機器,建立無產階級新的國家機器,體現了社會主義暴力革命由理論到實踐。
答案:D
22.1919年英國《泰晤士報》曾刊登標題文章——“科學革命”,兩個副標題是“宇宙新理論”、“牛頓觀念的破產”。具有“科學革命”意義的理論是
A.日心說 B.量子論 C.經典力學 D.相對論
題眼:“宇宙新理論”、“牛頓觀念的破產”
考點:相對論
解析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發展了牛頓力學,打破了傳統的絕對時空觀,可以說“牛頓觀念的破產”。
答案:D
23.二戰後初期,有政治家認為,當時美國在歐洲實施的某項戰略措施“最初不過是壹種經濟手段,現在卻成為了美國武器庫裏對付蘇聯的壹種主要武器”。這壹措施是
A.推行馬歇爾計劃 ?B.建立布雷頓森林體系
C.組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D.倡議簽訂《關稅與貿易總協定》
題眼:”歐洲實施”、“經濟手段…對付蘇聯”。
考點:馬歇爾計劃
解析馬歇爾計劃又為歐洲復興計劃,是二戰後美國對被戰爭破壞的西歐各國進行經濟援助的計劃,其目的是為了遏制蘇聯等社會主義力量,穩定資本主義統治秩序,確立和鞏固美國的霸權地位。故正確選項為A 。而C是軍事手段,B D不是局限於歐洲,故排除。
答案:A
38.(25分)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壹:中國古代史書多以紀傳體編撰而成。“蓋紀者,編年也;傳者,列事也。編年者,歷帝王之歲月……;列事者,錄人臣之行狀。”
——據(唐)劉知幾《史通》
歷史者,“敘述人群進化之現象而求得其公理公例者也”;史家必探察“國民全部之經歷及其相互之關系”;史學者,“國民之明鏡也,愛國心之源泉也”。
——據梁啟超《飲冰室合集》
材料二:布魯尼(1369——1444)的《佛羅倫薩史》,不再從上帝創世而是從佛羅倫薩的建城寫起;不再記述有關佛羅倫薩建城的神怪傳說和奇跡,而是更多地描寫佛羅倫薩當時的政治生活。
——據《西方的歷史觀念》
材料三:20世紀60年代以來我國出版的世界通史教材,對世界近現代史的分期先後出現兩種主要做法:①近代史開始於1640年,現代史開始於1917年;②近代史開始於1500年前後,現代史開始於1900年前後。
(1)據材料壹,古代紀傳體史書記載的主要內容是什麽?梁啟超的史學觀受到哪些思想的影響?(8分)
(2)據材料二,分析布魯尼的歷史撰述反映了當時什麽樣的思想潮流。(6分)
(3)任選材料三中的壹種分期方法,分析其史實依據。(8分)
(4)有學者認為,歷史不僅是指過去的事實本身,也是指人們對往事的記錄。談談妳對這句話的理解。(3分)
答案:(25分)
(1)統治者的活動。(2分)西方民主平等思想、進化論思想、救亡圖存思想。(6分)
(2)擺脫神學束縛,(2分)關註現實,(2分)反映了人文主義思潮。(2分)
(3)以下兩種答案任選其壹:
①1640年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啟了資本主義的新時代。(4分)1917年的俄國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壹個無產階級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4分)
②1500年前後,新航路開辟,世界從分散孤立走向統壹整體。(4分)1900年前後,第二次工業革命推動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最終形成。(4分)
(4)本問總分3分。考生言之有理,皆可得分。
39.(27分)在探討“中國計劃經濟的形成和變革”問題時,某同學發現在20世紀30年代中國興起了壹股計劃經濟思潮,並摘錄了以下材料。請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在下列問題的指引下,進行深入探究。
材料:
許多人“對蘇俄表示同情之美感,有的甚至替它大事鼓吹,以為蘇俄成功之秘訣,在於它的社會經濟制度,因為這個制度是有計劃的,有組織的。”
——據《東方雜誌》(1933年)
“在內外層層疊疊的高壓狀態底下的中國”,最急需的是“整個地實行社會主義的統制經濟(計劃經濟)和集體生產”。
——據《申報月報》(1933年)
“左傾的也好,右傾的也好,大家都承認放任經濟的末日到了。”
——據《獨立評論》(1934年)
(1)從國際和國內兩方面分析20世紀30年代計劃經濟思潮在中國興起的原因。(6分)
(2)分析20世紀50年代中國選擇計劃經濟體制的原因,並簡述這壹體制對經濟建設的影響。(10分)
(3)20世紀70年代以來,世界範圍內興起了經濟調整之風。概括指出20世紀70年代西方發達國家經濟政策進行了怎樣的調整;簡述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的表現。(8分)
(4)通過上述探究學習,妳獲得什麽歷史啟示?(3分)www.zxls.com
答案:(27分)(1)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自由放任經濟破產;(2分)蘇聯計劃經濟體制取得巨大成就;(2分)中國內憂外患。(2分)
(2)原因: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孤立和包圍新中國,(2分)“壹邊倒”,學習蘇聯;(2分)底子薄。(2分)影響:初期產生積極影響,初步形成了獨立的工業體系;(2分)後期束縛生產力的發展。(2分)
(3)西方:適當減少國家對經濟的幹預。(2分)中國:農村首先進行改革,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2分)城市經濟體制改革中心環節是增強企業活力;(2分)黨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2分)
(4)本問總分3分。考生言之有理,皆可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