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紀實
去基諾山寨也是為了探訪壹個神秘的民族——基諾族。
在西雙版納莽莽蒼蒼的熱帶雨林中,有壹個令人無限好奇的秘境,生活著我國第56個民族,1979年被國務院最後壹個認定的單壹民族,也是西雙版納獨有的壹個少數民族——基諾族,是由原始 社會 末期直接壹步跨入 社會 主義 社會 的民族,主要居住在西雙版納景洪市的基諾鄉,總人口只有兩萬余人。
穿行在晨霧中的城市街道上,還是來到版納客運站,同樣購買了首發班車票。七坐商務車,沒準點,座滿即發。
等了壹個半小時才坐滿,9時出發,10時到達基諾山寨景區,買票後,景區導遊將遊客分組帶入景區。
山寨大門的右邊是四個紅色大字“基諾山寨”,景區入口處是個大鼓門,由鼓門進入寨內。
基諾族又稱攸樂人,“基諾”意為“舅舅的後代”,基諾族是從原始母系氏族部落直接過渡到 社會 主義的少數民族,長期於西雙版納熱帶雨林之中,與世隔絕的生活環境,形成了他們原始古樸、粗獷的生活習性和性格特征,基諾族依靠刻木記事,流傳著豐富的神話傳說、故事、詩歌和音樂。
進門拾階而上,路兩旁滿是牛頭骨,頭骨有裂紋的牛頭,是男子成年禮上用矛刺死公牛後所致。如果沒有獨立完成刺死牛的儀式,男子是沒有成年資格的。
基諾族的吊腳樓,他們搬家的時候,是把整個房子搬去新的地方。柱子是方形,導遊說有防蛇作用。
山寨內多見的大鼓,是基諾族的祭祀用品,其實不應輕易去觸玩。為何基諾族對大鼓如此信仰,還得追源自阿嫫腰北第二次創世時,基諾祖先瑪黑瑪妞在滅世大洪水中,幸存於兩面大鼓中,待洪水褪去,破鼓而出得以存活。
來到山頂後迎面是太陽花壇。太陽花壇是壹塊幾百平米的平地,四周是有些年代的寨子,中間立有壹根約八、九米高、直徑五十多公分粗的圖騰柱,柱子上下刻有許多神像。
圖騰柱是不允許亂摸的,因為這是基諾人圖騰的象征,只有在重大節日時,基諾人在長老的帶領下對圖騰柱的神像進行祭拜,祈求諸神保佑他們。
進入“大公房基諾文化博物館”,裏面陳列著巨大的螞蚊窩、基諾族的建築及用具。基諾族沒有文字,只能刻木記事,這裏保存著記事的刻木。
最為精彩的是基諾歌舞表演,觀看節目會有免費點心吃。演出進入高潮時,陣陣鼓聲中舞蹈的基諾男女,會將妳的思緒拉到遠古時代。
原始 社會 的腳步在這裏停留了很久很久,20世紀50年代初期,氏族公社的炊煙仍在這方水土的上空裊裊飄蕩。
演出結束,來到基諾人家裏。不允許拍照,特別是不能隨便進入基諾人家的臥室。
臥室是壹間大大的屋子,全家都睡在裏面,只用布簾子隔開,如果哪家人用墻隔開的話就說明這家人不團結。而且她們的臥室是不能外人進入的,因為她們覺得人的靈魂就在臥室裏,如果有外人進入的話會給家裏帶來災難。
有茶藝師沏茶,主人介紹普洱茶。基諾山寨人主要收入來自茶葉,還有就是 旅遊 。這個民族不喜歡外出打工,也不善於經營,主人介紹茶葉時顯得生硬,不幽默。
剛剛介紹完,有個別遊客有買茶欲望時,又被導遊催著去下壹個參觀點。介紹半天,白喝會兒茶,沒來得及買茶,遊客又怱怱離去。
下山路的兩旁搭建了許多寨子,各種鋪子。篾匠鋪裏有極具民族特色的竹器;還有民族服裝鋪子;還有基諾特產、工藝品鋪子等等。
參觀最後是壹竹杯玉米酒送行,純糧食的酒香瞬間傳遍全身,即可解乏。
走出景區,回望漸行漸遠的基諾寨,思緒還停留在山寨裏。
基諾人不信佛,信太陽神,他們認為太陽神能給他們帶來幸福安康。
基諾族還非常信奉毛主席,他們感謝毛主席把基諾人從原始 社會 直接帶到 社會 主義 社會 ,才有了今天現代文明的美好生活。
費用:車票39元,門票130元,餐費50元,住宿35元,合計254元。
3月21日,於景洪。